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管理者,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自己认为是好的就是好的,自己认为是坏的就是坏的。结果,他的下属对他满怀怨恨。这样的管理者,绝对是失败的!
管理者对下属的要求标准定得过高,增加了下属的压力,也令自己感到不安。事实上,每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标准,你认为好的,别人未必有同感,只要事情本身没有错误,就不应过分挑剔。
要求过高固然使下属的信心受到打击,但不明确的要求标准,同样使人失去信心。例如一些管理者喜欢凭心情判断下属的工作成绩。心情不好时,尽管下属多么呕心沥血的工作,他也认为做得不够好。这种时宽时紧的要求标准,最令人气愤。要求标准应以下属的能力而定。例如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小伙子,管理者只能要求他中规中矩的成绩。相反地,一个经验丰富、知识水准高的下属,仍只属中规中矩阶段的话,就等于不合格了。
妄作毁誉最终将毁自己
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的标准衡量下属的管理者,表现出来最大的过失就是妄作毁誉,任意评判下属的对错!
过于自信的管理者,常常喜欢以一句话评论他的部属,例如:“A那个家伙,老是冒冒失失。”“B太邋遢了。”“C是个模范员工。”而他们下这些评语的依据,往往只是来自一、两次偶发的事件。像是他对A的看法,是因为有一次,A在除夕联欢会上疯狂地歌舞。而对于C,则是因他连休假都放弃,每月的薪水又原封不动的拿回家。像这样的论断,实际是过于武断,其可靠性也可想而知了。
我们发现,即使是最易了解的性格,至少也要使用几个句子来形容,才能明白表示。而一般人所拥有的词汇都太少了,偏偏又喜欢以这些贫乏的词汇来形容别人。再说,汉语言博大精深,一句话往往蕴藏数种含意,例如:有礼貌的人,有人以为是指举止行为很懂礼貌的人,有些人就会认为是指服装整洁的人,但有时却会令人联想到“死板”、“难以接近”的印象。
总之,同一句话给人的感受,往往是不尽相同的。因此,作为一个管理者,要了解语言的重要性,千万不能给人妄下评语,在批评部属的时候,要注意到下列三点:
1.不要光用形容词,一定要举出具体事实,加以说明;
2.尽可能做多方面的观察,再下评语;
3.赞扬也好,批评也好,一定要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不要忽此忽彼,这样下属才会打心底里接受管理者的批评或赞扬。
勿不分青红皂白就乱定是非
只用自己的标准评判下属的管理者,往往有一个特点:喜欢对下属妄下论断。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论断,会严重地伤害下属的感情。
“我的部属,脑筋很不灵活,像小张,一件事要讲三次,才知道怎么去做。”
像这类的批评,经常会在管理者的谈话间出现。一般的管理者,喜欢在有事没事时逐一褒贬部属。尤其到了人事考核时,若不挑剔,心里就着实不好过。
的确,部属有不完美的地方,不过身为管理者应该列举事实,想出最适当的指导方式,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尤其在公司以外的场合,是绝对不能说部属坏话的。假使是诚心想指正他,就应该当面告诉他,而不要让别人听到。否则,部属将会一个个地弃你而去。
还有一些管理者,专爱说上司的坏话,尤其喜欢当着部属的面批评上司。这种人满以为自己具有正义感,为部属打抱不平,而事实上多少带点毁谤的意味。除了部属之外,他还经常跑到总公司,拉高层人员作朋友,揭露管理者的隐私,像这样的人,在大家看清他的面目后,终会为人所唾弃。一个正人君子,是不会在他人背后作恶意诋毁的,即使是多么无理的上司,你尽可当面表示不满,绝不能蓄意扯其后腿,这不是一个有涵养的人的行为。
学识较高、稍有地位或年长者,对这种人也许会说:“哦!他又在发牢骚了。”而不加以理会。但对不了解内情,新进的部属,偶尔听到这些评语,无形中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再有些心存诡诈的人,会争着打小报告。结果,非但自己得不到好处,有时反而会尝到意想不到的恶果。
对部属来说,每一个人,都希望选择优良的职业场所,跟随成功的管理者愉快地工作。随意批评,等于是将这种心情破坏了,难免会给工作环境制造一些麻烦或不和谐的气氛。
部属最能信赖的管理者,首先,就是不说别人坏话的人,尤其重要的,就是批评自己的上司或部属。
假使非说不可,干脆就大肆吹嘘他们的优点吧!假使认为别人一无是处,这就是先入为主的成见了。只要静下心来,细心去发掘,任何人都有一两点长处,在尚未发现这些长处之前,就不算是了解,而不了解,就没有资格对人妄下论断。
作为管理者,切记在给下属下论断之前,先给自己定下客观的标准吧。
第18章用自己的标准衡量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