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历史的真相>第16章孙权的人生观

第16章孙权的人生观

  孙权一生做事都是十分小心谨慎的,甚至达到有点城府极深的地步……
  比较典型的事例有赤壁前夕,面对是和是打问题,本早心有打算,却依然让大臣争论一番,直到最后不得不表态时,才亮出主张;曹丕刚接替曹操,立即登基,刘备虽半推半就了一番,却也还是迅速迫不及待的想做皇帝瘾了,为有孙权,任凭别人一再劝说,都才迟迟不肯行动,直到最后才登基,真是太沉的住气了,也太谨慎小心了……
  可是这除了来源于个人性格外,与吴国的处境也十分紧密相连的……
  一、从口实看,曹操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什么都可以说这是天子说的,理直气壮;刘备则可说我是皇室宗亲,代表皇家,代皇家行事,我的意见就是皇家的意见,大气十足;唯独苦了吴国,师出无名,无法挟天子以令诸侯,也不能代皇家行事,只是一个十足的割据者,尴尬啊,敢那么狂吗?有那份底气和资本吗?
  二、从地形看,蜀国有蜀道难,难如上青天,最后被邓艾偷袭,也是风险极大的险招;魏国强大之极,兵多将广,不打人家的主意,以不错了,谁还敢打他的主意,又打的了这个主意,蜀国倒是打了。可是弄来弄去,别人没打下来,却把自己拖垮了;吴国呢?长江天险是不假,可是想打进来还是容易的多,后来孙皓当政,晋国不就很轻易打进去了吗?没好的屏障,不小心不行啊……
  三、从实力看,魏国强大之极,谁都敢打,蜀国呢?刘备带着七十万大军气势汹汹来时,一路势如破竹,同样让吴国溃不成军,岌岌可危中,最后借助陆逊的一把大火才控制住局势。因此他谁都感动,也都可以动,还敢那么大气吗?能那么大气吗?
  因而孙权小心谨慎不假,可是当时吴国的处境,也注定了他不得不如此……
  杨修之死的本质
  人们都说杨修之死归咎于曹操的嫉贤妒能和小心眼,实则不然,更多来源于他的狂妄自大,给作为领导的曹操弄得心里不愉快,而导致受反感,引发了杀生之祸……
  曹操不是神,是人,因而毕竟会有人的感情,还会有好恶。有此感的不但他有,刘备,孙权也有……
  刘备一直希望人们尊重他,如是人们叫他大哥、主公,他很开心,重用了他们,可是马超不也很有才吗?就因不小心说了一句刘玄德,立即心中不悦,却因种种原因无法做的太露骨,却让他终身坐冷板凳,郁郁而终……
  孙策死时,告诉孙权内事问张昭,外事问周瑜,可是赤壁前夕因张昭做了投降派,与他的意见不符,立即被冷落下来……
  由此可见,其实相似的待遇不但曹操有,刘孙也有,唯一不同的是,他们两位没有曹操做到露骨罢了……
  他们的事例都证明了……一个问题,一切还得以领导为中心,否则有才如何,惹得领导不高兴了,照样不被待见,乃至遭来杀生之祸是当时谋士、将领的共同要面对的问题
  曹操的处境一直很尴尬
  曹操的处境一直很尴尬,他的生事很尴尬……
  曹操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官宦家庭。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中的一员,据说是汉相国曹参的后人。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
  因而宦官早就声名狼藉,也受尽人们不齿与嘲讽,所以,面对宦官乱政,袁绍派人打开杀戒,曹操劝说时,却反讽了一句:
  不会是因为你也是宦官后人,而偏袒他们吧……
  可见其中多么富有讽刺意味……
  曹操后来为了一统天下,因权势极大,又被人骂为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其实从当时的处境来看,皇帝弱弱无能,无法安定天下,曹操胸怀天下,只好担起重任,可是当时群雄并起,安定天下,必须要有权力,否则,不但志向难以实现,性命恐怕都难以保全。却一次次被皇帝身边人陷害、辱骂……
