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蜀汉集团以借用的名义将荆州据为己有,并且冠冕堂皇的赖着不走时,最尴尬的不是蜀汉,而是东吴。
因为,荆州这个地方虽然不是很大,可是却具有很大的战略地位,当初曹操对灭掉蜀汉和东吴信心很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荆州的顺利得手,以为掐住了当时实力较强的东吴的咽喉。
所以,现在无论如何都感觉着一种威胁,更重要的是国家的体面问题。明明说好了是借用,现在干脆赖着不还,完全不当回事,就会被认为东吴集团整个一群软蛋,原来这么好欺负。所以,必须讲清楚,可是当了蜀汉手中,吞进肚子里的东西,又怎肯轻易吐出,于是竟理直气壮道,天下都是咱刘家的,一个小小的荆州被咱拿了,天经地义。
一切,就此陷入僵局,因而,东吴只好采用武力收回,本来按孙权的打算地盘收回,却不能太过火,又不太伤和气,造成一种既成事实,让蜀汉无话可说,因为撕破脸了,蜀汉势必会出来拼命。可是事态发展却远远出乎孙权的预料,吕蒙不但将事情搞大,而且简直无法收场,杀死关羽,逼着刘备率全国之兵来攻东吴。弄得东吴一时间无力抵挡,荆州之地,让他们要也不是,放弃也不是。或许强权即公理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年代才是唯一永恒的不变法则。
关羽败于荆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厉害,其中最明显的佐证就是十八路军对付董卓时,将领们一一被华雄斩首马下。关羽主动出战,信心十足,结果一杯酒还未冷却,便已将华雄头颅取下。这是一种建立于能力之上的自信,可是时间久了,却形成了自负局面,看不起许多人,别人倒罢,竟连诸葛亮也看不起,要不诸葛亮情商高,是个处理复杂关系的高手,换了庞统,早和他急了。所以荆州之乱时,附近的蜀汉附近守兵无人发兵救援,被认为是关羽平日骄傲自大,得罪人太多的后果。
其实,当时上庸的刘备义子刘封在接到廖化的求援时,动过出兵念头,孟达却劝阻了,理由很简单,我们这到哪距离不近,路上还有曹操五十万大军,区区六千余人如果被曹军埋伏,就会全军覆没。还有一点,人这么少,借的了围吗?不同样被包了饺子,当了炮灰。还有一点,刘备让我们守护上庸,不经他许可自作主张发兵,即便胜了,还好说,可是败了,就势必上庸一起丢掉,就彻底完蛋了。于是,刘封没有出兵。
那么蜀汉更是无力出兵,路途遥远,远水难解近渴不说,而且抽不出兵来,正集中精力扩大和巩固蜀汉在四川的势力。关羽驻守荆州只是牵制曹魏,谁知他竟搞出如此动作,全在预料之外。
因此,关羽败于荆州。可是,也有人认为这是刘备想削弱他的影响力而故意设下的圈套,实则不然,关羽一心忠于刘备,刘备再多疑,也不会怀疑他的忠心,另一点就是刘关张感情是很深厚的。关羽的战果都是蜀汉的成果,刘备陷害他有什么好处呢?
