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东观汉记(上)>第11章纪一11

第11章纪一11

(二四一)“封余功臣一百八十九人”,聚珍本注云:“范书帝纪:‘建武十三年,功臣增邑更封,凡三百六十五人。’与此异。”
(二四二)“故皆保全”,此条文字聚珍本有,不知辑自何书。
(二四三)“新野主”,原误作“新野王”,聚珍本不误,今据改。“吴侯”,当作“吴房侯”。范晔后汉书邓晨传云:“晨初娶光武姊元。……汉兵败小长安,……元及三女皆遇害。……光武即位,封晨房子侯。帝又感悼姊没于乱兵,追封谥元为新野节义长公主,立庙于县西。封晨长子泛为吴房侯,以奉公主之祀。”李贤注:“吴房,今豫州县也。”
(二四四)“周均为富波侯”,聚珍本注云:“封均事范书不载。”
(二四五)“外祖樊重为寿张侯”,范晔后汉书樊宏传云:建武“十八年,帝南祠章陵,过湖阳,祠重墓,追爵谥为寿张敬侯,立庙于湖阳”。
(二四六)“重子丹为射阳侯”,封于建武十三年,见范晔后汉书樊宏传。
(二四七)“孙茂为平望侯”。封于建武二十七年,见范晔后汉书樊宏传。
(二四八)“寻玄乡侯”,原误作“彝乡侯”,今据聚珍本校改。据范晔后汉书樊宏传,寻于建武十三年封玄乡侯。
(二四九)“从子冲更父侯”,“冲”字范晔后汉书樊宏传作“忠”。冲封更父侯在建武十三年,见范书。
(二五)“后父阴睦宣恩侯”,“睦”字原误作“隆”,“恩”字原误作“阳”,今据聚珍本改。书钞卷四七引东观汉记云:“建武三年,追尊贵人父睦为宣恩侯。睦,皇后父也。”聚珍本阴睦传“三年”作“二年”。范晔后汉书光烈阴皇后纪载,建武九年,下诏“追爵谥贵人父陆为宣恩哀侯”。陆即睦。
(二五一)“子识原鹿侯”,封于建武十五年,见范晔后汉书阴识传。
(二五二)“就为信阳侯”,范晔后汉书阴兴传云:“兴弟就,嗣父封宣恩侯,后改封为新阳侯。”李贤注:“新阳,县,属汝南郡,故城在今豫州真阳县西南。”“信阳”与“新阳”,二者未知孰是。范书虞延传、乐恢传,井丹传、吴良传皆称“信阳侯阴就”,冯衍传、朱晖传称“新阳侯阴就”。
(二五三)“来歙征羌侯”,范晔后汉书来歙传云:建武十一年,歙遇刺亡,帝“使太中大夫赠歙中郎将、征羌侯印绶,谥曰节侯,……改汝南之当乡县为征羌国焉”。
(二五四)“弟由宜西侯”,“西”字下聚珍本有“乡”字。范晔后汉书来歙传云:建武“十三年,帝嘉歙忠节,复封歙弟由为宜西侯”。李贤注:“东观记曰:‘宜西乡侯’。”
(二五五)“宁平公主”,李通娶光武女弟伯姬,是为宁平公主。“李雄”,李通少子。范晔后汉书李通传载雄封召陵侯,未言具体年月。
(二五六)“后父郭昌为阳安侯”,追封于建武二十六年,见范晔后汉书光武郭皇后纪。
(二五七)“流绵曼侯”,范晔后汉书光武郭皇后纪作“况绵蛮侯”。流之封在建武二年。
(二五八)“兄子竟新郪侯”,范晔后汉书光武郭皇后纪云:建武十七年,“后从兄竟,以骑都尉从征伐有功,封为新郪侯”。
(二五九)“匡发干侯”,范晔后汉书光武郭皇后纪云:建武十七年,“竟弟匡为发干侯”。
(二六)“冯邯为钟离侯”,不见范晔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