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俞、五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
肝愈、九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
脾俞、十一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
肾愈、十四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与脐平。正坐取之。
膏肓愈四椎下。近五椎上。两旁相去脊中各三寸。正坐曲脊。伸两手。以臂着膝前。
令端、直。手大指与膝头齐。以物支肘。毋令摇动取之。铜人。灸百壮。多至五百壮。如病患已困、不能正坐。当令侧卧。挽上臂。令取穴灸之。又当灸脐下气海丹田关元中极四穴中取一穴、又灸足三里。以引火气入内。
腰俞、二十一椎节下间。宛宛中。以挺身伏地。舒身两手相重。支额。纵四体。后乃取其、穴。
百会、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可容豆。直两耳尖。
中脘、脐上四寸。居心蔽骨与脐之中。胃之募。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上纪者、中脘也。
丹田、脐下二寸。三焦募也。
关元、脐下三寸。小肠之募。足三阴任脉之会。下纪者关元也。
气海、脐下一寸半。宛宛中。男子生气之海。
三里、膝下三寸、骨外廉。大筋内宛宛中。两筋肉分间。举足取之。极重。按之则跗上、动脉止矣。
灸法之灸诸病法
一论中风口噤不开。牙关紧闭。及中气皆效。
人中(一穴)、颊车(二穴)、三里(二穴)、合谷(二穴)、一论卒中恶风。心烦闷痛欲死。秘穴立效。取两足大指下横纹。随年壮灸之。
一论中风口噤不开。机关二穴。在耳下八分微前。至五壮即止。
一论风中血脉则口眼、斜。中腑则肢体废。中脏则性命危。凡治莫如发表调气和血治痰、诸法。然后可扶持疾病。若要收全功。火艾为良也。
一论风中血脉。口眼、斜。
听会(二穴在耳前陷中张口得之有穴动脉应手)、颊车(二穴在耳下二韭叶许陷者宛宛中、开口得之)、地仓(二穴在横口吻旁四分外近下有脉微动者是)、凡、向右者。为左边脉中风而缓也。宜灸左、陷中二七壮。向左者。为右边脉中风而、缓也。宜灸右、陷中二七壮。
一论风中腑。手足不遂等症。
百会(一穴在顶中央旋毛中)、肩、(二穴在肩端两骨罅间陷者宛宛中举臂取之)、曲池(、二穴、在肘外辅骨屈肘横纹头陷中以手拱胸取之)、风市(二穴在膝外两肋骨平立舒下两手着腿中指、尽处宛宛中)、三里(二穴在膝下三寸胫骨外廉大筋内筋骨之间陷者宛宛中)、绝骨(二穴在足、外踝上三寸动脉中)、凡觉手足痒。或不仁痛。良久乃止。此将欲中腑之候。宜灸此七穴。病在左则灸右。在、右则灸左。
一论风中脏。气塞涎上。不语昏危者。下火立效。
百会(一穴在顶中央旋毛中)、风池(一穴在颞颅后发际陷中)、大椎(二穴在项后第一椎、上陷、者是)、肩井(二穴在肩上陷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取当中指下)、曲池(二穴同前)、间使(二穴在掌后三寸两筋间)、足三里(二穴同前)、凡觉心中愦乱。神思不怡。或手足麻痹。此将中脏之候。不问是风湿气。可速灸此七穴、但、以次第灸之。各五七壮。日别灸之。随年壮止妙。素有风人。尤须留意。此灸法可保无虞。
第14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