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寿世保元(下)>第15章
一固齿乌须。王斗岳传。
青盐(炒一两)、槐角子(炒一两)、牡丹皮(酒洗一两)、破故纸(酒炒七钱)、细辛(酒洗、五钱)、熟地黄(酒浸一日晒干一两)、没食子(三钱)、百药煎(二钱)、上共为末。每早擦牙咽下。
一擦牙防齿患。取青槐枝捶半碎。半斤。水四碗。煎二碗。去渣。入好盐一斤。煮干、更将盐炒。研细擦牙。温水漱口。吐水洗目。明目固齿。
眼目
左寸脉洪数。心火炎上也。关弦而洪。肝火盛也。右寸关俱弦洪。肝木夹相火之势。而、来侮所不胜之金。而制己所胜之土也。
夫天运拂经。则两曜薄蚀。人身违和。则两目眵昏。是眼目之在人。犹日月之丽天。明、则其、常。而昏则其变也。一身之中。惟目最贵重。脏腑之精华萃焉。血脉之宗会系焉。东垣曰。
按阴阳应象论云。诸脉皆属于目。又曰。目得血而能视。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睛。血之精为目窠之总络。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则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而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是故瞳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目法于阳。故阴阳合德。而为精明也。是以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禀受于脾土。上会于目而为明。故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若精神乱而、不守。卒然见非常之怪。邪中其精则精散。则视岐昏。一物为两也。因事烦扰。饮食失节。
劳役过度。致脾胃虚弱。心火大盛。则百脉沸胜。血脉并行。经云。天明日月不明。邪害空、窍是也。董院使云。目之首尾。赤睛属心。其满眼白睛属肺。其乌睛圆大属肝。其上下肉、胞属脾。而中间黑瞳一点如漆者。肾实主之。是随五脏各有证应。然论其所主。则瞳子之关、系重焉。何以言之。目者肝肾外候也。肝取木。肾取水。水能生木。子肝母肾。焉有子母而、能相离者哉。故肝肾之气充。则精彩光明。肝肾之气乏。则昏蒙眩晕。乌轮赤晕。刺痛浮浆、此肝热也。胆生清泪。枯黄绕睛。此肝虚也。瞳人开大。淡白偏斜。此肾虚也。瞳人焦小、或带微黄。此肾热也。又曰。白睛带赤。或红筋者。其热在肺。上胞下胞。或目唇间如疥、点者。其热在脾。又曰。眼者轻膜裹水。照彻四方。溯源反本。非天一之水。而目孰为之主、宰乎。析而论之。则拘急牵、瞳青胞白。痒而清泪。不赤不痛。是之谓风眼。乌轮突起。
胞硬肿红。眵泪湿浆。裹热刺痛。是之谓热眼。浑而泪。胞肿而软。上壅朦胧。酸涩微赤。
是之谓气眼。其或风与热并。则痒而浮赤。风与气搏。则痒涩昏沉。血热交聚。故生淫肤粟、肉红缕偷针之类。气血不至。故有眇视胞垂雀眼盲障之形。淡紫而隐红者。为虚热。鲜红而、兼赤者。为实热。两、呈露生、肉者。此心热血旺。白睛红膜如纸伞者。此气滞血凝。热症、瞳人内涌。白睛带湿。色浮而赤也。冷症。瞳人青绿。白睛枯槁。气沉而浊也。眼热已久、复为风冷所乘。则赤烂。眼中不赤。但为痰饮所注。则作痛。肝气不顺而夹热。所以羞明、热气蓄聚而伤胞。所以胞合。刘河间曰。在腑则为表。当除风散热。在脏则为里。当养血、安神。如暴失明。昏涩翳膜眵泪。斑入眼。此风热也。一云。斑入眼。此肝气盛。而发在标、也。宜表散以祛之。如昏弱不欲视物。内障见黑花。瞳子散大。皆里也。血少神劳。肾虚也、宜养血补水安神以调之。观在前诸公所论治疗之法。大概以凉肝清心。调血顺气为先。不、可固执水能生木之说。而偏补养。盖肾水恶燥。设遇虚证。亦不过以当归、地黄等药润养之、轻则温补之可也。况夫脾能发燥。肝亦好润。古方率用杏仁、干柿、饴糖、沙蜜为佐。果、非润益之意乎。抑且脾者诸阴之首。目者血脉之宰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得、归明于目矣。心者。君火也。主藏神明。宜静而安。相火代行其令。相火乃胞络之火。主百、脉。皆荣于目。既劳役妄动。又因邪气所并。而损血脉。是故诸病生焉。翳目者。虽宜养血、安神。又当兼理脾胃。乃良法也。至于退翳一节。尤关利害。夫翳起于肺。肺家受热。轻则、朦胧。重则生翳。有曰真珠翳状如碎米者易散。有曰梅花翳状如梅花者难消。虽翳自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