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金光明经疏>第5章

第5章

二从何以故下明说经利物。三是故世尊下劝人听受。初二可解。就第三中初明教念。二从我当必定下明劝听受。三从既听受已下明自庆有五事。一庆闻法。二从已为摄取下庆摄功德。三从值遇下庆值诸佛。四从三恶下庆免恶趣。五从未来世下庆生人天。就大段第三明弘经得果中有三。初地神正明得果。二如来报述。三地神奉酬。就初有二。初明弘经。一喻者经中有明一譬喻也。一缘者经中所说一因愿事二缘事。二从世尊下明得果。地丰物茂众生受乐明报果。多饶财货下明习果也。就第二佛述中有二。初明听者得报。二从地神下明供养者得报。就第二奉酬中有三。初明地神供养说者。二从若有众生下明众生听闻。三从是诸众生下明众生得果。先明受乐报。二从值遇下明得果。文相分明不须烦解
散脂鬼神品此是大段第四明与智慧。外国言散脂修摩。此云密神。迹在鬼王。本是十地。故能以智慧气力利益弘经者也。就品有三。初明能益弘经之人。二从以是之故下明说者得益故能弘经。三从南无下归依众圣。归依众圣力故有上两能故也。就初有二。一明神力拥护灭恶。二从何因缘故下。正明以智慧气力增益说者。就初有三。先明能护之人。二从是金光明下明所护之法。三从我当以此下正明守护之事。于中初护说者。次护听众。后守国土。文相可解。就大段第二中有二。初明能益之德。二从世尊散脂大将下正明益物有三。
初表。二从我知下释。三从以是故下结。就第二释中有三。一明能知二谛之德。二从我现见下明有能知二智之德。三从我于诸法下双结上二也。言其二谛各有事理。妄法差别是俗谛事。缘集虚假是俗谛理。真法恒沙是真谛事。恒沙即如是真谛理也。我知一切法者谓知俗谛事。一切缘法者谓俗谛理也。在初我知二字通贯下二句也。了一切法知法分齐者。此是重显知法分齐明。故言了一切法显初句也。知世谛法以虚假为分齐故。言法分齐显后句也。一切法如性者谓真谛理。理无有二。故名为如。不改曰性。亦是性者体也。于一切法含受一切法者谓真谛事。于一一德中摄一切德。故言含受。在初如法安住四字通贯下二句。如理而证如事而知。无有功用动心。故言如法安住。就第二明知二智中。初四句明知智体。后一句明知智用。言智光者明实智。当法而照无有闇碍如日光也。言智炬者明方便智。随缘照如炬明也。言智行者明下二智不行为行也。智聚者。言上二智众德积聚故名为聚。
明智体竟。言智境者。依上二智所变化境。如化身故名为境。故大经云。诸佛境界悉皆无常也。此智体智用并是无名无相。无相故不可思。无名故不可议。故言不可思议。鬼王证知非是妄心境相。故言现见也。就第三结中正解者。知世谛事非邪。故曰正解。非是比量。故曰正观。非总相知。故言正分别。此结上知世谛事也。正解于缘者结上知俗谛理也。正能觉了者。此总结知真谛事理及智体智用境也。就大段第二正明益物中有二。初明益事。所谓辩才身力勇锐智慧忆念等五事具足。二从心无下出益相。所谓无疲受乐欢喜等三事也。就大段第二明说者得益故能弘经中有四。初明说者有智能说。二从若有众生下。明听者有善堪受。三从说法之人下。明劝为物说成上第一。四从无量众生下明听者得利。所谓智慧功德受乐菩提离苦五种利也。大段第三归依可解也
