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伤寒指掌>第16章

第16章

注疏者。以六日为传经已尽。以七日巨阳病衰为再传经释之。致后人皆以日传一经为常例。不知六气之伤人无常。
或入于阳。或入于阴。灵枢云。中于面。则下阳明。中于项。则下太阳。中于颊。则下少阳。以此可知三阳各自受邪。非必从太阳传入也。则太阳受病一日发。阳明受病二日发。其义显然。故伤寒非必始太阳而终厥阴。亦非一经止病一日。亦非一经独病相传。大抵今之伤寒。无不兼经而病。即古人所称合病并病之症。
后学不解此旨。而欲拘拘于六经传次。印证今病。宜无一症合其式矣。兹将六经古法述于前。新法续于后。
其各经兼并之症。列于六经正病之下。庶临症者得其把握焉。
太阳总要述古属性:麻黄汤。桂枝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麻杏甘石汤。桂枝加浓朴杏仁汤。葛根汤。五苓散。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太阳本病述古属性:发热。恶寒。恶风。头痛。项强。体痛。
凡风寒初感。先入皮毛肌表。外症便有头痛。项强、身痛、腰痛、骨节烦疼、发热恶寒。
此皆太阳经之见症。如无汗而脉浮紧。此营卫俱强而表实也。用麻黄汤以发表。使营卫之邪。从皮毛而出。
则诸症自除矣。如脉浮而弱。汗自出者。此营强卫弱而表虚也。用桂枝汤以解肌。使营卫和。而邪自解矣。
如不汗出而烦躁。此内有伏火。为外寒所郁也。宜大青龙汤。外散表寒。内清里热。则表里俱解矣。
若表不解。咳而微喘。发热不渴者。此心下有水气。不得化汗。干肺而喘咳也。宜小青龙汤。以行水发汗。喘加杏仁以下气。如小便不利。小腹满。去麻黄。加茯苓以行水。
若身热无汗。口渴而喘者。此外寒束内热也。宜麻杏甘石汤。以解肺分之邪。其喘立止。如感寒而喘。桂枝加浓朴杏仁汤主之。
如身与骨节俱不疼痛。独头项痛而背强。牵引KTKT。脉浮。恶风无汗者。此风伤于太阳筋脉也。风能劫液。
其牵引之状。即变痉之端。宜葛根汤主之。以解肌表之风邪。而生阳明之津液。则筋脉舒。而无牵引之患矣。
如汗后表热未解。脉浮数。烦渴饮水。而小便不利者。此热结膀胱。水停下焦也。五苓散微汗以利之。
如八九日。过经不解。发热恶寒如疟状。一日二三发。其人不呕。非少阳也。小便清者。无里热也。面有热色者。微邪未解也。身痒者。邪在皮肤中。欲出不得也。宜小汗之。桂枝麻黄各半汤。若有汗者。宜桂枝二麻黄一汤。热多寒少。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若不汗妄下。瘀热在里。但头汗出。小便不利。身体发黄。此太阳误治变症也。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以分解表里。使湿热之邪。一从麻黄发汗而出太阳之表。一从赤小豆连翘根之利小便而出太阳之里。
黄自退矣。
发热属性:热无休止。曰发热。风寒客于太阳。有即发热者。有至一二日。始发热者。然必兼恶风恶寒。头痛身疼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