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王朝一直被人骂来骂去,骂的一无是处,实际则不然,各个方面北宋都是很强大的。
北宋的经济是历朝历代里搞的最好的,GDP占了世界比重的80%,比唐朝还牛。
文化上,宋词繁荣发展,成了唐诗之后的另一种繁盛的文化形式,还有一点不要忘记,张择端整了幅《清明上河图》,世界震惊,妙啊,妙不可言,唉,当心着点,你口水都快流上面了。没办法,看的津津有味嘛。可是有一点我不大明白,为什么那么繁华的都城没见几匹马啊?
这说到点子上了,北宋为何挨骂啊?说他无能,老打败仗,还总丢土地。宋朝军队其实还是蛮厉害的,单就人数就很可观,在宋太祖赵匡胤统治的时候,北宋朝军队有38万人,到了北宋中期,北宋军队总人数就达到了空前的125万,几乎达到了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那么哪来那么多军队呢?不是强行拉来的。这北宋百姓太喜欢当兵了,实则不然,图什么啊,北宋一直重文轻武,社会地位都没有。那是不是有病啊,才不呢?混饭吃,不是靠天吃饭吗?难免有个荒灾年份。咋整,别急,政府早为你想好出路了,当兵啊,只要还凑合着我得去,我是来者不拒,照单全收。这种比饿死在家里和讨饭遭白眼强啊,去吧,一窝蜂就全去了。于是,兵源充足,社会也安定了,真是双赢啊。这又涉及到经济方面,这么多兵,用什么养啊,收百姓的钱,兵来源于百姓,又让百姓养,这就叫取之于名,养之于民吧。这什么道理啊,可是这就是道理,他还就这么干了。但奇怪的是百姓竟无怎么造反的,出了一方腊、宋江,还不是轻松搞定。道理很简单,我有钱啊,我腰板硬,底气足,你那点钱还交钱吗。不就取取一百两银子吗,我给你两百两,免得笑话咱不支持国家工作,说咱小气不是。所以,这也证明了一个道理,北宋有钱啊。
这么多兵都干什么用呢?有机会咱也经常拉出去连连啊,干什么呢?开疆扩土,其实北宋一朝从开国到灭亡的前一年一直在开疆扩土,只是动作比较小,不像有些王朝一开一大片,那叫鲸吞,这叫蚕食懂不懂。可是,谁知道碰上宋徽宗和宋钦宗这两个天才,一下子把国弄没了,数代辛苦蚕食的疆土,一下子被金鲸吞的只剩了半旮旯,好在还有几个勇士扛着,否则宋高宗真的只能在海上漂一辈子了,还宝马香车美人,耀武扬威呢,除非你不想跟你哥哥和你老爹一样,忍受那种折磨。
蚕食不能动静太大,几个人悄悄干就成,可是隔壁邻居契丹却是个不安分的家伙,经常有事没事闹事,并且十分善变,一会兄弟长,兄弟短的,哥俩好啊,热乎着哩;热乎劲还没过,立即变了一副嘴脸,口气也成威胁的了,你们富得流油,我们穷的连裤子都快穿不上了,要去讨饭了,所以,你就立即给我点东西吧。这整个一个要吗?北宋不高兴了,凭什么啊,我富是我辛苦挣来的,你穷,我又没抢你。好啊。看来你是不给喽。不给。哈,我就知道你不给,所以我找准备好了,人都带来了。你想干什么?打架啊,我们个个好手,一个顶俩。宋一听也乐了,好啊,我们也正手痒痒,要不,练练,胆气那个壮啊,让契丹心里直发毛。以为这小子玩空城计哩,可是北宋那边立即黑压压一片,全是人头,你不一个顶俩吗,我仨都不止,我看你顶,跟我干,顶不死你。要不,怎么胆气那么硬呢?有实力啊,什么叫财大气粗,这就典型的财大气粗。
可真正打起来,人多并不一定占便宜,别拿宋兵素质低下说事,完全胡说八道,如果是赤手空拳着摔跤,愣你是条牛,我一堆人一起涌上,也非把你一片片扯碎不可,十个人不行,一百个,一百不行,一千,反正我有的是人,谁怕谁啊,你就那几个人,早晚折腾了。
那是冷兵器时代,也不是热兵器时代,一炮下去,倒一片,那真是伤人一万,自损三千,那家伙。
可是,为什么宋朝还总是被认为老吃败仗呢?我说他一次没败过,你信吗?打死都不信。可是,你说他老败,不把我打死,我还真不相信。胜败乃兵家常事,总败不太合适吧,我给你个面子,你也给我个面子,咱五五分得了,什么不行,那四六分吧?什么,还不行,我说哥,你也太抠门了吧。不是啊,兄弟,我还以为我要说四六分啊,你替我说了,我太意外了。
一阵噼里啪啦下来,弄到裁判手中,总是宋败,宋败。怎么回事啊,明明那是平手啊,怎么还说我们败了啊。
道理很简单,宋骑兵少啊,步兵为主,机动性相对较差,契丹却骑兵为主,所以,人家快进快退,扁你没商量,你跑不快,最不上,交锋时,我在马上,你在地上,兵器伸半天,还没碰到我的身体,我就一刀一个准,像割韭菜似地。
步兵队骑兵,这是总吃亏的一个顽疾,战国时,赵武灵王以胡服骑射对付,汉武帝练骑兵克服,只是让人搞不懂的是为何北宋直到亡国,这个财大气粗的土财主,也不动动骑兵的脑子。所以,步兵对骑兵要向真正胜利的方法只有一个,凑准了机会,往死里整。只打的对方没了还手之力,否则,还指不定,人家什么时候又来个回马枪,杀你个措手不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打了平手,北宋也算输掉了战争啊,于是,人们的映像中,便出现了一次次北宋战场被人毫不客气的大笔一挥,宋败,宋又败,宋再败……给人宋老败,却厚着脸皮,屡败屡战的不良印象。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你想啊,步兵对骑兵,即便打了个平手,不也很了不起,很不简单了。更何况若次次败,那还不早把宋抹掉了,还轮的上和契丹叫板了几百年,又和金对阵几百年。把人家都拖垮了,就剩了个连生育能力都死去的高宗,我还撑着,我就撑着,活活气死你。谁叫我是文人呢?得顾及点文人的斯文不是。