正论品此下七品。是大段第二明弘经之人得此经力。于中有两。初三品出弘宣之人得因益。后四品明得果益。就初三品即为三段。初正论品明信相弘宣。次善集品明释迦弘宣。后鬼神品明四众弘宣。言正论者四王与梵天问答明治化正法。故名正论品。问曰。治国正法是世间论。云何名为弘宣此经得因益耶。释言。治化之德即是般若大悲平等之心。自非依经修行。何由能得不择怨亲平等治化也。就品有二。初明缘起。二从何等下正明正论缘起可解。就第二中初表起。从偈以去正是论说。于中有三。初两行偈诫许。二从诸王和合下四行偈请问。
三从护世四王下七十六行偈为释。诫许者父王信相太子许说正论也。第二请问中有二。初二行明四王赞请。次两行偈出四王请事。于中有二。初一行问。后一行偈结。就问中有三事。初二句问何故是人而名为天。次一句问何故是人而独名王。后一句问何故人王而名天子。后一行总结。问云。虽在人中以正法治世。故而名为天耶。此是结第一问。第二第三略不结也。就第二释中有二。初两行半许说。二从因集业故下七十三行半正答。于中有二。初六行略答问正论之体。第二从半名人王下六十七行半。广答显正论之相。就初有三。初一行答第二问。云虽同是人而统领国土故名为王。二从处在胎中下三行半答第三问。
于中初二行明在胎内为天所护故曰天子。次一行明胎外为天所养故名天子。后一行明长大之后天德分与故名天子。后半行结。为天神力所加故。得自在名为天也。三从远离恶法下一行半追答第一问。于中有三。初半行明以天律灭恶故名为天。后半行明以天律生善故名令生天为天。后半行明以天律令生天上故名为天。半名人王下是大段第二广答。于中有二。初三行广治化人德。第二从若有恶事下六十四行半广治化正论。就初有两。初一行半依名辨德。次一行半释疑显德。半名人王者。言一边名天一边名人。故名为半。此二名人天一双。亦名执乐者执世中礼乐。以化人安乐故名执乐。亦名罗刹者作恶之人于王生怖故名罗刹。此二名与乐生怖一双也。言魁脍者。货鱼典宰曰脍。货猪典宰曰魁。咒国主断恶并非故言能遮诸恶。名父母者教修善法。故名父母。此是遮恶教善一双。依名辨德竟。
此下第二释疑显德有二。疑初。疑云若人王如罗刹脍魁令人怖畏者。何故为天所护。释云。人王示现作恶有报故致鞭挞。令其怖畏而无恶心。为天所护故言示现果报诸天所护也。善恶诸业下释第二疑。疑云。若鞭挞等苦但令怖畏者。尔此现苦无因而得耶。释云。善恶业果现在未来故。鞭挞等苦是现受苦报。非是无因也。若有恶事下。是大段第二广治化正法。于中有三。初三十五行明人王纵恶则祸生国败。第二从若为诸天所护生者下二十一行半。明人王修善则福至土丰。第三从以是因缘下八行结劝舍恶从善。就初有四。初六行半明人民起恶。第二从暴风卒起下十二行半明国主起恶。第三从诸受宠禄下十三偈明诸臣起恶。
第四从若有人王下三行偈。总结皆由王尔。就第一中初二行明作恶因。次三行明得苦果。后一行半结不应行。文相可知。就人王作恶中亦有三。初一行半表明得苦果。所谓风雨不调。星宿失度。果实不登三种果也。二从由王舍正下三行偈明作恶因。三从以天嗔故下八偈广明恶果。于中初半行偈总明国败。次七行半别明恶果。所谓疾病国败眷属分离。灾怪恶贼饿饥死。正财物散失星宿失度等也。就第三大臣作恶中有三。初一行臣行非法。二从如是行恶下两偈明人王许可。许可者所谓恶臣偏受王恭敬。良臣衰灭亦不领录也。三从故使世间三灾并起下十行明得苦报。于中初两行开章门。后八行释。初中复有二。初一行明得恶相。恶相者三异并起。三异者谓星宿失度暴风恶雨也。次一行明有恶果。
