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忏悔说,过去由于远离了上帝,以纵情肉欲为乐,自以为找到了幸福;现在看来,过去的那一段时光实际上是陷入了①奥古斯丁:《忏悔录》,商务印书馆1963年7月版(下同),第25页。
第一编
幸福观的历史考察71罪恶的深渊,幸好有上帝的拯救,才使他从不道德走向道德,从傲慢走向顺从。奥古斯丁决意要结束自己没有信仰的痛苦飘泊的生活,放弃以往生活中的种种需求,以上帝为自己唯一的追求和信仰的对象。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从痛苦的、不幸的深渊中拯救出来,才能获得上帝赐予的幸福。
反省自身的罪恶,是为了能够寻求摆脱罪恶的途径,这是奥古斯丁忏悔的主要目的。一个人对自身的经历和灵魂作深刻的反省和审视,这的确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奥古斯丁这样做了,而且他似乎也为自己能具有采取如此行为的毅力而感到自豪,因为他认为自己找到了上帝,认识到了上帝的伟大和至高无上。
对自己过去放浪生活的忏悔,是为了得到上帝的宽恕。
奥古斯丁认为,这不只是他一个人要做的事情,也是全体人类要做的事情。他认定,虽然人们生来不是恶的,最初的本性是善的,所以为恶只是由于人们侵染了恶习,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物欲和情欲不可能给善提供一个滋生和成长的土壤,因而,现实中的人的本性都是希图物欲和情欲的满足,都是恶的。他说:“天主,请你俯听我。人们的罪恶真可恨!……在你面前没有一人是纯洁无罪的,即使是出世一天的婴孩亦然如此。“①他曾经观察过这样的现象:当孩子还不会说话时,他们就有了妒忌的倾向,他们会死死地用眼光狠盯着一起吃奶的孩子,不让一个极其需要生命粮食的弟兄靠近丰满的乳源。他认为,这种妒忌就是一种恶。既然连刚生下不久的孩①奥古斯丁:《忏悔录》,第9—10页。
81第五章
西方基督教幸福观子的本性都是恶的,那么,成年人的罪恶意识就更为强烈,因而,整个人类都是有罪的。如果他们把有罪的物欲和情欲的满足当成是幸福来消受,这样的幸福还能值得人们追求和留恋吗?
奥古斯丁关于人类有罪的说法,源于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犯下原罪的传说,这也是基督教伦理思想的前提。
《圣经。
旧约》中记载了关于亚当和夏娃的神话传说: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禁不住蛇的引诱偷吃了辨别善恶之树上的禁果,对上帝犯下了罪恶,因此,作为亚当和夏娃的后代,人类便世代继承了祖先的原罪,具有了罪恶的本性。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始祖要去吃那个禁果呢?奥古斯丁认为,这既不能归因于外物的引诱,更不能把它推给上帝,而应当从人类自身来寻找其根源。他认为,亚当和夏娃有自己的意志自由,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所应该采取的行为。
他论证说,假如有两个人,作为上帝的创造物,都具有同样的灵魂和肉体,当有人用肉体的欲念来引诱他们时,其中的一个被肉体的魔力所征服,而另一个却不为之所动,仍然坚守自己的意志。
这个例子说明,不能把人们的堕落原因归于外物,而应当归结为自己的意志不坚定。奥古斯丁肯定人有自由意志,因为这是上帝赋予每个人的秉性。但是,他认为,人们运用自由意志如果不是去从善,反而去从恶,这就是人类自身的问题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把物欲和情欲的满足作为幸福来享受的原因了。
在奥古斯丁看来,由于人们滥用了上帝所赋予他们的意志自由,以纵情肉欲为幸福,并不断地为达到物欲和情欲的满足而为非作恶,整日为此费尽心机,耗费了许多精力。他第一编
幸福观的历史考察91叙述了这样一件事:他走过米兰(意大利一着名城市)某一条街道时,看见一个贫穷的乞丐,大概是喝足了酒,欣欣然而自得其乐。他叹息着对同行的几位朋友说,我们醉生梦死带来了多少痛苦,在欲望的刺激下费尽心机作出了许多努力,而所背负的不幸和痛苦的包袱却越来越沉重地压在我们身上。这个乞丐花上几文钱,便获得了眼前的满足和快乐,而我们却还在艰辛困顿中百般追寻。虽然那个乞丐获得的快乐也不是真正的快乐,但我们所贪求的那种快乐比这更加渺茫。
此时,乞丐兴高采烈,我们却神情颓废;他无忧无虑,我们却顾虑重重。显然,他比我们更幸福。不仅因为他因喝了酒而高兴,而我们满怀愁绪,还在于他是通过祝福别人幸福而讨得了酒,而我们却是用谎言去追求虚妄的荣誉和物欲的满足。奥古斯丁通过不断的反省认识到了追逐物欲、情欲和虚妄的名誉都不可能给人带来幸福,相反,乞丐容易满足的物欲追求,却因摆脱了追逐名利的痛苦而自得其乐,充满着幸福感。他总结说:“我的财富不在身外,也不是在太阳之下用我肉眼找寻得到。凡以快乐寄托于身外之物的,容易失去操守,沉湎于有形的、暂时的事物,他们的思想饥不择食地去舐那些事物的影子。”
①所以,热衷于名利和欲望常常感到辛酸和痛苦。那么,排解这些纷扰和烦恼的方法和途径是什么呢?奥古斯丁认为,就是向上帝忏悔,依附上帝。但是,不少人看不到这一点,他们依然在物欲和情欲的洪流中奔走。
怎样使这一部分人弃恶从善,找到真正的幸福呢?奥古斯丁从①奥古斯丁:《忏悔录》,第167页。
第3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