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痧疹辑要>第13章

第13章

疹子收后,身有微热者,此虚热也。不须施治,待气血和畅,自然退去。若热太甚,或日久不减,以柴胡麦门冬散。甚则以黄连解毒汤(方见前)合人参白虎汤(方见前),与前方相间服之。如发枯毛竖,肉消骨立,渐渐羸瘦者,柴胡四物汤主之。
柴胡麦门冬散柴胡(五分)、甘草(二分)、麦门冬(八分)、龙胆草(三分)、人参(半钱)、玄参(半钱)上锉细,水煎服。
柴胡四物汤、治疹后余热。
柴胡、麦门冬、淡竹叶、当归身、川芎、生地黄、白芍药、地骨皮、人参、黄芩、知母上锉细,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疹后热不除,忽作搐者,不可与急惊风同论,用导赤散加人参、麦门冬送服安神丸。小便清者可治,短少者不可治,宜服抱龙丸。
导赤散、治心热发搐。
生地黄、木通、甘草(炙,各等分)上锉细,加淡竹叶七片,水一盏,煎七分,去渣,温服。(一方加人参、麦门冬)安神丸当归身、麦门冬、白茯苓、黄芩、甘草(各半两)、朱砂(一两)、龙脑(二分半)上为末,汤浸蒸饼和、猪心血捣匀,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灯芯汤下。
抱龙丸、(又名琥珀抱龙丸)、治痘惊。
真琥珀、天竺黄、白檀香、白茯苓、人参(各一两半)、粉草(去节,三钱)、枳壳(麸炒,一两)、枳实(麸炒,一两)、辰砂(水飞,五两)、金箔(一百片,筛)、山药(炒熟,一两)、胆星(一两)上各取细末,再筛和匀,每药一两,取新汲水一两,重入乳钵内杵匀,丸如弹子大,阴干,勿用日晒,(晒)则燥裂矣。每服一丸,薄荷叶煎汤化下。
凡疹后牙根黑烂,肉腐血出,臭息冲人者,曰走马疳,马鸣散主之。若面颊浮肿,环口青黑,颊漏齿脱,唇崩鼻坏者,死证也。如唇口多疮,其声嗄哑者,曰狐惑,以化、丸主之。更烦躁昏闷失声者,死证也。
马鸣散、治走马疳良方。
人中白(即溺桶底白垢也,以物刮取,用新瓦盛之,火、过如白盐乃佳,半两)、马鸣退(即蚕蜕纸也,火烧过,二分半)、五倍子(生,一分。另用一分,同矾、枯)、白矾(二分,捶碎。另取五倍子一分,入矾干内,以火、枯)共为细末,用浓米泔浸,洗净拭干,以此药敷之。
化、丸蜀椒(取开口者,炒去汗,二分)、黄连(半两)、苦楝根白皮(阴干,二分)共为末,用乌梅肥者七个,艾汤浸,去核,捣烂和丸,艾汤下。
疹后泄利日久不已者,曰休息痢。不可妄施涩剂,以成霸功。宜黄芩汤(方见前)合天水散(方见前),与香橘丸相间治之。若呕吐不能食者,名噤口。更肠滑不止,或下鲜血,或如尘水者,皆死证也。
香橘丸木香(半两)、黄连(一两,以吴茱萸五钱同炒,去吴茱萸不用)、石莲子(取肉二钱半)、陈皮(半两)上为末,醋调神曲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陈仓米汤送下。
疹子收后微咳者,此肺气未平也,不须调治。若咳转甚,喘气逆气,发则连绵不已者,此肺中伏火,金虚叶焦,故咳也,宜人参清膈散主之。身热者,麦冬清肺汤主之。若咳久不止,面浮目胞肿,胸高而喘,息则耸肩,血自口鼻出,面色青或赤,鼻燥昏闷,摇头摆手者,皆死证也。
人参清膈散、治肺热鼻干,涕唾稠粘。
人参、柴胡、当归、白芍药、知母、白术、黄、(炙)、地骨皮、紫菀、茯苓、甘草、桑白皮、桔梗(各五分)黄芩(二分半)、滑石(七分半)、石膏(七分)上锉细,加姜如钱大三片,水一盏,煎七八分,去渣,食后温服。
麦冬清肺汤、治疹后咳嗽不止。
天门冬、麦门冬(各去心)、知母、贝母、杏仁(去皮尖,炒,研)、地骨皮(各等分)共锉片,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
疹家通禁鸡、鱼、炙、、盐、醋之类。直过七七之后,方可食之。惟宜食淡,不可纵口,致生他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