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一)>第70章
理论竟日,东将辞屈;声称’贵国商人至我境内,我商人尚尽地主之谊,款宴尽欢;今兵士远来,人数众多,贵国既系地主,折偿宴筵,亦须多金。况我等使臣,宜从丰腆;须得各将领款宴银一百六十万、各兵士四十万‘等语。钦宪大笑不止。东将复问作何计议?钦宪云:’何以去须奉命者得银一百六十万,即可抽身回国耶‘?答称:’既蒙筵宴,便有情分,总可代为效力。且贵国旷日持久,毫无定局,势必交战;战亦耗饷,不如以此易彼,反留情面‘!钦宪云:’倘有宴银,亦须交付驻京使臣转交,免致贵将分拨不匀,同室操戈‘。明日,适有公文至沪,东将误为此事,飞饬属将乘轮追踪前往面见在沪之柳原公使;候至三日,影响生无,始仍回台。现闻钦宪之意,不欲急令还师;或别有他意存焉。台地士兵各处散驻,计及二万,尽足相敌。惟现尚文书络绎,征调各处水师已及六万之多,并不令其至台,不知何意!再可笑者,东兵初次进山,遇一五旬外之生番妇人,麾军二百余名四面兜拿,仍未追获。归途,遇一熟番病女年仅十一、二岁,遂即凯歌献俘,大开筵宴;反称“生番有术,变化无端”。闻之,殊堪喷饭。
七月初二日(西历八月十三日——即礼拜四)
论日本近事
孟子有云:“天时不如地利”;是国家有战守之事,而地利最为要图。古人有言:“用兵先贵侦探”;是国家军旅之事,而侦探尤关急务。前数年,普、法战争之役,普军师毛奇既细画己国各处之形势;又于事先遍历法地,以详探图写法国之情形;刊印数十万纸,分给从军在营之人,以便随时察览。至法人,惟备得普疆与己国交界左右各图,反忘图己国要隘各地之详。而且普人所至之处,皆设电线以通军情;法人向有以及新设之电线,尽为普人所断。是以交战之时,普人举动,全出于法国之叵测;普兵在法界内所遍至各地,又皆了如指掌。故说者谓:于此知普人之早已画策定计也。今观日本近所偶露两端,颇似欲循蹈普人之近辙,以为日后之谲计也。追忆月余之前,有日本两人往游镇江之说,镇江之人多以为疑,旋有西人传为笑柄。今细思此事,日本商人少有游玩异地为行乐计者;彼时两人想当系日本员弁,恐亦欲学普国毛奇故事,而往侦探金陵、扬州各处之虚实也。兹日本又向上海诸洋行及各货店觅买扬子江及长江并中国各沿海滨谱图,则向之所疑,今已有数分之可信也。
夫日本果战与否,实无确耗;迩来日本亦更阴秘,至令西报无从实探,而亦有浮言曰:中国遍处惟闻饬令擐甲厉兵之言而已。现香港传闻:日本乃有延倩西人之音,又有向外国觅买铁甲战船之耗,在上海又知增买轮船之事。揆事度情,知日后必将有大举动也。今台湾华兵二万、日兵五千,已有众寡之分;并不闻日本增调兵勇,反闻召回将士多员。以各事征之,则先疑更有数分可信也。本馆昨述:中国曾许日本可稍赔其动兵之费;此事虽无文牍可凭,亦有大半实据。盖缘皇帝体恤日王被下臣愚弄怂恿所致,故大度包容,欲给一撤兵费以了此事;不至使彼国为旁人所笑,亦不至使众民罹于兵燹之灾也。若以日本言之,中国许费虽小,亦可以藉口退兵;而尚不听者,知其别有志向也。盖悖义逞强,必欲一战以称雄也。
吾所虑者,日本在扬子江一带侦探虚实,则虚事属多、实防常少。查扬子江为中国腹内之要路,未闻设一防御炮台,日人早已知之;故本馆亦不妨直言焉。闻扬子江最为险要之险隘,莫如镇江相近之金山;中国向欲筑设炮台,因西人与议未行——此昔日之情形也。现有外警,西人亦难再言。若于此处布置“伯革儿”大炮数尊,日船亦易于拒御也。现闻中国各宪已由金陵行至江阴一带,拟于各处修筑炮台;想不日即可兴工。然最要者,吴淞一口,更宜屯集精兵万余,并宜留泊战船数艘,庶可应警转输调遣也。且上海为电线轮船汇集之区、音报辐辏之地,又宜转托西人在东洋藉电线以传报机务;倘上海与长崎相通之电线被日本过意截断,尚可转绕伦敦以传递消息;一日之内,亦犹可至矣:此皆近日之先务也。乃日本购买中国各图,而中国竟无一人留意。本馆不忍缄默,代为宣扬,欲中国知而备之也。至于电线,日前谣传已有日本欲断电线之说;其确否,尚无实据也。
总之,日本事事诡谲,中国事事阔达;彼此相处,阔达者终为诡谲者所欺罔也。
台湾信息节略
香港“德臣”西字报馆,近特派西友赴台报事;其友于六月十九日至厦门,致书于新报曰:相传非中国赔偿东洋出师各费,则东人决不肯撤兵回国。而华官惟一笑置之;且示以自英七月为始,限百日内当即撤兵。如不从,则有战而已矣。然东兵仍无去意,已自琅〈王乔〉开辟一路径达东滨;此路之北及在岛之西滨,悉为盘踞。故两国之交战,实难免也。而中国亦大为准备,华兵皆辐聚于台湾,拟在各城之内屯札重兵。现在台湾府一处,计所驻兵士已有万人;又自天津将调去七、八千,自广东调去六千,自漳州府亦调去五、六千。其漳州之兵,不数日将搭船前去。又买大炮无数,将坚整厦门各炮台并置精炮也。又云:今有东洋兵船在厦门停泊修理。又传称:东洋兵船在台湾测度东滨,失水被害;然未闻是否全坏也。此友人述毕,并附识曰:东人恃强越界如是,则其将自蹶焉宜矣。此本馆亦所甚望也。
东人欲战之由
有西人告曰:东人何为寻战哉?盖军内各将士职,本期于数月将满;明知国内升平,不堪供此,大军被撤者必半。故将士皆串通逼君兴师,不肯议和;国君惧逼,遂不得不从。且曰:东人今有以西法熟练后开之枪,其于施放时亦皆能测准如西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