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说秦始皇修了多么长的长城,并说工程何其巨大,劳民伤财,还整出个孟姜女哭长城来。
其实,与阿房宫、秦始皇陵比起来,他在长城上的手笔简直算小的了。阿房宫从杜牧一篇《阿房宫赋》中,便可领略一二,秦始皇陵更是修到他死,秦朝灭亡还未完工,气势之大,各种书中记载极多,更有那个遗迹还在。
可长城不同,秦始皇根本没搞那么大的工程,以前边关的燕、赵、秦等国都有长城,干嘛用呢?防匈奴。因为群雄正在中原打的焦头烂额,掐的起劲,无暇顾及边关;况且也不一定打得赢,人家骑马放箭,一溜烟来了,一阵风跑了。气势汹汹来时,我打打打,你反击时,我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我撤撤撤……
可是中原各国步兵为主,没那么多马,也不习惯马上作战啊。赵武灵王就整了个胡服骑射,对付匈奴,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很是受用,可是他却偏偏养了几个平庸的儿子,王位夺了,胡服骑射也废了。于是,又打不赢了,还得受欺负。
咋办呢?建长城,我打不起,我夺的起,我防的起。于是,各国修长城,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已经很是可观,一段一段的,秦始皇大脑一热,再费点力气,就将以前的各国长城连一块了。他没专门修一条完完整整的长城,连一下,在当时都算大工程了。再完整修一个,还不早把人们累的个个吐血不可。
那么秦始皇做着干嘛?防匈奴吗?咋一看还行,实际根本就说不过去,长城是防御性的工程,秦始皇的性格是进攻型的,所以六国给灭了,是个铁血人物。白起功劳大吧,可是后来不愿打仗了,非让人家抹了脖子,你不打仗就得死。都打红眼了,六国灭了,就又对将军蒙恬说,不行,咱还得打仗,你看匈奴挺客气的,我受够了。去,干他……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在这里太能说明问题了。
蒙恬还真没的说,又听话,又能干,直接把匈奴打的嗷嗷直叫,一个劲喊爹叫娘,我撤撤撤……把河套平原也丢下不要了,要什么啊,命都快没了,赶紧跑吧,逃命要紧。
蒙恬还真在河套平原驻扎下来,匈奴是又恨又怕,更没办法,要不是后来胡亥成全了匈奴,害死了蒙恬,匈奴要一直干瞪眼。
所以,长城能阻挡匈奴进来,秦军攻击匈奴不也不方便吗?那这秦始皇是不是犯病啊?实际则不然,修长城只是为了炫耀功绩,看灭六国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啊,硬是让我给办成了,我这正是功过三皇五帝啊,就叫皇帝吧,就弄个称呼也太不过瘾,太寒碜了点,不行,要来点实际的,我修宫殿,造皇陵,住不下我空着,那多气派啊。忽然有一天,又打起了长城的主意,就一拍板,连起来,干吧……
大臣谁敢不服,那不找死吗?白起就是典型的例子在那放着呢?立即齐呼万岁,赞不绝口。生怕反应慢了被秦始皇不高兴哩。
于是,长城被好大喜功的秦始皇连起来再正常不过了。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注定的结局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结局其实早已注定,那就是必败无疑。
首先从领导者来看,袁绍着实是个很糟糕的首领,他的糟糕之处就是太迂腐,并且好走极端,感情用事。诛杀宦官本来杀那些制造混乱的就行,可是他见到太监就杀,甚至见到没有胡子的男子就杀,以致于许多年青男子见到就脱裤子,搞得鸡犬不宁,一塌糊涂。对付华雄时,各路将领一再战败,关羽请战,却仍按身份论处。
人心也很涣散,各怀异心,最突出的是袁术不给孙坚粮食,导致被华雄偷袭,差点丧命,官司只打到袁绍那儿。而孙坚得到玉玺也据为己有,差点和袁绍闹翻,简直一群乌合之众,尽搞窝里斗的把戏,还能成功。
将领呢?也很是让人汗颜,好点的文丑、颜良未到,剩下的将领个个连华雄都打不过,更何况还有可以同时对阵刘关张三兄弟的吕布呢?
最后一点,西凉兵是很厉害的,马腾的西凉兵曾经把曹操打的不行,只好用计谋干掉马腾;吕布杀了董卓,可是董卓的西凉兵依然攻破长安,杀了王允,赶走吕布,可见战斗力之强,所以,十八路诸侯是怎么也无法成功的了。
第24章秦始皇修长城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