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俄国要塞的重炮有所改进时,同一原理或同样需要迫使日本人对其装甲舰更加爱护。他们逐渐增大其炮击射程,并更加注意选择死角。在这一具体行动中,注意自身的安全胜于毁伤港内的敌舰;因为控制海洋必须依靠这些装甲舰,而其总的海军兵力却又处于劣势,故炮击可能所得的并不能等同于不幸被击中时的可能所失的。冒险已成为得不偿失;然而,保护己方军舰和攻击敌方军舰都是出自一个原理,即控制海洋。有关海军炮击的作用,我驻旅顺口海军武官曾报告说,物质损毁微不足道,但日本人持续不断的攻势行动在早期对俄国舰队的士气便已产生明显而渐进的恶化影响,特别是对于高级军官尤其为甚。这一报告的内容必定来自其他来源,因为这位武官于5月8日才到任。最后则是由于陆上炮击才迫使俄国人撤出其船厂的机器设备,从而促使其做出于8月10日将其舰队撤离的决定。
当所有这些手段——炮击、布雷和封锁水道——全都证明无效之时,日本人还是以同样的目的观念,并观察兰克所说的“事物进程所产生的情况”来确定其下一步的行动。于是,便将主力舰队从旅顺口附近撤至远离鱼雷攻击的位置;撤至距离旅顺口六十海里的长山列岛。他们在那里精心设置了一系列的防护水栅,这水栅不仅掩护了通往该岛的水道,而且一直延伸至大陆,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安全。借助这一手段既可防护运输舰船的锚地,又可掩护预定担负攻击要塞的陆军部队在半岛上的登陆地点。这一办法堪称为旅顺口前面的海军作战的防御基础;其目的在于促进对海洋的控制,就是说保护己方舰船和补给不受损害。长山列岛附近的这一人工防护水域已成为陆军和海军作战的前进基地,像在这种情况之下,如能实现便将陆、海军集中于一点进行作战,确实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在优越性方面,它堪同伊比利亚半岛战争期间威灵顿所控制的里斯本这一英国位置相比,当时该地既是陆军也是海军的军事基地。
由于围攻战日益奏效使旅顺口这一位置难以防守,导致俄国舰队失去隐蔽所而不得不采取攻势出海作战,不仅如此;而且与此同时,由于日本人以长山列岛为基地经过精心部署已控制了周围水域使俄国舰队受到有力钳制,以致不经战斗便无法逃脱。这些当地部署与其说是战略的,毋宁说是战术的,故不在我的具体探讨范围之内。我之所以仍然将其提出,其部分原因是,就全局而论,建立一处次要基地并以其为依托展开作战,在原理上则是属于战略范畴,尽管其细节属于战术范畴;另一部分原因是,整个行动证明,俄国人从未掌握统一的根本的战略观念,或者即使掌握但却从未运用;这一观念即是,唯一要做的事情便是使敌方舰队的运动瘫痪或将其摧毁。
一位日本军官,据我所知他是东乡的幕僚,将日本人对这次战役的部署概括为“栅栏”配置。第一道栅栏是围绕旅顺口入港处按同心圆布设的数列水雷,并由设在辽东半岛高地上的了望塔远远地对其进行日夜监视,当时辽东半岛已经渐次沦入日本陆军之手。紧靠这些水雷外层由鱼雷艇和驱逐舰组成第二道栅栏,并得到由二、三级巡洋舰组成的第三道栅栏的支援。第四道栅栏则是驻泊于长山列岛的主力舰队。这些接近中心的栅栏线相当于陆军的前哨,前卫,中卫,其共同任务就是防止攻击迅速发展成为突袭。其所布水雷毫无疑问在于使敌舰一旦触及便会沉没;但其主要战术价值却在于逼敌务必清扫水道,以此延缓敌人。当敌扫雷时,日本舰队接获侦察舰警报便可从容赶到,如1904年6月23日和8月10日两次紧急时刻便是如此。我建议将这些部署同1800-1801年英国封锁布勒斯特的那些部署予以对照,对战术进行比较研讨,定会收到双重教益,因为就海军时代而论,二者相隔甚远;就物质基础而言,帆船同蒸汽舰和鱼雷迥然不同。关于对布勒斯特的封锁,我在《海权对法国革命和帝国的影响》一书中已经做过分析。
预计旅顺口舰队的运动目的在于抵达符拉迪沃斯托克,故采取这些部署予以抵制。冬季已过,该港的巨大障碍,冰冻已不复存在;日本人深知一旦敌方舰队抵达该港,对他们必将成为更大的祸患。当然,这是出自于战略考虑:防止敌人取得有利位置。因而,8月10日俄国舰队退回旅顺口这一结果,被日本人理所当然地视为战略上的成就。于是一位能够领会其长官意图的日本军官曾向报界撰稿写道:
“假如俄国人于8月10日突围成功,其数艘战列舰和巡洋舰得以抵达未遭长期围困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则日本海军和国家便会在第二作战阶段期间,即波罗的海舰队到来之后这一期间,在战略上处于极为困难的境地。”
上村的装甲巡洋舰从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外转移到朝鲜海峡——或对马海峡,其部分原因便是为了达成这一目的。他们在该处一方面可对旅顺口分舰队更加直接地实施截击,假如其部分兵力得以逃脱;另一方面还可对战列舰分舰队进行增援,假如开始于旅顺口港外的战斗发展成为追击战。简言之,上村可以随时配合,并成为我所引述的那位军官所说的第五道栅栏。日本的这两支装甲舰分舰队尽管相互分离,但它们相对于旅顺口和符拉迪沃斯托克两地而言,却都居于内线位置;因而它们居于便于相互支援的地位,以对付任何一股敌人,或对付二者的联合。实际情况正是如此,8月10日俄国人突围时,上村确曾由对马驶至黄海南部——约达二百海里。在该处他确能最有把握地挡住脱逃中的俄舰的去路;因为它们可能南下而不绕航朝鲜半岛。“俄国皇太子”号驶往德国占据的胶州湾避难,当然确实并未进入该分舰队所及范围之内;该分舰队得知大部俄舰再次退回旅顺口之后,便又返回对马的原来位置,结果在该处同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军舰相遇,并将装甲巡洋舰“留里克”号击毁。
第11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