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彼已老。倘不起、不复相见。故乘其在时。命工绘像。盖不胜眷恋如此。尔诸臣内、亦有衰老者。岂不有归田休养之念。但经朕简用之人、欲皓首相依不忍违离也。前置陈名夏于法时、朕甚悯恻为之堕泪。盖朕所任用之人、不能使之改过以致获罪。用是悼叹耳。朕于尔等亦不忍离。尔等独何心而欲离朕即使衰老致仕。亦宜颐养京师。常趋阙廷。使君臣得时时相见以慰迟暮。不亦善乎。之俊泣奏曰。诸臣中无才者、莫过于臣受皇上深恩而负重罪者、亦莫过于臣。但错误甚多。惟恐废职。非忍于离皇上也。群臣奏曰。皇上眷育如此。臣等断不敢萌退处之念矣。于是赐诸臣茶馔。上回宫。诸臣亦退。复命大学士觉罗巴哈纳、学士麻勒吉、折库讷等、传谕诸汉臣曰。今观风俗日移。人心习于浇薄。遇幼年受业之师、略不致礼。惟以考试官为师终身加敬。夫以理论则自幼教育之师、受其诲导。自宜始终敬礼。若考试官员朕所遣也。岂受业者比哉。自后此等、悉宜明示禁革之。
升正红旗汉军牛录章京张八十、为甲喇章京。
免山东东平濮长山等州县、十二年分旱灾额赋。
转右通政吴达、为通政使司左通政。升大理寺寺丞林起龙、为通政使司右通政。山东济南道佥事王登联、为通政使司右参议。广西管按察使事副使赵允翰、为太仆寺卿。尚宝司卿宋征舆、为太仆寺少卿。
升山东兴屯道副使白秉真、为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山西雁平道副使柯臣、为山东布政使司参政、督粮道。陕西靖远道副使严正矩、为江西布政使司参政、分守岭北道。陕西固原道副使张懋勋、为江南布政使司参政、苏松督粮道。两淮运使梁凤鸣、为江南布政使司参政、分守江宁道。兵部郎中杨春茂、为陕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西宁道。工部郎中须兆祉、为陕西按察使司副使、肃州兵备道。四川川北道佥事薛良朋、为浙江按察使司副使、分巡金衢兵备道。陕西关南道参议娄应奎、为本省按察使司副使、西路兵备道。
补外转检讨汤斌为陕西按察使司副使、潼关道。卢高、为浙江按察使司副使、驿传道。给事中宋牧民、为河南按察使司副使、汝南兵备道。周曾发、为山东按察使司副使、兖西兵巡道。晋淑轼、为河南按察使司副使、大名道。李文煌、为广东布政使司参议、分守岭东道。
吏科给事中王启祚奏言皇上博览群书。内院诸臣、翻译不给。但臣闻自古帝王虽孜孜好学。要不过讲明修齐治平之道而止。非若文人之习以夸多斗靡为长也。故卷帙虽极浩繁。而阅者无多百家虽有。异同。而采者盖寡。无论其无补于治道。正以皇上之身、万几待理。必时加爱养。以迓无疆之休。请自今除四书五经、以及资治通鉴、贞观政要、大学衍义、有关政治者。时令日讲诸臣进讲外。其余姑且缓之。精神不泛用则益固。智虑不旁分则益专。明良喜起。庶绩咸熙。亦可以优游而坐致隆理矣。报闻。
戊寅。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魏裔介劾奏、大学士陈之遴、当皇上诘问之时。不自言其结党之私。力图洗涤。以成善类。而但云学疏才浅。不能报称。其良心之昧已甚矣。如安肃知县沈令式、庸劣不堪。之遴讽礼部尚书胡世安保荐知府。令式旋被总督李荫祖纠参。植党营私。确有可据。密勿之地。恐之遴一日不可复居也。疏入。得上日、陈之遴、身为大臣。奏对自当以实。昨经朕面诘。止以才疏学浅引咎。朦胧支饰。全无诚心。殊非大臣事君之道。此所参事情、着据实明白回奏。胡世安、亦着明白回奏。
升福建右布政使张尚、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裁直隶永平府检校、知事、各一员。府学训导一员。昌黎、乐亭、二县县丞各一员。
赐达赖喇嘛贡使拉穆詹巴等、雕鞍银器等物。
援巢刀湖南陕西提督总兵官刘忠卒。
己卯。谕吏部、大学士冯铨、赞襄机务。历有山戊不年。恪慎勤劳。裨益弘多。朕近见其齿长力衰。难胜繁剧。应解院事。用便颐养。着加升太保、兼太子太师、秘书院大学士、礼部尚书。致仕。念其器识老成。学问充裕。可以文章资朕。着仍在朕左右。以备顾问。一切经史、着述编摩。皆令专任。尔部即传谕行。
甘肃巡抚周文叶考满。加右都御史。荫一子入监读书。
以阿达哈哈番许世昌、为兵部理事官。牛录章京王熙裕、为刑部理事官。
升通镇务关营参将李时芳、为浙江宁波副将。山西汾州营参将李正芳、为陕西庆阳东协副将。
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庶福金吴氏、淑氏、素氏、德氏、穆氏、和硕庄亲王尼堪庶福金昔氏、费氏、俱于王薨时从死。至是、遣官致祭。
精奇尼哈番佟养性妻觉罗氏、夫死。守节二十余年。给敕旌表如例。
旌表节妇、江西乐平县举人段文盛妻崔氏、湖口县民殷继夔妻沈氏、陕西宁夏卫民金梦旸妻王氏、各给银建坊如例。
定州县官进见提督、总兵官、及副将、仪注。州县官见提督、及总兵官、用履历手本。大门外下马。由东角门进。至堂檐下、向上三躬。不跪。茶房待茶。提督总兵官正坐。州县官旁坐。茶毕、告辞。由西角门出。文移、州县用申。提督总兵俱用照会。不答看。见副将、用官衔手本。大门外下马。进中门。由甬道东边、至堂檐下、向上三躬。
第3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