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勤,(一)字益卿,(二)刘赐姊子。勤童幼有志操,往来赐家,国租适到,时勤在旁,赐指钱示勤曰:“拜,乞汝三十万。”(三)勤曰:“拜而得钱,非义所取。”终不肯拜。(四)御览卷八三五
赵勤,字孟卿,南阳棘人。(五)明达好学,介然特立。太守骆珍召署曹吏,至掾督邮。太守桓虞下车,叶令雍霸及新野令皆不遵法,乃署勤督邮,(六)到叶见霸,不问县事,但高谈清论以激厉之,霸即陈责解印绶去。(七)勤还入新野界,令闻霸已去,遣吏奏记陈罪,复还印绶去。虞乃叹曰:“善吏如良鹰矣,下即中。”(八)御览卷二五三
赵勤,南阳人,太守桓虞召为功曹,(九)委以郡事。尝有重客过,欲讬一士,令为曹吏。虞曰:“我有贤功曹赵勤,当与议之。”于内中听,(一)虞乃问勤,勤对曰:“恐未合,众客曰止,(一一)止,勿复道。”(一二)御览卷二六四
(一)“赵勤”,范晔后汉书未见。
(二)“字益卿”,姚本、聚珍本同,御览卷二五三引作“字孟卿”。
(三)“乞”,给与。“三十”,姚本同,事类赋卷一引亦同。聚珍本作“二”。
(四)“终不肯拜”,此句下聚珍本注云:“此段一本作‘勤少孤,尝从人贷钱。或以钱示勤曰:”汝起拜,即与汝。“勤曰:”拜汝得钱非义。“终不肯拜。’”所谓“一本”,即指姚本。姚本辑有这段文字。此条书钞卷八五引作“勤少孤,往来刘赐家,赐指钱示勤曰:‘汝起拜赐汝。’勤曰:‘拜而得钱,非义所取。’终不肯拜”。
(五)“棘”,南阳郡无棘县,当作“棘阳”。
(六)“署”,原误作“复”,姚本、聚珍本作“署”,书钞卷七七引同,今据改。
(七)“陈责”,当作“自责”。姚本、聚珍本无,书钞卷七七引亦无此二字。
(八)“下即中”,此条御览卷九二六、事类赋卷一八、文选卷二八鲍照东武吟李善注亦引,文字疏略。“”,臂套,以皮为之。
(九)“功曹”,即郡守下的功曹史,主要掌管人事,也与闻一郡政务。汉代县也置功曹。
(一)“听”,与“厅”字通。
(一一)“众客”,据上文,当作“重客”。
(一二)“勿复道”,此条书钞卷三四、卷七七亦引,仅有前四句,文字微异。
王阜
王阜,(一)字世公,蜀郡人。少好经学,年十一,辞父母,欲出精庐。(二)以尚少,(三)不见听。后阜窃书诵尽,日辞,欲之犍为定生学经,取钱二千、(四)布二端去。母追求到武阳北男谒舍家得阜,将还。后岁余,白父升曰:“令我出学仕宦,(五)傥至到今,毋乘跛马车。”升怜其言,听之定所受韩诗,年七十为食侍谋,童子传授业,声闻乡里。(六)书钞卷一三九
王阜,字世公,为重泉令,政治肃清,举县畏惮,(七)吏民向化,鸾鸟集止学宫。(八)阜使校官掾长涉叠为张雅乐,(九)击磬,鸟举足垂翼,应声而舞,(一)翾翔复上县庭屋,(一一)十余日乃去。(一二)御览卷二六七
王阜为益州太守,边郡吏多放纵。阜以法绳正吏民,不敢犯禁,政教清静,百姓安业,时有神马见滇河中,(一三)甘露降,芝草生,(一四)白乌见,连有瑞应。世谓其持法平,政宽慈,(一五)惠化所致。(一六)御览卷二六
王阜为益州太守,大将军窦宪贵盛,以绛罽襜褕与阜,阜不受。(一七)尝移书益州,取六百万。阜疑有奸诈,以状上。宪遣奴驺帐下吏李文迎钱,(一八)阜以诏书未报,距不与文。积二十余日,诏书报,给文以钱市马。
御览卷八三五
(一)“王阜”,范晔后汉书无传,西南夷传略载其事,但“阜”字作“追”。其事又见汪文台辑谢承后汉书卷五、华阳国志先贤士女总赞。
(二)“父”,孔广陶校注本书钞无此字,但明正德竹东书舍抄本、结一庐藏旧抄本等皆有“父”字。聚珍本和文选卷三八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李善注引亦有“父”字,今据增补。“精庐”,亦称“精舍”,集生徒讲学之所。