恶果者所谓坏出世正法世间众生正报及地肥依报也。就释中有三。初半行举恶因。二从故天降雹下六行半正明得果。得果者所谓雹饿疾死。谷果衰灭。多病满国。甘果减苦味增也。次本所游戏下广释可解。三从多有病苦下一行结也。从若有人王下是第四明皆由王尔。于中有三。初一行明令王民作恶。次二句明令得苦。后一行半正明皆由王尔也。从若为诸天下。是大段第二明人王修善即福至土丰。于中有三。初一行半明王不作恶则人民行善生天。二从行不善者下二行半。明人民作恶得苦。由王纵恶不治。三从起诸奸恶下十七行半。明国王治即得国丰乐。初二可解。就第三中有三。初五行半通诫恶劝善。二从不应行恶下四行。偏明作恶国败。三从以善化国下八行。偏明行善土丰。次以是因缘下八行。是大段第三明结劝舍恶从善。文相分明不须烦解
善集品善集即是释迦本身。宝冥即是阿閦本身。品中正明善集王事。故以为名。就品有二。初长行表。后以偈释。偈中有二。初五十一行半明因。第二从尔时为王说法比丘下十二行半明得果。就行因中。有二。
初四行明布施行。二从又过去世下四十七行半明智慧行。布施行有四。初一行舍国城。次一行舍珍宝。次一行舍眷属。次一行舍身命。就第三得智慧中有二。初十八行明求法因缘。第二从时宝冥尊下二十九行半正听法。于中有四。初十一行明受请。二从是时宝冥下八行正为说经。三从是时大王下二行半明闻法欢喜。四从为欲供养下八行明报恩供养。就第三说法得果中有三。初两偈结会古今。二从我于尔时下八行半明得果。三从所得功德下三行合结因果
鬼神品此品明四众听受则有胜善为鬼神所护。故从之受名。就品有三。第一从品初二十六偈劝众听受。第二从大梵王天下四十八行半明八部守护。第三从是经典者下二十七行半明具诸胜果。就初有二。初长行及二行偈正劝听受。二从是妙经典下二十四行偈叹经力大。就初有二。长行及偈。长行中初举供养诸佛功德。次举智。佛所行第一义处。后劝云欲得如上功德智慧应听是经。偈颂可知。就第二叹经力中有二。初九行偈正叹经力。二从随所至处下十五行偈举益劝听。就初有两。初二行叹拔苦力。从是经甚深下七行叹生福慧。初中一行叹经力。一行明拔苦恼。第二亦两。初两行半明叹经德。初中后善者明戒定慧是三也。亦可序正流通为三也。二从若入是经下四行半明生福慧。于中初两行明生智慧。
入法性者明证法身也。得见我者谓见应化二身也。次两行半明生功德。就第二举益劝听中有二。初两行正劝忍苦听受。二从听是经故下十三行明听经有益。于中有三。初一行半明听者灭恶相。二从于说法处下五行偈明说者得胜相。胜相者。言若下法坐而为大众。于法座上犹见佛菩萨色像及余形色等事。如前无异者。言本时无如此相。灭后亦无如前也。三从成就如是下六行半偈令得胜果。
于中初四行半正明得胜果。胜果者。言内有诸佛所赞威德名称。外破怨敌恶梦恶业。入陈胜他等事也。次从名闻流布下两行偈结。就大段第二明八部守护中有四。四行半明供养。二从生不思议下五行半明恭敬。三从如是大悲下四行明赞叹。四从如是众生下三十四行半明拥护。文相可见。从是经典者下二十八行偈。是大段第三明具诸胜果。于中有二。初二十六行别明八事。八事者。初一行一句增色力。第二两行除祸灾。第三四行出地肥。第四两行生快乐。第五三行生谷果草木。第六三行三句生好华。第七八行光明照益。第八两行阴阳调适。后两行偈是第二总结也
授记品前三品明得因益。自下四品大段第二明弘经之人得果。于中有二。初一品正明得果。后三品明举缘修因成得果义。自前正论品等虽明得果之人未明记莂故。今一品正明得记。得记必由胜因故。后三品广示往因成得记义。授者与也。记者决也。与信相等决得佛果故名授记品。就品有四。初明受记众集。第二从佛告下正明授记。初明信相记。次明二子记。后明诸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