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习气士子束身敦行,未有不守礼教而能至成立者。泰山、安定二先有法也。向闻院中课试陋习极多,试艺则不在公堂列坐,各归其舍,是即抄袭等弊所由生。而且卜昼不已,继以卜夜,甚至更漏过午夜,相沿成风,以致督学使者试日,有所降黜,大为掌教之辱,甚至迁延至次日始缴卷,岂非荒唐骄慢之一大征乎!掌教向主浙之蕺山,尝力禁之,不许给烛。今念诸生因循已久,姑稍宽之,每试自未牌即升堂,亲自监收,许诸生以上更为度。既上更,掌教即退,其过此而交卷者不阅,三次犯规,即移咨,斥出讲堂。先三令而五申之,诸生勿怨也。其诸生告假、销假,自有册籍。至于每日不无出入,在掌教亦无不情之阻遏,但皆须禀知,无得率情任意,是即礼教之一端也。至于掌教之来,乃宪府所资给。诸生以师弟之谊,或少致时物,非不知其雅意,然而人心不古,物议易生,绛帐青毡,不可以受藏垢纳污之语,为此亟行谕止,万勿过于多情。诸生但能奋然自拔于流俗之中,不为俗人,而为端人;不为俗学,而为正学。他日院中着录,足为掌教之光,掌教即拜诸生之赐矣,更不须其他也。至于诸生聚处乐群,友朋厉,最是乐事,友其贤者,矜其不能者。当戒浇漓,消嫉妒,相接以虚衷,相勉以古道,相期以远大之业,是非但掌教之厚望于诸生,亦即宪府牧伯诸公之所有同情者。其或造言生事,分门结党,饮酒狎邪,试艺则代请传递,种种疵谬,以致斥逐谴责。在诸生谅必无此,但掌教不得不戒之于豫也。
广雅书院
在广州。清光绪十三年(1887),湖广总督张之洞为合课两广诸生而创建于城西北五里源头乡。院舍有四进,东西斋舍各100间,东省居东斋,西省居西斋。每年招收粤桂两省品学兼优士子各百名,延请“品行谨严”、“学术雅正”之儒为主讲。重在实学,不课制艺。设有经学、史学、理学、经济4门,诸生可各随性之所近者择而习之,各门皆须兼习词章,以资着述。设院长1人,每日巡行斋舍1次,以察诸生之勤惰;阅日记簿,以考诸生之功课;每月朔望两日升堂讲书,以观诸生之学识,诸生有执经问业,皆须回答。设分校4人,分门讲授经学、史学、理学、文学。院长之下设分校,实为书院近代化标志。设东西监院2人,分别管理两省诸生,重大院事仍共同商办,以求统一。诸生以自学为主,每名发重要书籍数部,以资肄习。设课程日记簿,各生按日注明所学内容,每月朔望随同院长诣濂溪先生祠、岭学祠行礼后,齐集讲堂,各将所业日记本呈院长听候询问。每月官课、斋课各一,每课就经、史、理学、经济4门发题,各生只考个人所习专业课题,限3日交卷,不考制艺。东西省各为一榜,每榜前70名皆有奖赏。肄业年限为9年,显然已参考西方学校“毕业”之制。办学经费最初每年为银一万七千一百伍拾两。后增至三万七千七百两。藏书丰富,计有5万册。设掌书生2入,经管收藏,诸生可借阅,但不得污损遗失及携出院外。设有广雅书局,刊印重要书籍、文献有3096册5746卷,为广东书院中刻书最多者。二十四年,增设西学堂,传播历算、船炮等近代科学知识,成为晚清一个重要的教育与学术中心。二十八年,改为两广大学堂。次年改为高等学堂,三十二年起只招广东学生,改名广东高等学堂。1912年废高等学制,改为中学,先名省立第一中学,后改名广雅中学,办学至今。
广雅书院学规
定居。肄业诸生,皆须住院,不住院者,不得领膏火。东省(东省:广东的省称。下文西省则为广西的省称。)居东斋,西省居西斋,由监院派定注簿,不得东西杂居,任意搬移。
尊师。入院者皆须谒见院长,恪遵规矩,虚心请教。(贽以备礼,来院皆系寒士,贽以百钱为率。)
分校(分校:书院教职名称之一。清末书院改革课程,实行分科教学,一些书院在山长之下,再设此职,以司某一专门课程的讲授与课卷批阅。)。设分校四人,经学、史学、理学、文学,分门讲授,以代院长之劳。各衙门官课,仿学海堂之例,统归四分校代阅,详加评点,分拟各门名次,仍送各衙门复核。合定名次发榜。斋课亦由四分校评阅,各拟名次,送院长复阅,合定发榜。官课斋课,分校原拟各门,次第复阅,均无妨更动。
第5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