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医宗己任编>第38章

第38章

湿毒气盛者。下利腹痛。大便如脓血。或如烂肉汁。宜地榆散。黄连阿胶汤(此条当入痢疾条中看)有内不大满。犹生寒热。未可下而便下之。内虚热入。挟热自利。脐下必热。大便赤黄色。及下肠间津液垢腻。名曰利肠。宜白头翁汤。黄芩汤。又有不大便五六日。以药利之。利遂不止。用极热剂乃止。(上条因失表以致利。此则因误下而得利者。而下后之利。又有寒热不同。法当分治。如此可见辨症宜精晰也。)外热内烦。下利上渴。或痞或痛或呕。常法多用黄芩汤。不若生姜泻心汤之当。(症兼痞痛呕等。则黄芩汤自非对症矣。)凡下利不可发汗。盖利下由内虚。若发汗则内外皆虚。变症蜂起矣。(先哲格言。不易多得。)
理中汤
人参(君)白术(臣)干姜(佐)甘草(使)
白通汤
葱白(使)干姜(臣)附子(君)
黄芩汤
黄芩(君)芍药(臣)甘草(佐)大枣(使)
白头翁汤
白头翁(君)秦皮(臣)黄柏(佐)黄连(使)
人参三白汤
人参(君)白芍(佐)茯苓(臣)白术(臣)生姜(使)大枣(使)
五苓散
猪苓(佐)泽泻(佐)茯苓(臣)肉桂(使)白术(君)
小青龙汤
麻黄(佐)细辛(使)干姜(佐)芍药(臣)桂枝(君)甘草(臣)五味(使)半夏(君)
地榆散
治伤寒热毒不解。日晚即壮热。腹痛。便利脓血。
地榆(君)犀角屑(使)黄连(臣)葛根(臣)黄芩(佐)栀子(佐)
上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入韭白五寸。(薤白尤妙)同煎温服。
黄连阿胶汤
黄连(君)阿胶(臣)黄柏(佐)山栀(使)每服四钱。
生姜泻心汤
生姜(君)人参(臣)甘草(佐)黄芩(使)半夏(臣)黄连(佐)干姜(使)大枣(引)
按口渴语自利。本阳明太阴之症。缘六经只列阳病。而不及阴症。又无救败之方。今此阴阳坏症俱具。则正所谓变也。
有饮食尚在胃口。未当下而早下之。成结胸者。倘脉虚质弱。不可更下。(故知未经下者。症虽满闷。尚为在表。非结胸也。)结胸欲绝。心膈高起。手不得近。用大陷胸汤。不瘥者。此是下后虚逆。气已不理。而毒复上攻。气毒相搏结于胸者。用枳实理中丸。自安。胸中虽和。伤寒未退。必有正便。候日数足。以法去之。戴院使曰。有寒实结胸。虽痛而无烦躁等症。此因下后虚逆。寒气独结。宜理中汤。加枳实半钱。茯苓一钱。
大陷胸汤
大黄(君)芒硝(臣)甘遂(佐)
枳实理中丸
枳实(臣)茯苓(佐)白术(臣)人参(君)甘草(佐)干姜(使)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子黄大。每服一丸。热汤化下。连进二三服。胸中豁然。渴者加天花粉一两。自汗者加牡蛎过二两。下利亦加。
有下早成结胸症。见微热神昏。口干微渴。舌兼燥或殷紫色。大便溏泄时至。此谓傍流。乃热结于中。逼注大肠非关脾也。养阴滋血药中。须加黄芩知母。又必合白虎用石膏。傍流方止。止后数日。方得正便而愈矣。(中者胃也。故宜用石膏。已经误下。必伤胃阴。故宜用滋阴。)
兼有小便秘者。热解自通。切勿用木通车前等利水药。利水阴阳易竭。为不可救也。(自利症云发汗则内外皆虚。此症则云利水则阴阳易竭。皆是不刊之论。)有伤寒热甚。失于汗下。唇焦舌燥。能饮水。大便秘硬。小便赤涩。时有稀粪水利出者。此内有燥矢结骤。乃旁漏之物。非冷利也。再审有矢气极臭者是也。其脉虽沉。切之必滑有力。或时躁热。不欲衣被。或扬手掷足。或语有力。此阳气亢极。轻者人参白虎汤。或小柴胡合解毒汤主之。内实者须下之。有潮热者大柴胡加芒硝。
初病身热头痛。稍久大便秘。小便涩。或畏热喜冷水。或扬手掷足。烦躁不得宁。语昏愦而厥。此阳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