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海军战略>第24章

第24章

这一民族思潮的倾向同英国人的固执保守特点是同一的,同时这一民族思潮也被其它同样强烈的新教传统所强调,新教传统把包括法国在内的北欧国家联合在一起,对抗天主教的典型政治代表西班牙和奥地利。克伦威尔具体体现了这种思潮倾向甚至达到狂热程度。他仍然认为地中海是小事一桩。科贝特对此深感遗憾,因为地中海是他研究的主题。我自己则认为,单就政策而论,克伦威尔是对的;但我对他的作法并不谅解,尽管当时的外交手段多以欺诈为特征。
且看他的所为,正当布莱克在直布罗陀为法国制造麻烦以支援西班牙之时,一支袭击西属西印度群岛的远征军却已悄悄整装出发。这支远征军启航于1654年12月,即同荷兰缔结和约的同一年,当时布莱克正在直布罗陀受到西班牙的殷勤款待,由于他的存在使法国放弃了觊觎西属领地那不勒斯的企图。西印度群岛远征军在圣多明各失败之后,于1655年5月夺取了牙买加;从此该地即为英国占有。
此事发生后的六个月,即1655年11月,英法正式媾和,以往存在的报复关系遂告结束,随之于1656年2月西班牙便向英国宣战。一年之后,即1657年3月,英法结成攻势联盟对付西班牙。联盟条款规定,由法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多佛尔海峡的敦刻尔克和马戴克并将它们让与英国,以酬谢英国舰队和六千辅助部队的援助。获得这两处港口,不仅使素为英国贸易之患的私掠船失去了一个司令部,而且还为克伦威尔支援北欧新教国家提供了一个登陆欧洲大陆的桥头堡。这两处港口取代了其邻港加来曾经一度发挥的作用。马扎然对此当然不满;但联盟可以使其在尼德兰获得援助,在那里他要从西班牙人手中谋求利益,而且他还想欺骗克伦威尔为法国谋利。但他在这位摄政者身上却碰到了对手,克伦威尔坚持要将佛兰芒人的这两处港口拿到手;而它们终于在1658年7月,即克伦威尔去世前三个月为英国占有。西班牙遭到两强联合的强力反对,已经筋疲力竭,又加内部腐败,一年之后,即于1659年,只得同法国签订比利牛斯和约。法国在尼德兰接收了阿图瓦省和比利牛斯山东面的鲁西永;此外,还向外扩展了其东部边界,这是其野心的主要目标。西班牙同英法联盟的这次战争,终于使曾煊赫一时的西班牙王国一蹶不振。这是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西班牙已明显地从其主宰欧洲的地位上永远跌落下来。
克伦威尔的下一代责怪他援助法国,使法国在路易十四的统治下拥有了巨大势力,成为主宰和威胁欧洲的国家。全面探讨这一问题并不属于我们的研究范畴,要想做出普遍能够接受的论证以结束这一争论,更是毫无希望。既有赞同又有反对,在二者之间作出定论,不是调合折中便是固执偏见,难以找出真正的原因。从军事观点来看,不言自明,克伦威尔已为英国奠定了牢固的国内基础,使英国拥有一支一流的海军和一支相应的陆军,获得了两处港口为一旦需要干预欧洲大陆,提供了有利的通道。一旦欧洲发生意外,当时很有可能发生,这就确保英国据有军事位置;同时,对于海外世界,在美洲和东方,其未来则取决于欧洲的实力均势,特别是海军舰队实力均势。对于这些海外属地来说,欧洲各国则是作战基地。要想在海外有所得,必须先在欧洲取得决定性优势。
在即将到来的同路易十四的巨大角逐中,英国海军已不再居于首位,而是通过同荷兰结盟获得支援;英国陆军也是如此。查理二世复位不久即放弃了敦刻尔克桥头堡,将其归还法国,于是荷兰的港口遂就成为当时英国的桥头堡;同荷兰的结盟得力于强烈的民族和宗教的偏爱,这种偏爱曾经诱使克伦威尔将英国的活动集中于北欧而忽略了地中海,认为在地中海活动的时刻尚未到来。由此可见,他拒绝过分削弱荷兰是具有正当理由的。我认为下面的说法是不会言过其实的,自从威廉三世成为英国国王以来,其经历充分证明克伦威尔的政策是正确的;尽管当面对手不同,但态势却无差别,活动轮廓也大致类同,即陆军在北欧洲作战,海军根据形势需要或在海峡或在地中海。克伦威尔的政策是以其在世时赖以立足的陆海军实力为基础,而不是以其无法预料的未来的斯图亚特诸王的方针为依据。是他们——斯图亚特诸王,而不是他——克伦威尔,助长了路易十四的势力。
难道还需我向大家提起,建立一支能够担负对外作战任务的一流海军和一支相应的陆军以及在北欧据有牢固的位置,不正是今日英国正在努力达到的既定要求吗?而其海外属地的命运难道不正是需要依赖本土水域的巩固吗?但加拿大可能不在此范围之内。美国绝不能坐视加拿大遭受外国干涉而不顾。此时的法国、俄国和英国恰好代表着威廉三世时代的英国、荷兰和日耳曼;而舰队集中于北海又是荷兰国王统治时期的局势的再现。不过,今日的令人生畏的敌人不是法国而是德国。
从克伦威尔去世到驱逐詹姆斯二世的革命,即从1658至1688年,恰好整三十年。我将这一时期略过不谈。这一时期的英国政策,无论是对外政策还是军事政策都无法生效而陷于瘫痪,这是由于斯图亚特王朝的两代国王决意维持王权而不肯向民众让步。欲达此目的便需摆脱议会而独立,他们通过挑拨议会同路易十四互相斗争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这种独立;然而,军事行动需要军费,而军费只能由议会拨给。因而,查理二世和詹姆斯二世都同路易十四保持有金钱和个人关系,结果便造成对他的依赖。于是,法国得以继续侵犯欧洲,而英国只好缄默不言;尽管英国民众对此并非漠不关心。在海峡敦刻尔克和马戴克已被让与法国,在地中海丹吉尔已被放弃,这都表明英国的对外政策已变得软弱无力和踌躇不决;凡是发生内部冲突的国家,不论是发生在地方集团之间,如十五年前美国的北方和南方,还是发生在民众和统治者之间,如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斯图亚特王朝自始至终的实例,都无法制定卓有成效的对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