  曹操有过这样一首诗: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从这首《龟虽寿》中有无奈与叹息,也有奋起与自我激励,想要认命,却无法认命;不想认命,却又不得不认命。人生苦短,世事无常,心怀壮志却又深为焦虑于壮志难酬。透着无奈,带着感伤,悲壮激昂中更透露着曹操的矛盾心情与尴尬处境……
  因而曹操的处境一直很尴尬……
  和亲的客观效果
  在封建社会中,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和亲的次数极多,除了单纯的眼前利益外,和亲还有许多客观效果,其中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中原王朝可以通过和亲满足少数民族首领的需要,让其心存感激。并且和亲女子多为公主或带有公主名义,所以一旦和亲,就是一家了。另一点和亲的女子可以通过讲述或者无形影响让少数民族首领更多的了解中原,从而在耳濡目染中对中原更加向往,自动学习,起到民族融合作用,减少战乱,确保太平。
  其次,和亲满足了少数民族首领的心理,并且直接学到许多先进技术和知识,像文成公主对吐蕃的贡献一样,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开发。
  最后,和亲女子多是宫女带着封号充当,虽然要忍受离乡痛楚,但通常是不被宠幸的女子,通过和亲可以实现质变,对命运有一定的改变。
  包拯清廉的本质
  包拯以清廉著称,其实这种品格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宋朝立国起就立下规矩不杀大臣,犯了大错最多也只是流放,所以这个宽松的环境决定了大臣可以相对自由许多。
  其次,宋仁宗这个人比较宽容,至少对包拯是这样,包拯甚至一次次指责他的错误,依然没事,生过气,也没什么严重后果,不像嘉靖对海瑞,立即说道,快把他绑起来,别让他跑了。并且,包拯还可以一直身居高位,得到为民做事的机会。
  最后一点,包拯这人品格高尚,他从小爹娘去世,是嫂子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待他,并且与侄子关系极好,所以有些说法说他叫嫂子为嫂娘,可是侄子犯了错,照杀不误。品格可见非同一般的高尚,并且封建社会其实真正说大话的多,做实事的清官没有几个,包拯却是其中之一,并且做的十分出色,所以也不排除被夸大拔高的因素,于是有了今天的完美形象。
  雍正改革的意义
  康熙晚年最英明的决策就是选对了接班人,让很有魄力的雍正继承皇位。
  雍正这个人有点奇怪,许多事不按常规出牌,却很有创建,尤其在当时大清在康熙长期柔怀政策的纵容下,处处弊端涌现,急需一个有魄力强干的精明接班人,所以雍正顺利继位。
  总体而言雍正的改革内容广泛,效果明显,一定时期扭转了一些颓败局势,改观了局面,使大清航船继续呈现太平盛世,为乾隆盛世打下基础,也为康乾盛世的延续注入了活力和保证。或许雍正并非康熙儿子中最优秀的最能干的,却是最有用的,用对的人往往比用优秀的人更重要,这也正是康熙比乾隆有远见的地方之一。
  西施其人
  西施被称为四大美女之一,其实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是很值得商榷与质疑的。
  史书比较权威的《史记》中详细记载了吴越争斗的全过程,也提出了越国用美女迷惑夫差的经过,可是却始终未出现西施这个名字,试问倘若真有其人,有真的如此美丽,且作用如此之大,不提下名字可信吗?