所以,正是因为刘备信任他,才交给他荆州重任,他才为蜀汉扩大战果,进而刘备为他复仇,一切连锁反应合情合理,绝非偶然。
关羽死后,为了把曹操紧紧拖住,孙权竟不怀好意的把他的头颅送给了曹操。对此,有两个版本反应曹操当时的心态。
一种说法是十分高兴,阴笑道,好久不见啊。一种说法是当即十分心痛,给予厚葬。第一种说法是基于曹操是奸雄形象基础上的,那么真实的曹操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曹操被称为治世能臣,乱世奸雄……
其依据有二:嫉贤妒能,心胸狭窄,以杀杨修为代表;挟天子以令诸侯,试图谋权篡位,以对皇帝的飞扬跋扈为代表……
其实质则不然,曹操不但不嫉贤妒能,而且相当珍惜人才。所以十八路军讨伐董卓时,面对关羽的请战,说出说出大话之人,必有大大才,还未这个还是无名小卒的人敬酒壮行;后来为了将关羽收至旗下,甚至答应他随时离去的要求;甚至到了捉住吕布时,也因爱惜人才,一时动情,在吕布的祈求下,想招他,只是刘备的一句“公忘了丁原、董卓了吗”,才将他杀掉;却依然收下吕布猛将张辽,并十分信任。还有一点是关羽闯关时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他知道后,依然放行,并专派了张辽传递文书,兑现了当初的承诺;他的旗下人才济济,骨干谋士、重要谋士、以及各级掾属,直到曹操去世为止,共有一百零二人,骨干谋士九人: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戏志才、刘晔、蒋济、司马懿,其中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是更是顶级人物,被称为五大谋士;同时旗下大将极多,除了曹氏宗亲和夏侯家族外,还有许多其他外姓名将,如典韦、许褚、庞德、张辽、于禁、乐进、李典、张郃、徐晃……
试问倘若曹操真的如所说的那样嫉贤妒能,心胸狭窄,能对关羽如此大度的兑现承诺吗?又能有这么多的谋士将帅吗?
其实曹操还是个很有感情的人,郭嘉死后许多年还一再怀念悲戚,典韦死后也一再动情怀念,于禁虽晚节不保,依然宽容慰藉……
说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试图谋权篡位,就更不足信了,其实纵观曹操一生,对汉室始终都还是带着深厚感情的,其表现如下:
一、董卓专权时,冒着生命危险伺机刺杀董卓,后又作为十八路讨伐董卓的诸侯的一支,并且这些人中数他最用心。孙坚的了玉玺,便我藏起来,袁术和孙坚勾心斗角,其他诸侯更是各怀异心,并最终演变为互相的内斗,因而他们的讨伐说穿了只是玩着想借机浑水摸鱼,扩大声势的鬼把戏罢了,因而,董卓败退时,只有曹操追杀,其他都只求自保,难怪曹操会痛斥他们乌合之众,并深感耻辱了。所以,曹操那次追击虽败犹荣,他们却不败可耻……
二、董卓旧部西凉十万大军在董卓被杀,集体造反,弄得皇帝四处落荒而逃时,却无一人收留,只有他将皇帝接到许昌。后来许多人都说他接皇帝别有用心,是想挟天子以令诸侯,试图谋权篡位,这都是马后炮,当初皇帝落难时,都在哪窝着,藏着呢?许多事不是说出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做出来的……
三、纵观当时时局,群雄并起,各怀异心,可是皇帝又偏偏无力应对,于是就需要一个强权人物,重整河山,收拾残局,他正有此志,因而无法放弃大权,客观条件也注定了他如无权,恐怕性命都难以保全,又如何重整河山。后来虽对皇帝专横跋扈,可是皇帝及身边人却数次伺机除掉他在先……
四、始终不做皇帝,即便晚期,三国鼎立,依然如此,面对众人劝说,同时深知汉室大势已去,才说道:如果曹氏真做皇帝,就从我的子孙开始吧……
这比曹丕刚称帝,刘备便迫不及待的称王强千百倍。他即便打了皇帝牌,那也是有始有终的漂亮牌,相对而言刘备的口口声声匡扶汉室何其虚伪,孙权的连皇帝牌都懒得打,对汉室何其没有感情……
对此有人说他是怕人将他放在火上烤,如果早期群雄还在有此过滤,还可以信服,可是后期只剩下三足鼎立了,况且他在赤壁已被孙刘联军烤过一次了,还怕第二次吗?何况骂名早已传开,还用在乎名声好坏吗?既然他钢死,曹丕便可顺利称帝都一切顺利,就证明了晚期时,他同样可以做到,为何终生不称帝的缘由只有一个,一直忠于汉室,至少可以说对汉室始终怀有很深的感情……
第7章东吴在荆州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