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海军战略》一书,是美国海军学院院长、海军少将、历史学家、理论家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ThayerMahan,
1840-1914)所着,是作者于1887年至1911年间在美国海军学院讲授海军战略和多年研究而形成的着作,它是作者关于海军战略理论着作的代表作之一,是世界上第一部海军战略理论专着。马汉仔细研究17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的多次海上战争和海战,并参照这一期间陆上重要战役的历史经验,形成了他的海军战略理论。马汉生活在美国历史上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代,当时的美国对欧洲实行门罗主义,拒绝欧洲列强干涉美洲事务;对亚洲推行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政策,企图与欧洲列强共同宰割亚洲国家。《海军战略》就是在这种政治环境中产生,并为这种侵略扩张政治服务的。
本书分为十五章,有三个主题:一是史例述评;二是基本原理;三是原理的应用。其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确立海权论的海军战略理论。认为海洋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财富,从战略角度看,对海洋的利用,其商业航运价值与军事价值是不能分割的。为确保商业航运的利益(而现在则不止于此了),应该获得海上航行自由,应该掌握制海权。而制海权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即使是英国在自诩为“日不落的国家”的时代,其制海能力也未能控制全部海洋;而且,制海权更不可能永远操之于一国之手。因此,掌握局部海域的、暂时的制海权是完全可能的。若欲确保本国应享的海上权益,要想维护国际关系的协调,就须依靠强大的海军。
第二,强调海军战略的四要素。这些要素是:(一)集中和达到集中的方法;(二)中心线或中心位置;(三)由中心位置所表现出的内线运动;(四)海上交通对于军事供应与胜利的关系。马汉反复论述这四个要素的重要性。认为“集中的方法是海军战略的入门”;认为“威力的方程式是力量加位置”,占据中心位置就便于舰队实施内线机动,赶在敌方舰队之前展开于有利海区;认为海上交通线是支持海上作战舰艇的生命线,能否保持稳定的交通运输,对海战胜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第三,马汉根据美国当时陆海军实力尚不够强的情况,特别重视弱势海军作战的研究。一方面,他认为弱势海军应当尽力避免同优势之敌过早决战;应当寻找敌方的空隙,对敌方脆弱目标,集中兵力造成优于当面之敌的态势,进行战斗。这样既可以削弱敌方兵力,又可迫使敌方分散兵力,为打歼灭战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他又主张从战争全局的利益着想,当需要同敌方硬拼时,又要敢拼。马汉不止一次地赞扬纳尔逊1805年在追击自西印度群岛返航欧洲的法国舰队时所下的决心,即或一对一地拼掉,那时法国所余的海军力量,已不足以危害英国本土了。他认为纳尔逊在这一作战指挥上,具有非凡的战略眼光。
第四,在海岸防御战中正确地运用海军兵力。马汉认为海军舰队是海上作战的野战军,是海上进攻战的主力,应充分发挥它具有机动性强的优势。他极力抨击那种使用海军舰队担任直接防御海岸(基地、要塞)正面地段的做法;同时,也反对那种认为基地、要塞与舰队无关紧要的观点,严厉地批判“要塞舰队”和“绿水学派”的战略思想。他列举1904-1905年日俄战争的旅顺口之战中,俄国太平洋舰队固守旅顺口的愚蠢行为,主张海军舰队应避开海岸(基地、要塞)防御的正面,跳到圈子外面,根据作战能力,或驱逐敌方舰队远离海岸线,或袭击敌方其他较弱部队,诱使敌方舰队离开它攻击的海岸线。他认为海军舰队在海上的积极作战行动,是最好的支援海岸防御作战的战法。
第五,关于海军基地的性质。马汉认为海军基地是海军舰队这支海洋野战军生存的根据地,又是舰队实施海上攻击的出发地,所以它是支援海上攻势作战必不可少的依托。从这个意义上说,海军基地是具有攻势属性的。海军基地防御,同海岸要塞一样属于海防线上的要地防御,是陆军、海军(现代条件下,还有空军)协同的重要战场作战。参战部队应确立作战的整体观念,陆军负有保障基地安全的责任;海军舰队则应在海上实施机动作战,支援配合陆军在岸上和陆上作战。
第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