首页 >出版文学> 四书集注>第14章

第14章

〔1〕素,按《汉书》当作索,盖字之误也。〔2〕索隐行怪,言深求隐僻之理,而过为诡异之行也。然以其足以欺世而盗名,故后世或有称述之者。此知之过而不择平善,行之过而不用其中,不当强而强者也,圣人岂为之哉!〔3〕遵道而行,则能择乎善矣;半涂而废,则力之不足也。此其知虽足以及之,而行有不逮,当强而不强者也。已,止也。圣人于此,非勉焉而不敢废,盖至诚无息,自有所不能止也。〔4〕不为索隐行怪,则依平中庸而已。不能半涂而废,是以遁世不见知而不悔也。此中庸之成德,知之尽、仁之至、不赖勇而裕如者,正吾夫子之事,而犹不自居也。故曰“唯圣者能之”而已。
【TXT论坛为您提供更多更好的TXT小说,记住我们的论坛(www。txtbbs。com)】8右第十一章。〔1〕〔1〕子恩所引夫子之言,以明首章主义者止此。盖此篇大旨,以知、仁、勇三达德为入道之门。故于篇首,即以大舜、颜渊、子路之事明之。舜,知也;颜渊,仁也;子路,勇也:三者废其一,则无以造道而成德矣。馀见第二十章。
君子之道费〔1〕而隐〔2〕。夫妇之愚,可以与〔3〕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4〕。《诗》〔5〕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6〕。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7〕〔1〕费,符味反,用之广也。〔2〕隐,体之微也。〔3〕与,去声。〔4〕君子之道,近自夫妇居室之间,远而至于圣人天地之所不能尽,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可谓费矣。然其理之所以然,则隐而莫之见也。盖可知、可能者,道中之一事,及其至而圣人不知、不能;则举全体而言,圣人固有所不能尽也。侯氏曰:“圣人所不知,如孔子问礼、问官之类;所不能,如孔子不得位、尧舜病博施之类。”愚谓人所憾于天地,如覆载生成之偏,及寒暑灾祥之不得其正者。〔5〕《诗》,《大雅·旱麓》之篇。〔6〕鸢,余专反,鸱类。戾,至也。察,着也。
子思引此诗以明化育流行,上下昭着,莫非此理之用,所谓费也。然其所以然者,则非见闻所及,所谓隐也。
故程子曰:“此一节,子思吃紧为人处,活泼泼地,读者其致思焉。〔7〕结上文。
右第十二章。子思之言,盖以申明首章道不可离之意也。其下八章,杂引孔子之言以明之。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1〕。《诗》〔2〕云: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3〕。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4〕。忠恕〔5〕违道不远〔6〕,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7〕。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8〕。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馀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9〕”〔1〕道者,率性而已,固众人之所能知能行者也,故常不远于人。着为道者厌其卑近,以为不足为,而反务为高远难行之事,则非所以为道矣。〔2〕《诗》,《豳风·伐柯》之篇。〔3〕柯,斧柄。则,法也。睨,研计反,邪视也。
言人执柯伐木以为柯者,彼柯长短之法,在此柯耳。然犹有彼此之别,故伐者视之犹以为远也。
〔4〕若以人治人,则所以为人之道,各在当人之身,初无彼此之别。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其人能改,即止不治。盖责之以其所能知能行,非欲其远人以为道也。张子所谓“以众人望人,则易从”,是也。〔5〕尽已之心为忠,推已及人为恕。〔6〕违,去也,如《春秋传》齐师“违谷七里”之违。言自此至彼,相去不远,非背而去之之谓也。
道,即其不远人者是也。〔7〕“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忠恕之事也。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未尝不同,则道之不远于人看可见。故已之所不欲,则勿以施立于人,亦不远人以为道之事。张子所谓“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是也。〔8〕子、臣、弟、友,四字绝句。求,犹责也。道不远人,凡已上所以责人者,皆道之所当然也,故反之以自责而自修焉。〔9〕庸,平常也。行者,践其实。谨者,择其可。德不足而勉,则行益力;言有馀而馀,则谨益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