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贵传远
又云:人生作诗不必多,只要传远。如柳子厚,能几首诗?万世不能磨灭。仆曰:老杜遗兴诗谓孟浩然云:"赋诗不必多,往往凌鲍谢。"正为此也。(《室中语》)
又云:诗虽细事,然古人出语,必期于传,故少陵有"老去新诗谁与传","清诗句句自堪传","将诗不必万人传"之句。
诗有正邪
公云:诗道如佛法,当分大乘、小乘,邪魔、外道,惟知者可以语此。(《室中语》)
得人印可
韩子苍云:作诗文当得文人印可,乃自不疑。所以前辈汲汲于求知也。(《遗珠》)
自成一家
学诗须是有始有卒,自能名家,方不枉下工夫。如罗隐、杜荀鹤辈,至卑弱,至今不能泯没者,以其自成一家耳。(《室中语》)
诗不可言什
诗二雅及颂,前二卷题曰某诗之什。陆德明释云:歌诗之作,非止一人,篇数既多,故以十篇编为一卷,名之为什。今人以诗为篇什,或称誉他人所作为佳什,非也。
诗有力量
诗有力量,犹如弓之斗力,其未挽时,不知其难也;及其挽之,力不及处,分寸不可强。若出塞曲:"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悲笳数声动,
壮士惨不骄!"又八哀诗:"汝阳让帝子,眉宇真天人。虬须似太宗,色映塞外春。"此等力量,不容他人到。(《许彦周诗话》)
焚诗
余每见旧所作文章,憎之必欲烧弃。梅尧臣喜曰:公之文进矣,仆之诗亦然。(《宋子京笔记》)
六
命意
?总说
凡为诗,当使挹之而源不穷,咀之而味愈长。(《隐居诗话》)
诗当使一览无遗,语尽而意不穷。(曾子固)
以意为主
魏文帝曰: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词为卫。
先意义后文词
诗以意义为主,文词次之;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世人见古人语句平易,仿效之而不得其意义,便入鄙野可笑。(《刘贡甫诗话》)
老杜剑阁诗云:"吾将罪真宰,意欲刬迭嶂。"与太白"捶碎黄鹤楼,刬却君山好。"语亦何异!然剑阁诗意在削平僭窃,尊崇王室,凛凛有义气
;"捶碎"、"刬却"之语,但一味豪放了。故昔人论文字,以意为主。(《?溪诗话》)
古诗之意
诗者,不可言语求而得,必将观其意焉。故其讥刺是人也,不言其所为之恶,而言其爵位之尊,车服之美,而民疾之,以见其不堪也。"君子偕
老,副笄六珈","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是也。其颂美是人也,不言其所为之善,而言其容貌之盛,冠佩之华,而民安之,以见其无愧也。"缁衣
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是也。(东坡)
诗之为言,率皆乐而不淫,忧而不困,怨而不怒,哀而不愁。如缘衣,伤己之也,其言不过曰:"我思古人,俾无訧兮!"击鼓,怨上之诗也,
其言不过曰"土国城漕,我独南行!"至军旅数起,大夫久役,止曰"自诒伊阻。"行役无期,度思其危难以风焉,不过曰"苟无饥渴"而已。至于
言天下之事,美盛德之形容,固不言而可知。其与忧愁思虑之作,孰能优游不迫也?孔子所以有取焉。(谢显道说)
晦庵论诗有两重
陈文蔚说诗,先生曰:谓公不晓文义则不得,只是不见那好处。如昔人赋梅云:"踈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十四字谁人不晓得!
然而前辈直恁地称叹,说他形容得好。是如何?这个便是难说,须要自得他言外之意,须是看得他物事有精神方好。若看得有精神,自是活动
有意思,跳掷叫唤,自然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个有两重:晓得文义是一重,识得意思好处是一重。
有浑然意思
江西之诗,自山谷一变,至杨廷秀又再变,遂至今日越要巧越丑差;杨大年辈文字虽要巧,然巧中自有浑然意思,便巧也使得不觉。欧公早渐
渐要说出,然欧公诗自好,所以喜梅圣俞诗,盖枯淡之中,自有意思。
第5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