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日本访书志>第45章

第45章

今本《汉书?地理志》蜀郡湔氐道注:江水过郡七,行二千六百六十里。识者知其误。赵一清得见宋本,云是过郡九,行七千六百六十里。《说文系传》引《汉志》亦与宋本合。而又杂引近代人之说,以后世计里,强合汉代,谓宋本亦未合。
今按:此书第五卷手阳明,外合于江水,内属于大肠。注:江水出蜀岷山郡升迁县东南,流入海,过郡九,行七千六百六十里也。亦与宋本《汉志》合。是宋本是而今本非,无可疑者。附记于此。
又按宋高保衡、林亿等《重广补注黄帝内经序》云:隋杨上善纂而为《太素》时,则有全元起者始为训解.是《医史》、《医统》致误亦由高保衡等。又按《南史?王僧儒传》有侍郎全元起,欲注《素问》,访以砭石语。汲古本误全为金.则全元起亦非隋人,附订于此。
余又得影钞本十部,仍装为卷子,有锦小路印.按锦小路为日本旧诸侯,藏书最富,在小岛学古之前,是此书影钞不自学古始。
《黄帝明堂》一卷卷子本
首题通直郎守太子文学臣杨上善奉敕撰注,前有自序,云:是以十二经脉各为一卷,奇经八脉复为一卷,合为十三卷。今仅存第一卷耳。按:《旧唐志》有杨上善《黄帝内经明堂类成》十三卷,此无类成二字,然必一书也。森立之《访古志》云:此书宝素堂藏,余所得即小岛学古本,用油素双钩,字体精整,想见原本犹是唐人手笔。卷末有永仁中丹波长高题识五条,亦与《访古志》合。森氏称:其体手太阴一经,自肺藏形象以至经行腧穴,纤悉具载。更有注文解腧穴名义及主治病症,极为精审,实系《千金》、《外台》所不有。森氏精医术,博极群书,所言当不诬。原本篇幅过高,不便为摺本,乃仿宋刻字体版以饷世。其中讹字悉仍其旧,精斯术者,自能辨别。至杨上善相传为隋人,余考《唐六典》:魏置太子文学,晋废。后周复置,又废。唐显庆中始置。然则上善本唐人,故《隋志》不着录。详见余《内经太素》跋文。
《千金翼方》三十卷校元本
日本文政己酉从元椠摹刻本。其原本系多纪氏聿修堂物,今未知所在。此本系小岛尚质以初印本朱校于界栏上,盖据宋本、元本、明王肯堂校刊本及《新修本草》诸书合校者,自丁亥讫己亥首尾十二年始成,其精核可想。
又按:森立之云《翼方》初拟附《考异》二卷而未成,当即以小岛校本为之也。
《千金方》一卷日本刊本
日本天保三年摹刻,盖据旧钞本入木,书法亦古雅。首题《千金方》第一并序,下题处士孙思邈撰,序后一卷子目及本文俱接书,盖据卷子本体式。卷末有正和四年和气嗣成题识。以下其家数世均有跋语下至观应亡子德、建治、正安、建武、延庆、康正、永正、天正三年止。据丹波元坚序,称为遣唐使人所赍回,定为真人原本,未经林亿校定者,惜只此一卷。按黄氏士礼居有此书残本,存第一至第五、第十一至十五、第二十一至三十,共存二十卷;其馀以明刻补之,仍缺第二十卷。据其所跋,亦是真人原本,未经林亿改纂者。盖孙氏原书名《千金方》,林亿等校本名《千金备急要方》,固自不同也。
《神农本草经》三卷汉学堂黄奭辑本
案此本与孙氏《问经堂丛书》本全同,唯卷末多《补遗》二十二条。考孙氏自序,于此书源流甚晰,不应是窃人之书。黄氏辑逸书至二百八十条,亦不应攫人之作以充数。而卷末二十二条,非平日用力此学亦不能得也。疑黄氏辑书时,但就孙本较核,及书成,又得二十二条于孙本之外,故附刻其末,然不应没孙氏名而直署己作。又《本草》目录明载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二卷,孙氏失采,而黄氏亦不遵之,至金山顾氏始为拈出。《补遗》二十二条,大半是《证类》黑字,唯引《续博物志》一条,疑是序例佚文。
《神农本草经》五卷日本森立之辑本
森氏为日本医官,又精考证,此所辑《本草经》三卷,《考异》一卷据其自序及《考异》,引证之博,决择之精,远出孙、顾二本上。唯所录上品一百二十五种,中品一百一十四种,下品一百一十八种,盖不信李时珍《纲目》所载目录,而别据《千金方》、《医心方》、《新修本草》、《和名本草》等书,以为根源之古,然显与本《经》三百六十五种之数不合,森氏亦不言其所以然。又孙氏所辑《药对佐使》之类,固为庞杂,而所辑佚文十二条,顾氏又多四条,森氏未见。当是序例中语,森氏概不之采,恐亦未必隐居之旧也。
《经史证类大观本草》三十一卷元刊本
元大德壬寅刊本,不附寇宗奭《本草衍义》,避孝宗《嫌》名,盖原于宋刻,为慎徽原书。按此书有两本:一名《大观本草》,三十一卷,艾晟所序,刻于大观二年者,即此本也;一名《政和本草》三十一卷,以第三十一卷移于三十卷之前,合为一卷,而删其所引十六家《本草义例》,最谬。政和六年曹孝忠奉敕校刊者。二本皆不附入寇氏《衍义》。至元初,平阳张存惠重刻政和本,始增入《衍义》及药有异名者,注于目录之下。首有木记,称泰和甲子下己酉冬南至晦明轩记,钱竹汀考为元定宗后称制之年,其说至确。《提要》以为金泰和刻本,误。余别有详考,载入成化刻《政和本草》之首。至明万历丁丑,宣城王大献始以成化重刻政和之本,依其家所藏宗文书院《大观》本之篇题,合二本为一书,卷末有王大献后序,自记甚明。并去政和本诸序跋,独留大观艾晟序及宗文书院木记,按其名则大观,考其书则政和,无知妄作,莫此为甚。又有万历庚子巡按两淮盐课御史彭端吾据王本重刊,并去艾晟序、宗文木记。《提要》所称大德本及钱竹汀所录皆是此种。《提要》见此本亦增入《衍义》,遂谓元代重刊,又从金本录入,而不知大德原本并无《衍义》也。又有朝鲜国翻刻本,一依宗文本,不增改一字,较明人为谨饬焉。此书集《本草》之大成,最足依据。至李时珍《本草纲目》,颇伤庞杂,不为典要。顾《大观》、《政和》两本糅杂不清,前人未见古本,多不能分别,故为之详疏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