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陈毅军事文选合集(下)>第二十八章学习毛主席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作风

第二十八章学习毛主席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作风

1.内容上
在庆祝党的生日的时候,人们首先注意去认识毛主席在党史中的创造地位。在纪念人民解放军的建立的日子,毛主席在建军上的创造,同样是应该首先提出的。
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军事问题,驳斥了从来各种剥削阶级所谓军队超政治、超国家、超阶级等反动思想,而认为军事是政治的继续,人民军队必须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人民军队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而剥削阶级的军队则是替剥削阶级服务的工具,两者是有其根本的阶级区别的。反动的统治阶级的军队是反动的统治阶级最主要的支柱,人民革命如不能瓦解和消灭反动的统治阶级的军队,就不能有什么革命的胜利。
中国人民革命瓦解和消灭了反革命的军队,终于推翻了蒋介石国民党的反革命专政,而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人民民主专政,这是人民的军队和反革命的军队在长期的斗争中,人民的军队最后战胜了反革命的军队而达到的。
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斯大林同志在一九二六年曾经指出:在中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中国革命军队的特殊意义正在这里。斯大林同志这个指示的正确性,完全由中国革命长期发展的过程所证明了。
中国共产党在一九二四——一九二七年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和当时还在革命中的国民党合作创建革命的军队的。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建完全的人民的军队,开始于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的南昌起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工农对于蒋介石、汪精卫领导国民党叛变革命所给的答复。但是,使这个起义终于获得结果,并成为人民革命胜利的最初出发点的,乃是毛主席领导工农武装向井冈山的进军。南昌起义后所保存的一小部分军事力量,是在和毛主席所直接领导的武装及根据地汇合以后,才得发挥其在长期革命中的作用的。
中国人民军队的创造,完全归功于毛主席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天才政治思想和战略思想。
我们现在来回忆一下毛主席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是如何去解决下列重大的革命问题,是会有些益处的。
首先我要说到毛主席对于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后的政治局势所作的英明分析。
毛主席当时一方面激烈地反对陈独秀所代表的取消主义,另方面又积极地反对“左”倾盲动主义。毛主席认为:虽然革命由于国民党的叛变而遭受了失败,但是,引起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二七年大革命的一切矛盾一个也未解决,国民党绝不能解决这些矛盾,国民党的反革命政策只是促进这些矛盾更加深刻化。而且在各帝国主义的操纵之下,国民党的统治不会稳定,一定要发展成为长期性的军阀混战,这就给我党和中国人民以复兴革命运动的机会。另方面,毛主席则认为,革命失败后党的队伍遭受了很大的打击,党的政策应该重新检讨,重新制定。根据这样的政治分析,毛主席得出了结论,指出必须反对“左”倾盲动主义和右倾取消主义,而选定在大革命有群众运①
本文是为纪念“八一”建军节二十四周年而作,原载一九五一年《八一杂志》第五期。
动基础的边区农村开展游击战争,以抵抗白色恐怖,逐步积蓄力量,以促进全国革命高潮。记得在一九二八年冬到一九二九年春,毛主席分析当时的政治情况,预断新的军阀混战将要再起,可是那时国民党军阀围攻井冈山正在加紧,看不出有因内讧而退兵的痕迹,党内外有不少的人怀疑军阀混战必起的论点。毛主席差不多经常要为此问题作解释,直至一九二九年春蒋桂战争爆发,才证实了毛主席的论断正确。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于局势的发展的论断的准确性,是取得领导群众的首要条件,毛主席正是能掌握此种准确性的能手。当时有些同志的意见,认为国民党军阀混战不会爆发,主张缩小游击队,甚至认为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应离队到大城市作地下工作。此主张如真正实行起来,其对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整个革命领导的影响将是难以设想的。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将采取何种形式?有人仍然追求以大城市暴动取得全国革命胜利,有人仍然幻想是北伐形式的再现。如果大都市暴动的胜利方式不可能和北伐形式不能再来的话,则井冈山的红旗打得久吗?井冈山斗争的归宿是什么呢?这是当时有些人的疑问。毛主席根据国内外革命经验和新的条件进行具体分析,提出农村包围城市和建立农村根据地向全国作波浪式推进的方针。有的同志最盼望所谓“天天扩大”和很快的夺取大城市,怕谈长期的艰苦奋斗。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在当时敌强我弱的条件之下,纵使不想长期奋斗,事实上长期奋斗仍继续存在下去。为了进行长期战争,必须选择根据地作为斗争的依托。在选择根据地时,毛主席每每着重当地受盲动主义影响较小,党与群众的基础保留尚多,而地势又很好,以及离大城市较远而统治阶级力量较薄弱的地方,而且毛主席还亲自带队作巡回式的选择。毛主席第一次选定井冈山作为根据地,以后又选定赣西南九个县区作为第二个根据地。以后又汇合闽、赣、粤三省边区建立中央红军根据地,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由地方范围提到全国的规模,以后转到陕北,坚持陕北根据地作为反日、反投降斗争的基点。在最近人民解放战争中,毛主席坚持在陕北领导全国的斗争,直到打败敌军才东渡黄河。这里我们看出毛主席一贯的重视根据地,坚持根据地斗争的顽强性。中国革命的过程指出中国革命战争形式既不可能是大城市首先暴动的方式,也不可能是北伐形式的重复,而是采取农村根据地斗争的波浪式推进的方式,使中国革命在长期斗争中取得胜利。
根据地斗争的思想,成为使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思想,毛主席认为是根据下述条件而产生的:第一、中国是被各帝国主义侵略与分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第二、中国各派军阀在帝国主义的操纵之下,内部不统一,存在着长期混战;第三、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几种经济并立,并未形成支配全国的经济中心,许多地区经济上保存自给自足状态,使根据地斗争在经济上的坚持虽然十分困苦但成为可能;第四、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大国;第五、中国战争的长期性和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
毛主席更经常着重地说明党的领导正确这个主观条件的极大重要性,根据地斗争思想是根据上述特点而产生的中国所特有的战略思想,其主要内容在于先建立各种小块大块农村根据地,通过正确的土改政策与广大工农群众取得密切联系;在于使各项政策取得大小规模的试验;在于让军事上作各种准备与进行长期的锻炼;在于在组织问题上、干部问题上能作各种准备;在于向全国人民发出革命的号召,动员和鼓舞他们进行革命斗争,逐步壮大革命力量,争取改变敌我力量对比;在于使党取得经验以增强党的主观掌握能力,以便能顺利地应付和领导全国的大小事变。我党有了如上所述的毛泽东式的科学的根据地指导思想,因而打破重重困难,带领中国革命到最后胜利之路。
教条主义者看不起中国的历史,不研究中国的历史,切断中国历史,或者落在中国历史的泥坑中爬不起来。教条主义者也即“左”倾冒险主义者,看不起农村,更不承认农村可以作为中国大革命胜利的起点;他们听见毛主席建立农村根据地的主张,如不称之为保守主义,便称之为是落后的农民意识的反映。但事实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毛主席很早就提出根据地思想的战略意义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