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伤寒指掌>第23章

第23章

如疹已透。只宜清解毒火。微兼养阴。柴葛升提之品。俱不可投。宜连翘、赤芍、元参、花粉、知母、黄芩、银花、鲜生地、人中黄之类。毒自化矣。
邵评∶余毒未清。禁用升提。
若见舌绛如朱。目赤如火。口燥唇裂。汗出津津。此阳明血热。邪从内发。已遍三焦。
即阳明热病也。切忌风药升散。宜凉膈散。去芒硝、大黄。加石膏、牛蒡、赤芍、鲜生地、牡丹皮主之。大便秘者。去硝留黄。(阳明血分热病)邵评∶阳明血分热病。忌用升提。
若见发热自汗。舌自如刺。或黄燥口渴。不恶寒。反恶热。此阳明气分之热。宜栀子豉汤。加连翘、黄芩、淡竹叶、芦根之类清之。(阳明气分热病)邵评∶此阳明气分热病正治法。
化解毒之后。或汗解之后。尚有余热未退。大便虽闭。腹中调和者。只宜养阴退阳。甘露饮加减妙。阴液复。余邪自退。大便自通矣。
有身热已退。独额热未除者。此胃中有余邪也。宜清疏阳明。如连翘、黄芩、生楂、麦芽、枳壳、金斛之类。如已身凉。独腹热未退。此脾家有火也。加生白芍清之。
阳明兼肺属性:前太阳兼肺。在寒邪一边。此阳明兼肺。在温邪一边。均以手太阴为治。
如遇发热恶寒。咳嗽喉燥。渴饮。舌苔白中带黄。或白而燥刺。或边红中白。脉来浮数。此风温客于太阴手经。而内热发于阳明之表也。宜羚羊角、前胡、杏仁、连翘、薄荷、桔梗、黄芩、豆豉、淡竹叶之类。以解风热。如兼烦闷呕恶。脉沉足冷者。欲发痧疹也。亦以此方加牛蒡、防风透之。
邵评∶风温初入肺卫。在阳明之表。
如痧疹已透。尚有头胀心烦。脘闷咳嗽者。肺气不得宣畅也。宜栀豉、蒌仁、桔梗、黄芩、连翘、牛蒡、川贝、郁金之类。使肺气通畅。痧疹透达。诸症自解。
若痧疹已透。仍然胸胁闷痛。咳嗽喘急者。此有伏痰也。其气口脉闭。是痰之验也。
宜豁痰利气。如前胡、杏仁、栝蒌、橘红、苏子、象贝、桔梗、枳壳、莱菔子、竹沥、姜汁之类投之。痰自出矣。
阳明少阳属性:凡风寒之入。由皮毛而腠理。腠理为阳明少阳之界。作表症看。非邪已入阳明之里。而复传于少阳也。柯韵伯力辨阳明传少阳之谬。以此。
如身热口渴。微兼恶寒。舌苔中白边红。或根白尖红。脉来弦滑。此邪入肌肉腠理之间。阳明少阳之表证也。宜解肌法。如柴葛、连翘、薄荷、黄芩、橘红之类。以取肌分之汗。热自退矣。(伤寒)如见舌苔白少红多。初起微寒。即发热不已。此阳明轻而少阳重。气分少而营分多。宜犀角、连翘、丹皮、钩丁、黄芩、薄荷、黑栀之类。以清营分之热。太忌汗散。(温邪)邵评∶此条温邪自口鼻而受。由肺卫而入手少阳三焦。从心营肺卫治。用手经药。与上寒邪在足经者。治法不同。大宜留意。
阳明太阴属性:前阳明少阳。邪由阳明之表而来。此阳明太阴。邪从阳明之里而及。胃与脾联。此表里俱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