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节,林氏以为皆公孙丑之问,是也。公孙丑言数子各有所长,而孔子兼之,然犹自谓不能于辞命,今孟子乃自谓“我能知言,又善养气”,则是兼言语、德行而有之,然则岂不既圣矣乎?此“夫子”,指孟子也。程子曰:“孔子自谓不能于辞命者,欲使学者务本而已。”〔2〕恶,平声,惊叹辞也。〔3〕“昔者”以下,孟子不敢当丑之言,而引孔子、子贡问答之辞以告之也。〔4〕此“夫子”,指孔子也。〔5〕学不厌者,智之所以自明。
教不倦者,仁之所以及物。〔6〕“夫圣”之夫,音扶。〔7〕再言“是何言也”,以深拒之。
〔8〕一体,犹一肢也。具体而微,谓有其全体,但未广大耳。安,处也。此一节,林氏亦以【TXT论坛为您提供更多更好的TXT小说,记住我们的论坛(www。txtbbs。com)】47为皆公孙丑之问,是也。公孙丑复问孟子,“既不敢比孔子,则于此数子欲何所处也?”〔9〕舍,上声,孟子言且置是者,不欲以数子所至者自处也。〔10〕伯夷,孤竹君之长子。兄弟逊国,避纣隐居,闻文王之德而归之。及武王伐纣,去而饿死。伊尹,有莘之处士,汤聘而用之。使之就桀,桀不能用,复归于汤。如是者五,乃相汤而伐桀也。〔11〕治,去声。〔12〕三圣入事,详见此篇之末及《万章》下篇。〔13〕班,齐等之貌。公孙丑问,而孟子答之以不同也。〔14〕与,平声。〔15〕有,言有同也。〔16〕朝,音潮。以百里而王天下,德之盛也。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有所不为,心之正也。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其根本节目之大者,惟在于此。于此不同,则亦不足以为圣人矣。〔17〕汗,音蛙,下也。好,去声。
三子智足以知夫子之道,假使汗下,必不阿私所好而空誉之,明其言之可信也。〔18〕程子曰:“语圣则不异,事功则有异。‘夫子贤于尧、舜’,语事功也。盖尧舜治天下,夫子又推其道以垂教万世,尧、舜之道,非得孔子,则后世亦何所据哉?”〔19〕言大凡见人之礼,则可以知其政;闻人之乐,则可以知其德。是以我从百世之后,差等百世之王,无有能遁其情者,而见其皆莫若夫子之盛也。〔20〕麒麟,毛虫之长。〔21〕凤凰,羽虫之长。〔22〕垤,大结反,蚁封也。〔23〕潦,音老。行潦,道上无源之水也。〔24〕出,高出也。拔,特起也。萃,聚也。言自古圣人固皆异于众人,然未有如孔子之尤盛者也。程子曰:“《孟子》此章扩前圣所未发,学者所宜潜心而玩索也。”
孟子曰:“以力〔1〕假人者霸〔2〕,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3〕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4〕〔1〕力,谓土地甲兵之力。假仁者本无是心,而借其事以为功者也。〔2〕霸,若齐桓、晋文是也。〔3〕以德行仁,则自吾之得于心者推之,无适而非仁也。〔4〕赡,足也。《诗》,《大雅·文王有声》之篇。王、霸之心,诚伪不同,故人所以应之者。其不同亦如此。邹氏曰:“以力服人者有意于服人,而人不敢不服。以德服人者无意于服人,而人不能不服。从古以来论王霸者多矣,未有若此章之深切而着明者也。”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1〕。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2〕。《诗》〔3〕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4〕’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5〕’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6〕,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7〕。《诗》〔8〕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9〕’《太甲》〔10〕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此之谓也。”
〔1〕恶,去声。下同。好荣恶辱,人之常情。然徒恶之而不去其得之之道,不能免也。〔2〕此因其恶辱之情,而进之以强仁之事也。贵德,犹尚德也。士,则指其人而言之。贤,有德者。
使之在位,则足以正君而善俗。能,有才者。使之在职,则足以修政而立事。闲音闲国家闲暇,可以有为之时也。详味“及”字,则惟日不足之意可见矣。〔3〕《诗》,《豳风·鸱鸮》
之篇,周公之所作也。〔4〕迨,及也。彻,直列反,取也。土,音杜。桑土,桑根之皮也。
第12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