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东观汉记(下)>第1章传八1

第1章传八1

卓茂,(一)字子康,(二)南阳人也。文选卷三八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李善注
卓茂为丞相史,(三)尝出,道中有人认茂马者。茂问失马几日,(四)对曰:“月余矣。”茂曰:“然此马畜已数年。”遂解马与之,曰:“即非所失,幸至丞相府还我。”乃步挽车去。后马主自得马,(五)惭愧诣府,叩头谢归焉。(六)类聚卷九三
卓茂,字子康,南阳人。迁密令,视民如子,口无恶言,吏民亲爱而不忍欺之。民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七)茂问之曰:“亭长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属之而受乎?(八)将平居以恩意遗之乎?”民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耶?”民曰:“窃闻贤明之君,(九)使民不畏吏,吏不取民。今我畏吏,是以遗之。”茂曰:“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尚致馈,此乃相亲,况吏民乎?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去,不在人间耶?亭长素为善吏,(一)岁时遗之,礼也。”民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从人情。今我以礼教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时天下大蝗,河南二十余县皆被其灾,独不入密界。督邮言之,(一一)太守不信,自出按行,(一二)见乃服焉。御览卷二六七
守令与茂并居,久之,吏人不归往守令。(一三)范晔后汉书卷二五卓茂传李贤注
是时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迁茂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一四)范晔后汉书卷二五卓茂传李贤注
上初即位,先访求茂,(一五)茂谒见,时年七十余矣。(一六)建武元年诏曰:“故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断断无他,其心休休焉。夫士诚能为人所不能为,则名冠天下,当受天下重赏。故武王诛纣,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今以茂为太傅,封褒德侯,(一七)赐安车一乘,衣一袭,金五百斤。”(一八)御览卷二一
茂为人恬荡乐道,惟实不为华貌,行己在于清浊之间,自束发至白首,与人未尝有争竞。范晔后汉书卷二五卓茂传李贤注
(一)“卓茂”,范晔后汉书卷二五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二。
(二)“字子康”,原误作“字子容”,聚珍本作“字子康”,书钞卷五二,御览卷二六、卷二六七引亦作“字子康”,与范晔后汉书卓茂传同,今据改正。
(三)“丞相史”,时孔光为丞相,茂为孔光府史。孔光为丞相是在哀帝年间。
(四)“茂问失马几日”,此句御览卷四九一引作“茂问亡马几时乎”。
(五)“后马主自得马”,此句聚珍本作“后日马主自得其马”,御览卷四九一引同。
(六)“惭愧诣府,叩头谢归焉”,此二句原作“惭愧诣茂”,今据聚珍本、御览卷四九一引校改。
(七)“部亭长”,即所部亭长。
(八)“属”,读作“嘱”。
(九)“明”,范晔后汉书卓茂传同,聚珍本作“圣”。
(一)“亭长素为善吏”,此下三句原无,御览卷八六三引,今据增补。聚珍本亦有此下三句,但连缀于上文“知相敬事也”句下。今据范晔后汉书卓茂传置此。
(一一)“督邮”,汉制,郡监属县,设五部,部有督邮掾,以察诸县。见司马彪续汉书百官志。
(一二)“行”,原误作“幸”,聚珍本作“行”,范晔后汉书卓茂传同,今据改正。
(一三)“吏人不归往守令”,此条上有阙文。范晔后汉书卓茂传云:茂“迁密令,……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人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理事自若。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可见此条上当有“河南郡为置守令”一句。姚本、聚珍本已增入。聚珍本将此条连缀于上条“视民如子”句前。
(一四)“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此条全为范晔后汉书卓茂传中文字,李贤于此段文字下注云:“王莽摄政,置大司农部丞十三人,人部一州,劝课农桑。今书及东观记并言六部。”从李贤注来看,东观汉记卓茂传当有王莽秉政,茂为京部丞事,今摘录范书文句编次于此。范书文句虽然未必与东观汉记尽符,但亦不会相去太远。
(一五)“上初即位,先访求茂”,此二句原无,御览卷七一引,今据增补。“求”字下御览引有“贤”字,系衍文,今删去。
(一六)“茂谒见,时年七十余矣”,此二句原无,御览卷二六引,今据增补。御览引原无“时”字、“矣”字,范晔后汉书卓茂传李贤注引有,今据增补。
(一七)“褒德侯”,书钞卷四八、卷一二九,御览卷七一引皆同。范晔后汉书卓茂传作“褒德侯”,李贤注云:“东观记、续汉书皆作‘宣德侯’。”聚珍本、御览卷二六引东观汉记、书钞卷五二引应劭汉官皆作“宣德侯”。疑东观汉记传本有作“褒德侯”者,也有作“宣德侯”者。
(一八)“金五百斤”,范晔后汉书卓茂传作“絮五百斤”。似以范书为是。此条书钞卷一九、记纂渊海卷七一亦引,字句极略。聚珍本作“光武即位,先访求茂,茂时年七十余矣。诏封茂宣德侯,以茂为太傅,赐几杖、安车一乘”。事类赋卷一四引作“光武拜密令卓茂为太傅,封褒德侯,赐之几杖”。
鲁恭
鲁恭,(一)字仲康,扶风人。父建武初为武陵太守,(二)卒官。时恭年十二,弟丕年七岁,(三)昼夜号踊不绝声,郡中赙赠无所受。及归服丧,礼过成人。耽思闭门讲诵,(四)兄弟双高。太尉赵喜闻鲁恭志行,(五)每岁时遣子送米肉,辞让不敢当。恭怜丕小,欲先就其名,(六)讬疾不仕。郡数以礼请,谢不肯应。母强遣之,(七)恭不得已而行,(八)因留新丰教授。丕举秀才,(九)恭乃始为郡吏。(一)御览卷五一五
鲁恭为中牟令,宿讼许伯等争陂泽田,积年州郡不决。恭平理曲直,各退自相责让。文选卷五九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李善注
鲁恭为中牟令,时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河南尹袁安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肥亲往察之。(一一)恭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傍有童儿。亲曰:“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鶵”。亲嘿然有顷,与恭诀曰:(一二)“所以来者,(一三)欲察君之治迹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三异也。府掾久留,(一四)担扰贤者。”具以状白安。(一五)类聚卷一
帝时伐匈奴,鲁恭上疏谏曰:(一六)“窃见窦宪、耿秉,衔使奉命,(一七)暴师于外。陛下亲劳,忧在军役,诚欲以安定边陲,为民除害。臣思之,未见其便。数年以来,民食不足,国无蓄积,(一八)盛春兴发,(一九)扰动天下,妨废农时,以事夷狄,非所以垂意于中国,悯念民命也。”御览卷四五三
鲁恭上疏曰:“举无遗策,动不失其中。”(二)文选卷五三陆机辩亡论李善注
五月姤卦用事。(二一)范晔后汉书卷二五鲁恭传李贤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