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兵于农,三代(夏、商、周)圣明的帝王做得很好。家家都知道耕种,人人都知道战争,不单可以参战,同时也可以防止盗贼。而且数百年年没有战争,而一旦有了战争,所动用的不过是农民的十分之一罢了。为什么呢?有些大逆不道的国家,于是天子诏说某个国家大逆不道,某个地方的诸侯才开始组织军队前去征讨,天下各国没有劳力的损失,所以共享军兵和农民没有划分的益处。春秋以后,诸侯整天寻找发动战争的机会,把农民和胥吏都招为军兵,不从事生产,因此本国贫穷,因为粮食而侵犯他国,使他国也变得贫穷。与其把农民胥吏变为军兵,倒不如将军兵和农民加以分开呢。
所有战争的道理,都是贪生的反而会去死,舍生忘死反而能够活下来;骄兵必败,哀兵必胜。
宽疏的法律胜过慎密的心机,宽厚的法令胜过严厉的主人。
天下的事情,开始有人捣乱,更被一些推波助澜之徒搞得纷乱不堪。至于到了腐败秃顶的地步,没有毅然果断坚决地人挺身而出就无法拯救,在这种时候还说什么循旧安常的话,怕坲逆了众人的意愿而不主张变更改革,真不知道这样做是不是正确。
在上面的统治者能够使人忘却其尊贵的身份而与其亲近,就可以称得上隆盛的德行了。
根据一件偶然的事情,而确立长久不变的法律,为了惩罚一个人的罪恶,使天下大众遭受痛苦,法律的脖误荒廖之处没有比这更大的了。近来对修改法律的建议和辩白,往往都是这样。
礼仪繁多了就会难以实行,结果成了书架上没有用处的书。法律繁多了就容易被人触犯,结果倒使人容易犯下弥天的大罪。
作为帝尧、帝舜哪个时代的民众,要比帝尧、帝舜的大臣还要安逸。唐虞世界(尧、舜的时代)主要是依靠四岳(尧臣,管四方的诸侯)、九官(舜之九名大臣:伯夷、弃、契、皋陶、垂、益、伯夷、髻、龙)、十二牧(舜时翼、铳、青、徐、荆、扬、豫、梁、雍、幽、并、营十二州地方官员)的管理,当时的帝王和民众之所以能够过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大臣对于国家的功劳是很大的!因此如果大多数官员贪图安逸,那么帝王就会疲于奔劳不已,而天下就得不到太平。
安定的社会是因为使用了正直端正的人,衰败的社会是因为使用了庸俗的平凡的人,混乱的社会是因为使用了贪卑馋妄的小人。当贪卑馋妄的小人得势之时,英雄豪杰的志向无法得到伸展发挥的机会。因为不但得不到伸展,而奋发振作地做一番努力而伸展自己的抱负,就会导致丢掉整个天下。因此英明的帝王在上面,必须首先平定天下的人心,使英雄豪杰信服自己,甘心受束缚,不使之积蓄奋发的志向而使之得逞。
天下的民众,都是朝廷的民众,都是土地的民众,也都是我们自己的民众。
地位越高的就会越敝塞,看不清楚的事情就会很多;地位越是低下就越聪明,看到的事情也较为真切。因此在见闻方面,帝王的知识比如将相,将相的知识不如监司,监司的知识不如守令,守令的知识不如民众。在受到遮蔽的方面,则守令遮蔽监司,监司遮蔽则将相,将相遮蔽帝王。太可惜了!越是底层的真情越是不能够使高高在上的人知闻,周公(姖旦)是一部活的《周礼》。世上只要有周公,就没有必要有《周礼》。如果能够使周公活到现在的话,怎能每件事都查《周礼》呢?我认为:“如果有周公,没有《周礼》也是可以的;没有周公,虽然有《周礼》也是可以的。”民众很少有耻辱,由此可以看到上面帝王的恩赐;民众很少有畏惧,由此可见上面帝王的威信,根本用不着强迫要求民众。
第11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