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选唐宋诗醇》四十七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十五年御定。)《皇清文颖》一百二十四卷。(谨按,《四库》同,云:康熙中,圣祖仁皇帝诏大学士陈廷敬编录未竟,世宗宪皇帝复诏续辑,亦未即蒇功,我皇上申命廷臣乃断自乾隆甲子以前排纂成帙。)《续皇清文颖》卷。《钦定四书文》四十一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元年内阁学士方苞奉敕编。)《御定历代诗余》一百二十卷。(谨按,《四库》同,云:康熙四十六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命侍读学士沈辰垣等搜罗旧集,定着斯编。)《御定词谱》四十卷。(谨按,《四库》同,云:康熙五十四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御定曲谱》十四卷。(谨按,《四库》同,云:康熙五十四年奉敕撰。)谨按以上所列,至嘉庆止。然嘉庆一朝亦未尽载,盖着者为当时人,未断代也。顾如乾隆五十三年,《钦定诗经乐谱全书》三十卷,《乐律正俗》一卷;乾隆二十年,《钦定翻译五经》五十八卷,《四书》二十九卷;乾隆三十六年,《钦定增订清文鉴》三十二卷,《补编》四卷,《总纲》八卷,《补总纲》二卷;乾隆四十四年,《钦定满洲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三十三卷;乾隆四十六年,《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四十六卷;康熙五十一年,《钦定历代纪事年表》一百卷;乾隆四十二年,《钦定蒙古源流》八卷;雍正九年,《上谕八旗》十三卷,《上谕旗务议覆》十二卷,《谕行旗务奏议》十三卷;乾隆四十七年,《钦定河源纪略》三十六卷;乾隆十九年,《钦定盘山志》二十一卷;乾隆三十二年,《钦定续通典》一百四十四卷;乾隆五十四年,《钦定八旬万寿盛典》一百二十卷;乾隆四年,《钦定康济录》六卷;乾隆四十三年,《钦定国子监志》六十二卷;乾隆四十一年,《钦定武英殿聚珍板程式》一卷;乾隆三十四年,《钦定校正淳化阁帖释文》十卷;康熙四十六年,《御批通鉴纲目》五十九卷,《通鉴纲目前编》十八卷,《外纪》一卷,《举要》三卷,《通鉴纲目续编》二十七卷;乾隆四十八年,《钦定古今储贰金鉴》六卷;乾隆十四年,《御览经史讲义》三十一卷;康熙四十七年,《钦定广群芳谱》一百卷;乾隆四十七年,《钦定补绘离骚全图》二卷;康熙六十一年,《御定千叟宴诗》四卷;乾隆五十五年,《钦定千叟宴诗》三十六卷:均《四库》着录之书,不知何以未得悉举。又如顺治《御撰劝善要言》一卷;(谨按,原书清文未翻译,光绪十七年加译,颁浙江官书局刊行。)康熙二十年,《钦定选择历书》十卷;(一名《万年历书》。)康熙五十年,《御制避暑山庄图咏》二卷;雍正十一年,《御制大义觉迷录》四卷;乾隆《御制拟白居易乐府》四卷;嘉庆年,《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二十卷;嘉庆元年,《钦定千叟宴诗》三十四卷。(谨按,此为乾隆八旬有五万寿庆典事,在《四库全书》告成之后,其书题乾隆六十一年。盖大内称嘉庆元、二、三年为六十一、二、三年也。)或在《四库》修书以前,或在《四库》成书之后。虽总目未载,在嘉庆时传本必多。至《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二百卷,《钦定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以习闻习见之巨册,而纪载缺如,甚矣藏书与读书之难也。
四库发馆校书之贴式乾隆纂修《四库》时,每书发交馆臣,首贴一纸。翰林院储存底本,往往见之。其式如右,者,原空字格,填写数目也。
按右式所载收发、签校、誊录等名目,开馆时皆设有专官。总校、分校以翰林编检为之。又有缮书处总校官、分校官,则翰林、六部郎中、主事、内阁中书、国子监学录皆有其人。至缮书处收掌官,则止科中书、国子监典簿、学正等。武英殿收掌官,仅各部笔帖式,无大臣也。诸人姓名职衔均载《钦定四库全书》卷首。其签校各书异同之处,于乾隆四十一年九月三十日奉上谕,令该总裁另为编次,与《总目提要》一体付聚珍板排刊流传,即今《武英殿聚珍板丛书》所印《四库全书考证》一百卷是也。当时签校或误,处分甚轻。总裁、总校、分校等按次记过,三月查核,交部议处,原不过薄示惩儆。此见乾隆四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上谕,亦载《钦定四库全书》卷首,可覆按也。
武英殿聚珍板之遗漏自《武英殿聚珍板丛书》出,于是明《永乐大典》中世所罕见各书,亦已十获七八矣。然吾犹有恨者,当时编检诸臣急于成功,各韵散见之古书,既采之未尽,而其与见行刻本有异者,全不知取以校勘。甚有见行者非足本,大典中有足本,亦遂忽略检过,不得补其佚文。可知古今官修之书,潦草大都相类。当时历城周书昌编修永年,亲在馆中,独为其难。如馆臣初未采及之《宋三刘文集》,永年搜辑之,始入《四库》。自后徐星伯松辑宋《中兴礼书》、《续礼书》、《宋会要》,赵怀玉辑苏过《斜川集》,辛启泰辑《稼轩诗文词》佚篇。近则文芸阁廷式、缪艺风荃孙从残册中搜获各种尤多,则当时漏略亦可概见矣。
第7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