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伤寒心法要诀>第12章
往来寒热如疟寒热
往来寒热少阳证,寒热相因小柴胡,如疟寒热三五发,太阳麻桂等汤除。
(注)寒而热,热而寒,寒热相因不已,故名曰往来寒热,为少阳主证,宜小柴胡汤。
寒热而有作止之常,一日一次,或隔日一次,谓之疟,属杂病也。寒热而无作止之常,日三、五发,谓之如疟,属太阳经未尽之表邪也,宜麻桂各半汤。若热多寒少,宜桂枝二越婢一汤。若有汗,宜桂枝二麻黄一汤。若无汗,亦宜麻桂各半汤。此皆治太阳未尽之微邪法也。
目眩耳聋
少阳目眩神自正,诸逆昏乱不能生,重蝎耳聋湿温汗,不语面色变身青。
(注)目眩者,目黑不明也。耳聋者,耳无所闻也。皆少阳经主证,非死候也。其目之明,其耳之聪,神自完整。若因三法失宜,致诸变逆坏证,目眩而神昏言乱,乃神散气脱之候,故曰不能生也。若因误发湿温家汗而不能言语,耳聋无闻,身青面色变者,名曰重,亦死证也。
腹满痛
腹满时痛不足证,腹满大痛有余名。误下邪陷太阴里,汗热便硬转阳明。
(注)腹满时痛为不足,桂枝加芍药汤,不愈,用理中汤。腹满大痛为有余,桂枝加大黄汤。此皆误下邪陷太阴之里证也。若潮热自汗,大便硬,则为太阴之邪转属阳明也,宜大承气汤。
吐证
中寒吐食不能食,不渴而厥吐寒虚,得食吐渴火为逆,饮吐相因水病居。
(注)中寒吐食,谓中寒吐食不能食也。凡不渴而厥吐,是寒虚吐也,宜理中、吴茱萸辈。凡渴而得食即吐,是火吐也,热实宜黄连解毒汤。热虚宜干姜黄连黄芩汤,或竹叶石膏汤。渴而饮,饮而吐,吐而复渴,水逆病也,宜五苓散。
热利寒利
热利尿红渴粘秽,寒利澄清小便白,理中不应宜固涩,仍然不应利之瘥。
(注)自利不渴者,属太阴寒也。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此以渴辨寒热也。小便黄赤,秽气稠粘者,皆热利也。小便清白,澄彻清谷,皆寒利也。热利有表证,轻者升麻葛根汤,重者葛根汤汗之。有里证者,量以三承气汤下之。无表里证,轻者宜黄芩汤,重者宜葛根黄连黄芩汤清之。寒利宜理中汤温而补之。若服理中汤不应者,此属下焦滑脱,宜赤石脂禹余粮汤固涩。仍然不应,此为清浊不分,水走大肠,宜五苓散或猪苓汤利之,可瘥也。
但欲寐
行阴嗜卧无表里,呼醒复睡不须惊,风温脉浮热汗出,多眠身重息鼾鸣。
(注)行阴欲寐嗜卧,少阴证也。若欲寐嗜卧无表里证,身和脉小,知已解也。然解后之睡,呼之则醒,醒而又睡,是阴气来复,非阴盛困阳,不须惊也。风温亦欲寐多眠,则有脉浮发热,汗出身重,鼻息鼾鸣之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