(三)“以尚少”,孔广陶校注本书钞原误倒为“尚以少”,明正德竹东书舍抄本、结一庐抄本等尚不误,今从之。此句聚珍本作“以少”,文选卷三八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李善注作“以尚幼”。
(四)“取”,聚珍本作“携”。
(五)“令”,聚珍本作“今”。按“令”字是。
(六)“年七十为食侍谋,童子传授业,声闻乡里”,聚珍本注云:“此段文义难明。”按前二句有讹脱,文义大致是说王阜以少年传授生徒。“七十”当作“十七”。陈禹谟刻本书钞卷一三九引谢承后汉书云:“王阜幼好经学,年十一,辞父母,欲出就学,父母以阜少不允。阜窃书负箧,乘跛马车,从安定受韩诗。年十七经业大就,声闻乡里。”辞虽与东观汉记多所不同,但“七十”二字足可据此得到纠正。
(七)“政治肃清,举县畏惮”,此二句原无,聚珍本有,书钞卷七八引亦有,今据增补。
(八)“鸾鸟集止学宫”,聚珍本有巴异传,辑有以下一段文字:“巴异为重泉令,吏民向化,鸾鸟止学宫。”“巴异”即“王阜”之讹。辑者不察,遂误以为东汉有巴异一人。
(九)“阜使校官掾长涉叠为张雅乐”,此句字有舛误。县令属官没有以“校官掾”为称者。六帖卷九四、合璧事类别集卷六二引作“授官椽”,亦误。汉无“长涉”,“涉”或是“沙”字之讹。姚本作“阜使官掾沙叠为张雅乐”,聚珍本作“阜使五官掾长沙叠为张雅乐”,书钞卷七八,类聚卷九、卷九九引作“阜使掾汝叠为张雅乐”,御览卷九一六引作“阜使掾沙叠为乐”,孰是孰非,不能确考。
(一)“应声而舞”,此句合璧事类别集卷六三引作“应乐声而飞舞”。
(一一)“翾”,姚本、聚珍本同,书钞卷七八、类聚卷九九皆引作“翱”。
(一二)“十余日乃去”,此条书钞卷三五、卷一八,初学记卷一六,御览卷五七六,记纂渊海卷七八、合璧事类外集卷一四亦引,字句较此简略。
(一三)“时有神马见滇河中”,原无此句,书钞卷七五引有,今据增补。此句聚珍本作“神马四出滇河中”,类聚卷五引作“神马四出镇河中”,是聚珍本据类聚,又校正了“镇”字之讹。
(一四)“芝草生”,原无此句,聚珍本亦无,书钞卷七五引有,今据增补。
(一五)“世谓其持法平,政宽慈”,此二句姚本、聚珍本作“世谓其用法平正宽兹”,类聚卷五引同。
(一六)“惠化所致”,“惠”字原误作“有”,聚珍本、类聚卷五引尚不误,今据改。此条稽瑞引作“章帝元和二年,王阜为益州牧,白乌见”,字句极略。
(一七)“以绛罽襜褕与阜,阜不受”,此二句原无,聚珍本、御览卷六九三引有,今据增补。
(一八)“遣”,原误作“追”。聚珍本作“遣”,甚是,今据改。
宋杨(一)
宋义后有宋昌。(二)史记卷一孝文本纪索隐安帝永宁元年,(三)遣大鸿胪持节至墓赐印绶,追封当阳侯。(四)书钞卷四七
(一)“宋杨”,“杨”字姚本同,聚珍本作“扬”,书钞卷四七引作“阳”。范晔后汉书卷五五清河孝王庆传略载宋杨事。
(二)“宋义后有宋昌”,范晔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云:“清河孝王庆,母宋贵人。贵人,宋昌八世孙,扶风平陵人也。父杨,以恭孝称于乡闾,不应州郡之命。”据此可知宋杨为宋昌七世孙。此条姚本、聚珍本皆未辑录。
(三)“永宁元年”,姚本同,聚珍本作“永宁二年”。
(四)“追封当阳侯”,据范晔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记载,殇帝死后,庆子祜嗣立,是为安帝。安帝追谥宋贵人曰敬隐后,追封宋杨为当阳侯,谥穆。
第8章传八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