  西施初次出现却是在野史和小说中,因而具有很大的杜撰嫌疑,试问,距离时代较近的司马迁都不知道的事,却被更后来的人如此详尽的记录下来,岂不是很荒唐可笑。
  孝庄下嫁之谜
  许多人认为孝庄下嫁给了多尔衮,为的是让多尔衮全心辅助顺治皇帝,实则不然:
  首先,顺治称帝是多尔衮与豪格等博弈、妥协的结果,后他虽为摄政王,权力极大,可是两黄旗还是不那么顺从他,不甘心他胡作非为的。而他也有顾忌,想称帝,又想统一全国,如国内斗,势必两败俱伤,消耗元气所以大局意识决定他即使有野心,暂时也要忍。那么,两黄旗是他的顾及,可是两黄旗是皇帝的遗产,皇帝没了,归皇帝遗孀所有。所以两黄旗可以制约多尔衮,让他有所顾及,那么一旦孝庄下嫁,在男权社会,两黄旗自然有孝庄的遗产转为多尔衮的遗产。倒时,制约多尔衮的力量就大大削弱,恐怕连孝庄娘家人也无话可说了。虽然当时多尔衮将两黄旗的八位大臣中的索尼、鳌拜等革职,另四位收买,可是这全是皇帝名义下干的,人家无话可说,并且两黄旗是这些将领的底牌,不动两黄旗本质,可以忍受,如果两黄旗也归了多尔衮必定地位会降一个等级,那样就破坏了根本,肯定要反。
  其次,虽然满清是少数民族,当时的婚姻政策相对宽松,可是满清入关后已经有了规定,娶嫂者是乱伦行为,畜生不如。他占了豪格福晋都骂声一片,娶了孝庄后果可想而知,即便多尔衮再好色也不应失去理智啊,况且孝庄的姐姐比她美,风险也更小,为何舍易求难呢?
  另一个记载中说多尔衮晚年骑马摔伤,很孤独,就发牢骚,怎么皇帝也不来看我啊。如果有孝庄在,还会孤独吗?当然顺治当皇帝后见孝庄是很难的,可是主要原因是满清为了防止女子干政的一种手段而已。
  最后,孝庄死后,久未下葬,被雍正葬在了顺治所在的皇陵之外,有专门的围墙圈出。主要是因为满清制度中,妻子死后要和丈夫葬在一起,皇太极葬在盛京,离孝庄去世很多年了,孝庄临终交代康熙,你爷爷死去多年,不要再惊动他,我想陪在你父亲身边,于是康熙动了难,怎么办呢?按她的心愿办吧,顺治早吧最好的地方占了,孝庄葬哪都不合适啊,加上儿子内斗的很凶,很难应付,就拖了下来。直到雍正即位,稳定了局势,孝庄又被提上日程,他就灵活多了。把你葬外边,单独用墙圈出,从地形看,你确实陪着顺治,从礼法看,你们各有墙圈出,各成体系,你与皇太极虽有距离,却心灵详息,并且顺治占了好地方也没有关系,因为你们各成体系,不是一起的,于是,一切解决。
  顺治真正出家了吗
  很多资料记载顺治在董鄂妃死去后,悲痛欲绝,一度想要出家,并且最终入了五台山。其实,顺治却是有这么个经历,可是在孝庄的极力阻止下没有成功,那么为何他从此失去消息,却有康熙继位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他得了天花死去了。顺治退出人们视野的那天,资料显示有不准泼水、不准炒豆、不准倒垃圾的规定,这些都是出天花死人的规矩。
  那么,顺治是如何得上天花的呢?据资料显示,天花在当时传播的极其厉害,危害也极大,康熙当皇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过天花,孝庄不想孙子再步儿子后尘,极力坚持。
  顺治一生被天花困扰多次,其中一次是小时候,天花蔓延,多尔衮便带上几十个亲随,陪着顺治,一路向东北狂奔,想用严寒气候预防天花蔓延。顺治印象极深,多次回忆,深感后怕。
  另一次是顺治亲政后,天花蔓延,为了稳住局势,就打着围猎名义,带人在人烟稀少的深山来回转圈,晃了很长时间。
  这一次,顺治心力焦瘁,体质很差,所以被轻易传染,英年早逝。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五台山虽有皇宫物品,并不足以为奇,因为满清信佛,许多王爷当了皇帝后,以前的府邸就改成了佛寺,雍正的雍王府便是一个例子。五台山为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特被收到重视,并赏些宫廷物品并不算奇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