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四书集注>第102章

第102章

〔1〕为恭,谓为恭敬推逊其师也。〔2〕责子禽不谨言。知,去声。〔3〕阶,梯也。大可为也,化不可为也,故曰“不可阶而升”。〔4〕立之,谓植其生也。道,去声,引也,谓教之也。行,从也。绥,安也。来,归附也。动,谓鼓舞之也。和,所谓“於变时雍”。言其感应之妙,神速如此。程子曰:“此圣人之神化,上下与天地同流者也。”〔5〕荣,谓莫不尊亲。
哀,则如丧考妣。谢氏曰:“观子贡称圣人语,乃知晚年进德,盖极于高远也。夫子之得邦家者,其鼓舞群动,捷于桴鼓影响。人虽见其变化,而奠窥其所以变化也。盖不离于圣,而有不可知看存焉,此殆难以思勉及也。”
【TXT论坛为您提供更多更好的TXT小说,记住我们的论坛(www。txtbbs。com)】23尧曰第二十凡三章。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1〕”
舜亦以命禹〔2〕。曰〔3〕:“予小子履〔4〕,敢用玄牡〔5〕,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6〕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7〕”周有大赉,善人是富〔8〕。“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9〕”谨权量〔10〕,审法度〔11〕,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12〕。所重:民、食、丧、祭〔13〕。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14〕。
〔1〕此尧命舜,而禅以帝位之辞。咨,嗟叹声。历数,帝王相继之次第,犹岁时气节之先径也。允,信也。中者,无过不及之名。四海之人困穷,则君禄亦永绝矣。戒之也。〔2〕舜後逊位于禹,亦以此辞命之。今见于《虞书·大禹谟》,比此加详。〔3〕“曰”上当有“汤”
字。〔4〕履,盖汤名。〔5〕“用玄牡”,夏尚黑,未变其礼也。〔6〕简,阅也。〔7〕此引《商书·汤浩》之辞,盖汤既放柒而告诸侯也。与《书》文大同小异。言柒有罪,己不敢赦,而天下贤人,皆上帝之臣,己不敢蔽。简在帝心,惟帝所命。此述其初请命而伐桀之辞也。
又言君有罪非民所致,民有罪实君所为,见其厚于责己、薄于责人之意。此其告诸侯之辞也。
〔8〕此以下述武王事。赉,来代反,予也。武王克商,大赉于四海,见《周书·武成篇》。
此言其所富者,皆善人也。《诗序》云“赉,所以锡予善人”,盖本于此。〔9〕此《周书·泰誓》之辞。孔氏曰:“周,至也。言纣至亲虽多,不如周家之多仁人。”〔10〕权,称锤也。
量,斗斛也。〔11〕法度,礼乐制度皆是也。〔12〕兴灭继绝,谓封黄帝、尧、舜、夏、商之後。举逸民,谓释箕子之囚,复商容之位。三者皆人心之所欲也。〔13〕《武成》曰:“重民五教,惟食丧祭。”〔14〕说,音悦。此于武王之事无所见,恐或泛言帝王之道也。杨氏曰:“《论语》之书,旨圣人微言,而其徒传守之,以明斯道者也。故于终篇,具载尧、舜咨命之言,汤、武誓师之意,与夫施诸政事者。以明圣学之所传者,一于是而已,所以着明二十篇之大旨也。《孟子》于终篇,亦历叙尧、舜、汤、文、孔子相承之次,皆此意也。”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1〕,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2〕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
“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3〕,不戒视成谓之暴〔4〕;慢令致期谓之贼〔5〕;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6〕”
〔1〕费,芳味反。〔2〕焉,於虔反。〔3〕虐,谓残酷不仁。〔4〕暴,谓卒遽无渐。〔5〕致期,刻期也。贼者,切言之意。缓于前而急于后,以误其民而必刑之,是贼害之也。〔6〕犹之,犹言均之也。出,去声。均立以物与人,而于其出纳之际,乃或吝而不果;则是有司之事,而非为政之体,所与虽多,人亦不怀其惠矣。项羽使人,有功当封。刻印刓,忍弗能予,卒以取败,亦其验也。尹氏曰:“告问政者多矣,未有如此之备者也。故记之以继帝王之治,则夫子之为政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