秦始皇是吕不韦的私生子吗
“……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史记》之《吕不韦列传》
材料说吕不韦把赵姬献给了异人,但是赵姬是怀有身孕的。“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很明显,秦始皇为吕不韦所生。
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逐步分析,便不难推断出事情真相:
一、能歌善舞,在邯郸献姬的过程中,很明显她不可能就有怀孕,否则跳舞是会有危险的。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早期怀孕。
二、既然是早期怀孕,你吕不韦怎么知道赵姬肚子里面一定是男孩子呢?现在的医学水平,早期怀孕,B超都检查不出婴儿的性别,古人怎么又知道呢?
三、治投资的风险太大,事情一旦泄露,将是杀身之祸。况且在不知道性别的前提下去投资,结果很可能是一无所获,还要遭罪。同时不要忘了吕不韦是以财富上的投机为目的而攀附作为人质的子楚的,而绝非政治投机,所以只要拉上子楚这辆战车就足够了,为何又非要让赵姬怀上身孕了,这不是很奇怪吗?并且还要冒上很大的奉、风险,这不是很不合算吗?
四、这句:至大期时,生子政。什么是大期?古人注解《史记》,说大期有两种意思:一是指10个月。二是指12个月,但是不要忘记了子楚并不是傻子,所以虽然身为贵族,那么怀胎十月生小孩的一般常识还是应该懂得的,如果赵姬已经怀上吕不韦的儿子,只有延续出生日期,也就是12个月,但是不要忘了,过期妊娠对胎儿和母亲的危害:1、胎儿窘迫2、羊水量减少3、分娩困难及损伤。婴儿的胎盘会衰老,输送氧气不足造成死亡。请问秦始皇是弱智吗,明显不是!他精力过热闹,白天断狱,晚上看书!所以,赵姬绝对没有在吕不韦那里已经怀孕!
五、韦结交子楚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缺少更好的投机门路,否则以他的初衷很可能会立即攀附一个正得势权贵,立即捞取好处,而绝不会结交那个受到冷遇的子楚的另一个特点是他是优质股,有巨大的增值空间,好歹有个贵族身份不说,并且发展空间巨大,吕不韦的一系列运作,使他成为秦国君王也正说明了这点。但同时也应看到吕不韦结交子楚是一种投机,也是一种无奈,所以风险已经不小,倘若再从赵姬的儿子身上获得利益,那太不可思议了,他不可能保证自己一定比子楚长寿,所以投机的目标也注定不应太长。
六、吕不韦真是秦始皇的父亲,他不让秦始皇知道,捞不到好处;让秦始皇知道,也不会有好果子吃。因为当时秦国贵族应该不乏窥视王位者,所以越是如此,秦始皇越是要用行动澄清与他的关系,那就只有对他进行狠狠的打击报复,以证明自己的清白,但事实上秦国贵族并未闹事,且秦始皇对吕不韦一直很宽容,知道最好,也只是让他回封地,未灭他九族,连他的性命都在。足以证明秦始皇不是他的儿子。
七、秦始皇的身世的书有战国策》,《史记》,《淮南子》,《潜夫论》。都没有提到怀孕的事情,只有孤证《吕氏春秋》以及《史记》的《吕不韦列传》,后来的野史以及《汉书》《资治通鉴》是根据这两部书延续下此说。那么《史记》的《吕不韦列传》又更多是司马迁引用《吕氏春秋》的成分,不能代表他的观点,他对此的观点更可信的在哪呢?秦始皇本纪,见:“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也就是说司马迁的观点是秦始皇是秦庄襄王的儿子。“姓赵氏”,秦始皇的确是秦朝的正统。
如此一来,就只剩下《吕氏春秋》中存在这种说法了,再一分析,这种说法是完全处于一种不良动机的编撰,其中主要是吕不韦以及后来吕不韦的门人和六国的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讹传讹。他们的目的想通过这个故事来提升自己的地位,自己的老大是秦始皇的爸爸,那多牛啊,而六国的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痛恨自己的国家被秦国消灭,为了泄愤,就说在秦灭六国前,六国就把秦给灭了,有什么好神奇的,你秦始皇都不是秦朝的种,这个特别能泄愤,这就叫阿Q似的精神胜利法。
第23章强大的北宋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