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取色尘贪求无足也。前中初明眼藉缘生所以为空。二明空眼所见色亦无实也。初明眼不自见等者。但眼为见也。要藉五缘。一赖根不坏以为所依。二有色尘现前在于可见。第三中间无拥衣假其空。第四尘无闇蔽以明来照。第五意识不乱念欲取尘。一一诸缘迭相依持。离有离无。不生不灭。何者眼不自见。亦藉余缘。不可为有缘。不独生置依眼瞩。岂得为无。非有故不生。非无故不灭。既离有离无。生灭俱泯。何得不空。故言眼不自见属诸因缘等也。然既眼藉余缘。见无自性。执眼能见理。恐为难缘。不自生赖眼方瞩遍谈色等。良为未说诸缘。无性名不自生。无性则空。空无共者而言和合见尘义将安在。眼识既然。余识亦尔。皆藉因托缘。方始觉闻。炽燃建立。未曾暂起也。下明色空中。初明对眼为色。二释空。眼所见体无实也。下明无染中。初明三事俱空故无所著。二例释余五也。言识空灭诸行者。识为初心。相等从生。识性既空。所以诸行不起。亦可舍此取彼。称之为行。昔由妄计有实缘令不住。今既悟达本无则分别永亡。故言灭于诸行也。下明因缘寂灭中有三。初明眼藉诸缘见无自性。虽恒了境未曾有生色名。从眼名无自体名。终日名不可为实。不可为实故则用时恒寂。恒见恒名故则寂时常用也。故言知眼属缘乃至名终日名犹为无名也。下第二明眼色既空心亦叵得。众生不达着之无厌。
故言以斯空眼常看空色等也。下类释可知也。下约不住明空道理。而言一切诸法无住为性。非内非外。不在中间。然以凡不之流分别未除执。眼为内情定住其内。色为外尘定在于外。故今遍破眼不局内色亦非外。此虽破而不执。言而无当也。又中初牒。次释。后结释中有二。初明眼色无住故空也。第二明心是无为相违不有眼住于内等者。眼若有性则定住于内。色有自体则局在其外。然眼从缘起睹色便生。不定在内。则眼无自性。色亦无定。对眼为因。故知色无自体也。下第二明眼之与色若有自体者。则不藉缘生。故言眼是有作色亦有作也。心是无为不在有者。若谓心无所在定为无者。不应缘有而生。然既对境则生。不可为无。而不自起。何得为有。非有故言无。不欲是其无。非无故言有。不欲是其有。言无不滞。有论者不累无。是以心不有。不可谓之无。心不无不可谓之有。不有故心相都寂不无故理无不契也。是故下第三总结眼色但空也。又如一人随人见别不碍。于心色非定有。心不定无好丑状貌。余人不改色。复不无心非是有色之与心空无有无。一切分别迷不相应。所以虚通无碍也。自下大文第二举喻彰法。又中有三。初明炎随阳于以水无实。第二如凡夫已下举梦所见究竟是空。第三若色已下广引众喻以通观门。
前中初喻。次合喻。中初明炎随心变显现以水。愚者不知自心现故走而向之。圣济其浊水。从心生似而不实。逼之则无安可得乎。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无始已来妄习名言重。自心识了随重变显现似尘。而复不知似而无实。炽然贪求造业流转。故言如炎似水。乃至转近转灭也。下第二明智者呵责息其妄念也。下明合喻。色法似有状如灾水。愚者谓实妄生追求。色从心现。体性自空。唐劳疲极。竟无所获。故言色亦如是。凡谓有实乃至转推转减也。下合上智者呵责。诸佛菩萨了知色性体空证之相应。如炎边经者。见彼凡夫贪求妄色愍而呵之。明阴从缘生都无实法。但唯是似诳或愚夫。
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