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为阳。而阳受之也。能饮食者。阳能化谷。所以胃和而里无病也。病在头以下。申上文之意。
寒以湿之性言。鼻气通于天。故邪独甚而专主治也。
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苔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
强。上声。此以下湿言。亦寒湿也。但头汗出者。寒为阴。阴邪客于阴。阳上越而不通于下也。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者。太阳之脉挟背。背居北。最为畏寒。寒湿之阴邪。注经络。渗骨髓。
所以筋脉牵急。而恶寒甚也。哕。胸满者。凡在太阳下早皆然也。丹田。下焦也。胸中。上焦也。
热在下而寒在上。所以渴欲得水。反逆而不能饮。且又亡津液。所以口干燥而内作烦也。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之候。其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此以湿之入里者言。关节疼痛者。寒湿之气。走注内渗。所以脉沉而细也。痹以疼痛言。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者。湿即水。甚则横流。不遵故道。妄逆而暴乱也。利其小便者。导其遵故道而行。禹之治功也。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此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发热。日晡所剧者。阳明主胃而属土。土主湿。所以热甚于阳明之王时也。然汗出当风而为风湿。则是以身中之湿言。此其所以阳明王而热则剧。与久伤取冷。与夏月伤于冷水之意同。
问曰。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答曰。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
风湿俱去也。
此承上条复设问答而喻治。阴雨不止。则湿不除。所以益当发汗也。然风湿本由汗出当风而得。则汗之大出者。必反湿转加甚可知也。微微似欲汗出而不见出。则湿消而风散矣。此固发汗之微机。后之动辄以大汗为言者。其去道奚啻寻常而已哉。
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额上汗出微喘者。阳亡于上也。小便利与下利不止者。阴脱于下也。然治湿当利其小便。而以小便利主死。何也。误治而阴阳散亡也。湿止此。
太阳中热者。是也。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也。
蒸热谓之暑。伤暑谓之。汗出恶寒者。太阳表不固也。身热者。暑邪伤阳也。渴者。亡津液而内燥也。然渴为内证。太阳主表而有渴。何也。炎暑之时。阳浮外越。人之津液本少。渴为常事。况更汗出而重亡津液乎。且太阳温病已有渴。又况乎。
太阳中者。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
第8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