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二)>第6章
窃臣等于十二月初一日业将南、北路开通及拟将琅桥、旗后等处布置各情形,奏明在案。因思全台后山,除番社外,无非矿土。迩者南北各路虽渐开通,而深榖荒埔、人迹罕到,有可耕之地而无入耕之民。草木丛杂,瘴雾下垂,凶番得以潜伏狙杀;纵辟蹊径,终为畏途。久而不用,茅将塞之。日来招集垦户,应者寥寥。盖台湾地广人稀,山前一带虽经蕃息百有余年,户口尚未充牣。内地人民,向来不准偷渡;近虽文法稍弛,而开禁未有明文。地方官思设法招徕,每恐与例不合。今欲开山不先招垦,则路虽通而仍塞;欲招恳不先开禁,则民裹足而不前。臣等查旧例称:台湾不准内地民人偷渡;拿获偷渡船只,将船户等分别治罪、文武官该处、兵役治罪。又称:如有充作客头,在沿海地方引诱偷渡之人,为首者充军,为从者杖一百、徒三年;互保之船户及歇寓知情容隐者,杖一百、枷一个月;偷渡之人,杖八十,递回原籍;文武失察者,分别该处。又内地商人置货过台,由原籍给照;如不及回籍,则由厦防厅查明,取保给照。该厅滥给,降三级调用。又沿海村镇有引诱客民过台数至三十人以上者,壮者新疆为奴、老者烟瘴充军。又内地民人往台者,地方官盘验出口;滥给者,分别次数罚俸、降调。又无照民人过台,失察之口岸官照人数分别降调,隐匿者革职。以上六条,皆严禁内地民人渡台之旧例也。又称:凡民人私入番境者,杖一百;如在近番处所抽藤、钓鹿、伐木、采棕者,杖一百、徒三年。又台湾南势、北势一带山口勒石外为番界;如有偷越运货者,失察之专管官降调,该管上司罚俸一年。又台地民人不得与番民结亲;违者离异治罪,地方官参处。从前已娶者,毋许往来番社;违者冶罪。以上三条,皆严禁台民私入番界之旧例也。际此开山伊始,招垦方兴;臣等揆度时势,合无仰恳天恩,将一切旧禁尽与开豁;以广招徕,俾无瞻顾。
嗣又据台湾道夏献纶详称:’旧例,台湾鼓铸锅皿、农具之人,向须地方官举充,由藩司给照;通台祗二十七家,名曰”铸户“,其铁由内地漳州采买。私开、私贩者,治罪。迩来海口通商,铁斤载在”进口税则“。昔杜内地之出,今自西洋而来,情形迥异。而不肖兵役人等往往向民间籍端讹索,该铸户亦恃官举,任意把持;民甚苦之。又台湾竹竿,向因洋面不靖,恐大竹篷筏有关济匪,因禁出口;以致民间竹竿经过口岸,均需稽查。不知海船蒲布皆可为,并无需用竹。立之厉禁,徒为兵役留一索诈之端,民间多一受害之事;应请毋庸查禁‘等因。臣等思当兹开辟后山,百凡以便民为急,不得不因时变通。合无再恳天恩,饬地方官将铁、竹两项悉弛旧禁,以断胥役勒索之路,以济闾阎日用之需。
愚昧之见,是否有当?理合恭摺由轮船内渡,付驿六百里驰奏。伏乞皇上圣鉴,训示遵行。
再,臣葆桢拟于本月初四日驰赴琅桥察看形势,随因感冒甚重,未能如期起行。俟调治稍痊,即当前往;谨以附陈。至此摺系臣葆桢主稿,合并声明。谨奏。
奉旨已录。
·大臣沈(葆桢)奏抚番招恳在在需人请饬调员来台片
沈葆桢等片:
再,开辟台后一带,抚番招垦,在在需人。兹据营务处浙江候补道刘璈禀称:’有候补工部员外郎陈一鹤,系浙江台州府临海县人;补用同知文炜,系湖南长沙府人;运同衔候选知县李益林,系湖南岳州府巴陵县人。三员皆才具优良,躬耐劳苦;堪以相资为理等因。合无仰恳天恩,饬下浙江、湖南巡抚分别调令来台,以为指臂之助。伏乞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奉旨已录。
·二月十九日(西历三月二十六日——即礼拜五)
日本为琉球索还贡物
昨阅香港邮来各日报,知日本人于西字报中刊列一则:谓去年中东该和,中国曾以四十万银补偿日国军费,又以十万银抚恤琉球被难之家属;则可见琉球实为日本之藩服,中国家不当受其方物。故去年琉球入贡之珍,日本近已移文于中国总理衙门,拟将索还云云。
于是,中外新闻及华字日报各设难辨诘曰:琉球之服从我朝,历有年所。凡遇彼国新君登极,必请我国册封,以为荣幸;正不独频年之贡献已也。此固自昔为昭,匪今伊始;岂日本近在东瀛而未之闻乎?若去岁台疆不靖,中国与以五十万银,原所以大度为公,不欲两国军民同罹锋镝。此正息事宁人之意,与琉球之属于何国,渺不相关!今日人不究其详,而第据偿银一事,以为琉球即为己属,毋乃以虚词诳人乎!且查万国律例,凡为自主之国,属,亦仍许其通问于他邦。近如安南与法兰西通商,西贡一隅俨为法有,且已有条约;而安南于中国仍复入贡,法国有后言也。又如鲁文尼亚,向本属于土耳其,近复有数大国与立通商条约。故西班牙新君践位,其国外部大臣布告各邦,且以书直达于鲁文尼亚。土国因即具书与西班牙诘难,而各国闻是事,亦俱以土国为非。盖鲁文尼亚既为自主之国,亦当听其往来酬酢也。今琉球既与安南相同而又非如鲁文尼亚久属于土国,则其入贡中朝,日本且不当阻遏;而况来索取乎!且琉球与日本所立之条约究竟如何?各国亦未尝目睹。日本既必欲争此,何勿将条约明白刊示,俾中外咸使闻知乎!若仅以偿银一事据为口实,则何足以服人心也。
以上皆香港报所论之大略,其曲直是非,几于抉摘无遗。故节录之,以供有心世道者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