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为诸阳之本。若头痛甚而遍尽于脑。手足寒至节者。以元阳败竭。阴邪直中髓海。故最为凶兆。六十难云。
手三阳之脉受风寒。伏留而不去者。则名厥头痛。入连在脑者。名真头痛。
若肉伤痛未已可则刺甲乙。肉、作内。则、作即。刺下有之字。马云。可取针以侧刺其头痛之处。
志云。有所击堕。恶血在于内。若肉伤痛未已。则可在此痛处而刺之。不可远取之俞也。简案、则、马读为侧。
然甲乙作即。则志注为是。
人痹为恶日作者
甲乙。日上有风字。张云。痹之甚者谓之大痹。其证则风寒湿三气杂至。合成恶患。令人头痛不可刺也。若日作者。则犹有间止。故刺之可令少愈。终亦不能全已也。简案、此谓大痹为患。
每逢风日必作者。今世多头风。如是者可令少愈。而不可令全愈。经文必脱风字。
头半寒痛(止)阳明甲乙。无半字。张云。头半寒痛者。偏头冷痛也。手足少阳阳明之脉。皆循耳上。
行头角。故当先取手经以取其标。后取足经以去其本也。
厥心痛(止)取然谷甲乙。发针下有立已二字。六十难云。五脏气相干。名厥心痛。
杨注。诸经络皆属于心。若一经有病。其脉逆行。逆则乘心。乘心则心痛。故曰厥心痛。是五脏气冲逆致痛。非心家自痛也。张云。控、引也。善
、拘急如风也。伛偻、背曲不伸也。足少阴之经。由股内后廉。
贯脊属肾。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凡疼痛如从脊后。触其心而伛偻者。以肾邪干心。是为肾心痛也。
肾与膀胱为表里。故当先取足太阳之京骨、昆仑。如痛不已。仍当取肾经之然谷。
介按、从涌泉上行。足内踝前。起大骨下陷之中。即然谷穴也。凡取此穴。主治实热之症。然则厥心痛者。系是热厥。而非寒厥可知矣。宜针三分。留三呼。灸三壮。而不宜见血。
腹胀胸满(止)太白
甲乙。腹上有暴泄二字。张云。足阳明之经。由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支者下循腹里。凡腹胀胸满而为痛者。以胃邪干心。是为胃心痛也。胃与脾为表里。故当取足太阴之大都、太白二穴。简案、外台引短剧云。厥心痛。腹胀满。不欲食。食则不消。心痛尤甚者胃心痛也。(出甲乙经第一卷中)与本节及甲乙文。少异。
脾心痛也(止)大溪甲乙。然谷作后谷。张云。脾之支脉。注于心中。若脾不能运。而逆气攻心。
其痛必甚。有如锥刺者。是为脾心痛也。但然谷、大溪。皆足少阴之穴。取此治脾。其义何居。盖湿因寒滞。
则相挟乘心。须泄肾邪。当刺此也。志云。然谷当作漏谷。大溪当作天溪。盖上古之文。不无鲁鱼之误。楼氏云。脾心痛而取然谷、大溪者。故孙真人、张洁古、谓之忘经也。简案、志考作漏谷、天溪。似是。
如死状(止)太冲千金、外台、作如死灰状。张云。苍苍、肝色也。如死状、肝气逆也。终日不得太息。肝系急。气道约而不利也。是皆肝邪上逆。所谓肝心痛也。
行间、太冲。皆足厥阴经穴。故当取以治之。
卧若徒居(止)大渊甲乙。闲上有乃字。楼氏云。徒居谓间居。间谓痛缓。心痛卧与间居则痛缓。
动作则益甚者。取肺。其兼短气者。亦取肺。经云。心痛但短气不足以息。刺手太阴者是也。
真心痛手足青脉经、千金、外台。青、作清。熊本同。赵府本、张本、作清。张云。真心痛者。
邪气直犯心主也。毒深阴甚。故手足之清至节。其死之速如此。清、音倩。寒冷也。
中有盛聚不可取于千金。盛、作成。张云。中有盛聚。谓有形之症。或积或血。停聚于中。
第8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