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伤寒说意>第36章

第36章

发黄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谓太阴脏证。太阴湿土,为表邪所闭,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湿随便去,则不当发黄。此是脾阳未衰,至七八日间,虽见太阴自利之证,必当自止。以脾家内实,腐秽不容,当后泄而去,非自利益甚之证也。
若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是湿无泄路,瘀而生热,宜茵陈蒿汤,泻其湿热也。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以木主五色,入土化黄,土湿则木郁,木郁于土,必发黄色,宜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外泻皮毛而内泻湿热也。若伤寒身黄而发热者,是瘀热之在表也,宜栀子柏皮汤,清表中之湿热也。
若伤寒发汗之后,身目皆黄,则是湿寒而非表热,以汗则热泄故也。此慎不可下,宜用温燥之药也。
茵陈蒿汤八十
茵陈蒿二两/栀子十四枚/大黄七钱,去皮
水十杯,先煮茵陈,减六杯,入二味,煎三杯,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矣。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八十一
麻黄七钱/生姜七钱/甘草三钱五分/大枣十二枚/杏仁四十枚
连翘七钱,用根/赤小豆一杯/生梓白皮三钱
水十杯,先煮麻黄,去沫,入诸药,煎三杯,分温三服,半日尽。
栀子柏皮汤八十二
栀子十五枚甘草三钱五分/黄柏皮三钱五分
水四杯,煎杯半,分温三服。
伤寒说意卷九
少阴经
提纲
少阴从君火化气,其经起足小指,走足心,行内踝,贯脊,上膈,入肺中,循喉咙而挟舌本。太即经病不解,自表传里,以至阳明、少阳、太阴,五日则传少阴之经。但传少阴之经,不入少阴之脏,此阳之不衰,阴之非盛者,阴盛则自经而入脏,不化气于君火,而化气于寒水。盖少阴一气,水火同宫,病则水胜而火负,故第有癸水之寒,而无丁火之热。阳亏阴旺,死灰不燃,是以脉沉细而欲寐,体踡卧而恶寒也。
少阴连太阳经证
少阴水脏,病则脉沉而恶寒,若始得之时,脉已见沉而反觉发热者,是少阴脏病而太阳经证未解也。宜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散太阳之经,附子温少阴之脏,细辛降肾气之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