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复泰草堂医论选>第14章
1、水火失根之外热内寒上热下寒误做真热治以寒凉者,从局部到整体慢慢死。(时下之中医清热西医消炎多属此类。最初表寒里热,经过清热凉血引邪深入,
最终表热里寒,坎卦变成离卦,封蛰变为浮越,终至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而死。)
2、太阳经伤寒证,表为寒束,无汗,恶寒发热,本当以麻黄汤解表。反误以寒药清里,必发脏病。少阴宿秉内寒者,两寒相感,里应外合,深入骨髓,发为白
血病。不得正治者,死。
3、水气凌心之心脏病,误以寒凉消炎清热者,暴死。(西医所谓心肌梗塞)
4、少阴宿秉阳虚,太阳伤寒为庸工误用寒凉引入少阴者,发为肾病。迭经误治,终至肾衰(癃闭,西医所谓尿毒症)。西医换肾透析,元气离散者,死。
5、太阴虚寒下利久作湿热治,发为反胃不食,不得正治者,死。
6、阴阳两虚,精亏血少,脉微欲绝,误以大剂辛温之品壮火食气者,死。
7、阳明燥实失下者,阴竭,死。
8、少阴寒极失温者,阳脱,死。
9、离中一阴将竭,阴从下脱,大下者,死。
10、坎中一阳将竭,阳从上脱,大汗者,死。
11、伤精损气,阳痿不用,屡以春药兴阳者,暴死。
12、以激素激发元气,化作动力做孤注一掷者,暴死。
13、元气欲脱,发为高热,此为剥阳之象,亟当复之。误做温病清之者,死。
14、下焦寒湿误做湿热治,必损肾阳,再经西医消炎,或用激素,久之渐成肾衰。若不得正治者,死。(龙胆泻肝丸所致之肾衰,皆是盲医误药所致)
15、神昏谵语,循衣摸床,实证失下者死,虚证久病者死。
精说
肾藏精,心藏神。精为体,神为用。精化气为神,譬如薪火传递。神不宁则精妄动。精妄动则髓不秘藏,骨空筋缩,痿证作焉。虽不即痿,而必渐至。所谓冬不
藏精,春必温病。水不生木,木枯火焚。以冬不藏精,阳不秘藏,水火失根,润下炎上,火水未济,阴阳不交,故龙雷之火飞腾不潜,木焚火飞,上燥下湿,温病作
焉。皆由精气不固,元神失宅所致。如是观之,精之所系者甚巨,性命攸关,故古人有保精之劝。义理渊深,词坚笔畅,岂西医无知妄作之辈所能知者哉。
精神论
东属木,已胎火苗,火属心,主藏神;西属金,早孕水根,水属肾,主藏精。精神气血互相转化:精,生命之物质基础也;神,物质之生命能量也。
精温则化气,主生长: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如植物之生根发芽也;
神清则运血,主收藏: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如植物之开花结果也。
水居下主升,精化气则木生火;火居上主降,神运血则金生水。
主生长则性向外而进取,主收藏则性向内而退守。一味进取有丧本之虞,一味退守有失荣之虑。重精者有淫逸之患,重神者有妄想之忧。
精属阴,神属阳,阴成形,阳化气。《内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是阴阳并重,精神同宝也。无气之形则死,无形之气则散。但知
形而不知气,则轻视生命;但知气而不知形,则难重死尸。
然人活在气,气散则死。徒知形而不知气,但见精而不见神,背离根本,驰骋枝末,轻视生命,远离自然,此西医于治病之学所以远逊中医之故耶?
精气说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太极也。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升阳降,清浊攸分。清升者为天,浊降者为地。天为阳,地为阴,阳化气,阴成形。动极静生,静
极动成,生成之际,天地气交。人以天地之气生,是以言人者求之气交。人始生,先成精。精者,天一所生地六所成之水也。在卦为坎,在脏为肾。外阴内阳,阴平
阳秘。阴阳合和,是为肾水。坎中一阳,即先天元气。坎外二阴,即先天元精。精主收藏,气主升发。精气化醇,生生之本。分之而不可分,合之而不胜合。有所盛
衰,亟当扶抑。勿令壮火食气,尤忌沉寒噬精。精足则气自盛,气盛则精自足。精气本为一体,气精原非二物。一荣俱荣,一损皆损。是以肾气丸滋阴即为补气,四
逆汤扶阳正是益精。以其阴阳原本互根,水火相为体用。人从精生,身以气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纯阴纯阳,皆非人气也。
火神吟
会使用火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水不会治便泛滥成灾,火不会用便文明不显。所以,治水与用火为史前文明两大盛事。保存火种,预防水灾,为人类文明传承不朽功勋。
人类的文明是从会用火开始的,人类的兴盛是从会治水开始的。火风鼎,风遇火则文明昌盛;水风井,风遇水则文明陷落。
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遇火则生,遇水则害,此中道理不亦明乎?
水神已撞不周山,惟见水鬼满世间。若非火神擎红日,黑浪滔滔绝人烟。
水中有火方为精,坎内无阳是寒冰。寒冰不能生肝木,气滞血瘀因此成。
心主藏神君火明,君火本从天地生。天地相交阳化气,阳化为水阴成形。
水冰地坼主藏精,藏精原本为春生。春生夏长秋收获,收获得来不可轻。
收获得来本是精,是精原为奉春生。春生夏长阴阳盛,阳盛阴成君火明。
天地阴阳一气通,一气出入水火功。水升火降枢机转,枢机全赖地风升。
君火以明相火位,火位从来出智慧。智慧彰显文明生,明生暗退神为贵。
不识真火,读遍医书终无用
护住阳神,融通气血始成精
不读张仲景,辨证无要领。不读郑钦安,阴阳不过关。
不读伤寒论,下手没分寸;不读本草经,用药总不应。
学医当如张仲景,方证对应如形影。
学医当如郑钦安,明辨阴阳若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