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西塘感症(下)
感症兼病
本是感症。而兼有他病。丹溪先生所谓杂合病也。其治之即当稍变感症成法矣。用载之篇末。以成一家之言。
如挟饮食。嗳气酸臭饱胀者。初起平胃散二陈汤主之。见风症者。配发散药一二味。如升柴薄荷叶。太阳症见者。加羌防。恐太燥。去苍术。见热症者。配酒芩连。口干者。合白虎。作呕者。加浓朴。如经发表多。而壅热通红。气粗。脉牢实。神思昏沉。胸前按之微痛者。视其微甚。用逍遥散。加熟地四五钱至一二两。或本方合小柴胡。
平胃散
苍术(米泔浸炒)浓朴(姜汁炒)陈皮甘草(各等分)
二陈汤
半夏(制)茯苓陈皮甘草(各等分)
加生姜大枣。
如见鼻塞头痛发热。或中脘痞满。呕逆恶心。或痰饮凝积者。参苏饮主之。
参苏饮
前胡(佐)葛根(臣)半夏(制臣)茯苓(臣)陈皮(臣)甘草(佐)枳壳(麸皮炒佐)桔梗(佐)苏叶(君)人参(君)木香(使)生姜(引)大枣(引)
人参木香二味。进退用之。见阳明症者。合白虎。
有一种内伤元气不足之病。其人必元气素弱。或作劳辛苦。或因饥馁受亏。或因色欲过度。外症身热。自汗体倦。手足心热。忽时作寒。口不知味。出言懒怯。脉虚大无力者。补中益气汤主之。有一种大虚致感。先以归脾饮补之。待虚回后清邪。
补中益气汤
人参黄当归白术广皮甘草升麻柴胡
加生姜大枣。
此方俱用轻剂。分量极少。总看病之微甚。为药之多寡可也。六要黄一钱。人参病甚者一钱。炙草五分或七分。归术各七分。陈皮五分。升柴二味酒炒。各三分。多汗蜜拌炒。(此方如气血大虚者。参术归草可加至数钱之多。不可拘泥。)
见头痛项强太阳症者。配羌防。挟饮食者。配朴半。往来寒热者。配黄芩。热甚者。合白虎。病久虚而邪不得汗解者。配益母草红花酒芩连。舌胎干燥黄焦。热甚挟虚。而津液不得上行者。本方合白虎。
归脾饮
人参(君)黄(臣蜜炙)茯神(臣)白术(臣)甘草(臣)枣仁(炒研臣)当归(君)远志(佐)龙眼肉(使)煨姜(引)大枣(引)
挟火者。配黑山栀牡丹皮。甚者配酒黄连。名加味归脾饮。
有一种中暑症。自汗背寒面赤。面部必通红紫胀。眼白必黄。或兼头痛气粗。发躁狂乱。审知阳明的确。用白虎汤。(倘脉不洪大。无消渴。恐白虎汤难投。如脉洪消渴悉见。当有背寒目黄。亦宜桂枝白虎。或加苍术可也。否则不如东垣清暑益气为稳。
有一种头痛妄言。两胫逆冷。胸腹满。多汗。其人常伤于湿。因而中暑。名曰湿温。其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
治在太阴。不可发汗。白虎加苍术汤主之。保命云。立夏之后。至立秋处暑之间。伤寒者。身多微凉。自汗。四肢沉重。谓之湿温。苍术石膏汤主之。(即白虎加苍术汤。或先用人参白虎数剂。湿温一症。极不易治。清之则邪益陷。燥之则津即槁。补之助桀为虐。必纠缠生变耳。近代温病条辨之三仁汤。法极精妙。盖专究三焦立法。较白虎苍术六经法。更胜一筹矣。)
苍术石膏汤
苍术(佐)石膏(君)知母(臣)甘草(使)
如夏月坐凉亭水阁高堂大厦中纵食瓜果生冷。亦能中寒。不可泥于盛夏。禁用热药也。附子理中汤。(大顺散冷香饮子。并皆佳妙。)
有夏月因劳役。饮食失节。又伤冷冻饮料得疾。右三部沉细而微。太阴症也。左三部微浮而弦。虚阳在表也。身体沉重。四肢逆冷。自利清谷。引衣自覆。气难布息。懒于言语。此脾受寒湿。中气不足也。法当用四逆汤。但内经有用热远热之戒。是宜从中治。中治者温之也。钱氏白术散加升麻主之。一再服后利止身温神出。可用异功散治中汤辛温之品二三剂。
附子理中汤
附子(臣)人参(君)白术(臣)干姜(炮佐)甘草(炙佐)生姜(使)大枣(使)
钱氏白术散
人参(君)白术(君)茯苓(臣)甘草(炙臣)藿香叶(佐)木香(使)葛根(佐)
治中汤
陈皮(佐)青皮(佐)人参(君)白术(臣)干姜(炮使)甘草(臣)
第4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