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湿之谓也……伤暑也。史记羽扇。淮南子武王荫人于樾下。左拥而右扇之。是也。叔和之意。盖谓三者皆风寒之变证。既成变证。则当别为立论。然自风寒变来。本属太阳。犹有风寒涉似之疑。须当并为辨论。故揭己意而述之如下。
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名曰痉。
此揭痉之状。发热。太阳未除也。沉。寒也。细。湿也。中风伤寒。病犹在太阳。而脉变如此者。则是重感寒湿而变痉。不可仍以中风伤寒称也。详见下。
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此承上条撤消变痉之由。千金曰。太阳中风。重感寒湿则变痉。然则发汗太多者。重感寒湿而变痉之原因也。盖中风自汗。伤寒发汗。汗出过多。衣被必湿。湿胜寒生。过时不更。汗后新虚。易于感受。湿渍寒侵。渗注关节。所以有痉之变也。
不然。则太阳病而发汗。安得别有所谓寒湿而可以为重感哉。
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恶寒者。名曰柔痉。
此以中风而致变言。汗出不恶寒。风伤卫也。柔。风性软缓也。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此以伤寒而致变言。无汗。反恶寒。寒伤荣也。刚。寒性劲急也。
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脉赤。独头面摇。卒口噤。背反张者。
痉病也。
卒。清勿切。噤。郡轸切。此以痉之具证言。身热头热。面赤。目脉赤。阳邪发于阳也。足寒。
阴邪逆于阴也。独头面摇者。风行阳而动于上也。卒。忽然也。噤。寒而口闭也。盖口者脾之窍。
胃为脾之合。而脉挟口。环唇。脾虚胃寒。故忽然唇口吻合。噤急而饮食不通也。背反张者。太阳之脉挟背。故寒则筋急而拘挛。热则筋缓而纵弛也。然刚柔二痉。则各见证之一偏。惟风寒俱有而致变者。则具见也。痉止此。详见痉书。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似熏黄。
一身尽疼者。人身之土。内则主脾胃。外则主肌肉。土恶湿。湿自外入。肌肉先伤也。发热。
湿郁而蒸也。熏黄者。土本黄色。湿则昏滞。故黧暗而不明也。
湿家病。身上疼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
塞。心勿切。内。音纳。此以上湿言。亦风湿也。身上疼痛。与上条互词。面黄。喘。烦。脉大者。
第8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