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知之所以无过不及,而道之所以行也。
右第六章。
子曰:“人皆曰‘予知’〔1〕,驱而纳诸罟擭陷阱〔2〕之中,而莫之知辟〔3〕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4〕,而不能期月〔5〕守也。”〔6〕〔1〕“予知”之知,去声。〔2〕罟,音古,网也。擭,胡化反,机槛也。阱,才性反;陷阱,坑坎也。皆所以掩取禽兽者也。〔3〕辟,与避同。〔4〕择平中庸,辨别众理,以求所谓中庸,【TXT论坛为您提供更多更好的TXT小说,记住我们的论坛(www。txtbbs。com)】7即上章“好问”、“用中”之事也。〔5〕期,居之反。期月,匝一月也。〔6〕言知祸而不知辟,以况能择而不能守,皆不得为知也。
右第七章。〔1〕〔1〕承上章“大知”而言,又举不明之端,以起下章也。
子曰,“回〔1〕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2〕”
〔1〕回,孔子弟子颜渊名。〔2〕拳拳,奉持之貌。服,犹着也。膺,胸也。奉持而着之心胸之间,言能守也。颜子盖真知之,故能择能守如此,此行之所以无过不及,而道之所以明也。
右第八章。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1〕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2〕〔1〕均,平治也。〔2〕三者亦知、仁、勇之事,天下之至难也,然不必其合于中庸,则质之近似者皆能以力为之。若中庸,则邑不必皆如三者之难,然非义精仁熟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者,不能及也。三者难而易,中庸易而难,此民之所以鲜能也。
右第九章。〔1〕〔1〕亦承上章以起下章。
子路问强〔1〕。子曰:“南方之强与〔2〕?北方之强与?抑〔3〕而〔4〕强与?宽柔以教〔5〕,不报无道〔6〕,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7〕。衽金革〔8〕,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9〕。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10〕!中立而不倚〔11〕,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12〕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13〕”
〔1〕子路,孔子弟子仲由也。子路好勇,故问强。〔2〕与,平声。〔3〕抑,语辞。〔4〕而,汝也。〔5〕宽柔以教,谓含容巽顺以诲人之不及也。〔6〕不报无道,。谓横逆之来,直受之而不报也。〔7〕南方风气柔弱,故以含忍之力胜人为强,君子之道也。〔8〕衽,席也。金,戈兵之属。革,甲胄之属。〔9〕北方风气刚劲,故以果敢之力胜人为强,强者之事也。〔10〕矫,强貌。《诗》曰“矫矫虎臣”,是也。〔11〕倚,偏着也。〔12〕塞,未达也。
〔13〕此四者,汝之所当强也。国有道,不变未达之所守;国无道,不变平生之所守也。此则所谓中庸之不可能者,非有以自胜其人欲之私,不能择而守也。君子之强,孰大于是?夫子以是告子路者,所以抑其血气之刚,而进之以德义之勇也。
右第十章。
子曰:“素〔1〕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2〕。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3〕。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4〕”
第1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