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下第二以明发起序。就中有二。初宝明陈昔蒙记请而立名因缘。第二如来正道也。而中有三。初承力清而彰己积习所依。言承佛威神者。圣德尊高辄难启问。自非降神下被。无由直请也。燃灯佛者。标其授记之尊。出家学道。正明又植善本也。世尊即授下第二明记所立名。尔时宝明下第三问名字所由。但宝明今问多为审定其理证成已解。又为请首因弘至道。望与时众共闻深法。故言云何授我号为宝明乎。下答中。初文外略。明燃灯世尊立名远意。第二就文分别。即明释迦正答。言远意者。但宝明历待先佛。功行不亏。今奉释迦将邻道记燃灯佛。为遣立所得心假名字以导。如如故复为之彰号。先圣远意既存斯旨。今佛释迦述而不作。还就其所立广明性空。语破其心事同慈氏。蒙记一生当得阿耨菩提。净名广问为用何生得授记乎。乃至言如者不二不异。
云何独授。仁者当得菩提也。就文分别者。于中有二。初明为说敕听思定谛。谓审谛听。若不审则有谬闻之过。闻之不思。便有退。解之真思而不念则文义俱丧。良以思而念之则文义并存。听无不审。则闻而不谬。故敕谛听。善思成念之也。下第二明其说意。于中有三。初明圣心等被普洽时机。二说斯决定。下明所说法。言大乘者。如起信论说。大义有三。谓体相用也。三世诸佛之所游履运苞众圣。圆成极果。名曰大乘也。三明众心忻贺。专心顶受。奉教而听也。上序分又记。下第二次明正宗。但众生招品万殊。藉悟多端。大悲俯应。说有两会不同。文中有三。初从此文终至世尊伤叹已来。正为此土及余方机缘已熟者。初会说法。第二于是东方已下。次为宝至世界普光大众。第二会说。第三佛说经已普光得忍下。明二出时众闻法获益也。前初会中文有四节。
初正酬宝明所请。第二菩萨欲得阿耨菩提已下。因言显理。广明十八界空。第三一切众生欲得菩提已下。劝近善友。第四于是已下宝明大众闻法庆喜也。良以众生无始已来寻名执义。起或为业。轮回生死。尔来不息。自非专修正观。冥心至理善友良缘义无得返。所以劝观名义性空并近善友也。初文有二。初正说名字空义。第二作是观下明观之利益。初文复二。初正劝观。第二善男子若名字已下。次劝舍着。前文有三。初劝。次观。第三结也。初云且观者。将以如通圣凡穷上。所以前观佛名。后方类释也。下正观中初明名不定有二。明非无但名无自体托法而生。若有而为实者。直说食名闻便已足。何待进而方饱。故云说食与人应得充饱也。下第二明非无者。上辩名依义立。不可为有此。明义复依名。不可为无也。文中初明佛智穷原。言不空者。若名字定无空记何为故。言若字无者。不授我记及汝名也。二若名字定无便无授者。不应得佛。然昔蒙受记。今登正觉。宝明名字目义非虚。何得定无。故云如无授者我不应得佛也。第三总结云。当知字句其以久如者。论实夫如也。不二不异。异便定意二即定无。良由非定有故。随目何义不异。
第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