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日本访书志>第14章

第14章

《广韵》五卷明刊本
标题亦改司法为司马,与元至正本同。序后木记云弘治辛酉刘氏文明书堂新刊.四周双边,匡廊亦与至正本不殊,但字体略大,其中正俗文字不一。然其避宋讳处,宋、元本同,知其亦翻旧本,非重书上木也。首册书眉有日本人以他本校字,往往此本为是。此余所得旧本《广韵》之第六册,旧系日本寺田弘所藏,有读杜草堂印记。
《广韵》五卷明刊本
标题改司法为司马,与元至正本同。序后木记云永乐甲辰良月广成书堂新刊.行款匡廊亦同至正本,而字体稍宽博,文字亦有异同。避宋讳处则皆与宋、元本同,则亦据旧本重翻者也。每卷有释意芳印,第一册有多纪氏印.按多纪亦称丹波元坚,字芷庭,三世为医,博通典籍,收藏极富。此本每卷签题分书孙愐广韵,当是多纪氏之笔。盖彼国人亦疑此为孙书也。

《集韵》十卷宋刊本
缺首卷。枫山官库藏本。篇幅甚大,高约九寸,阔约一尺二寸。每半叶十行,行三十一二不等。余从修史官岩谷修借出,使日本人高根虎松以曹刻本校一过,而手摹卷后跋四叶,刻期缴还。今据马远林汲古影宋本对勘,十合八九。唯汲古本每半叶十一行,则与此本非出一源。又陈颂南云:宋本'十四贿'以'梁益谓履曰〈屐,秃代支〉'六字缀于'隧'字注。曹本无此六字,而空白二寸弱。高根校本亦未填补。岂原本亦如曹刻与?抑高根之疏与?惜当时匆匆未能手勘之也。至颂南所举十四太之脱文,此则一一皆具。又曹刻本宝元二年奏,脱圣聪以下七行半,一百二十四字。又脱宝元二年丁度以下官衔一叶,又脱庆历三年章得象以下官衔一叶,汲古本与此本皆有。唯汲古本章得象以下有恭惟云云至书籍止。以下缺烂。此本则自章得象以下并无文字,而别有淳熙乙巳田世卿跋一叶。是知汲古祖本是庆历本而有修板以板心有重刊字样。此本则淳熙重刻本也。丁度、章得象两叶官衔俱已见蒋光煦《东湖丛录》,兹不赘记。特录田世卿跋于左。
世卿旧闻《集韵》收字最为该博,搜访积年,竟未能得,皆云此板久已磨灭,不复有也。世卿前年蒙恩将屯安康,偶得蜀本,字多舛误,间亦脱漏。尝从暇日委官校正,凡点画错谬者五百三十一字,其间湮晦漫不可省者二百一十五字,正文注解脱漏者三十三字,继得中原平时旧本重校,修改者一百五十五字。旧本虽善,而书字点画亦有谬误,复以《说文》、《尔雅》等书是正,改定凡五百一十五字。因令锓板以广其传。自淳熙乙巳九月至丁未五月,仅能毕工,亦庶几不作无益害有益之义也。武功大夫高州刺史充金州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田世卿谨跋。
《礼部韵略》五卷影宋元佑刊本
《礼部韵略》,宋元佑五年官刊本,首列元佑庚午礼部续降韵略条制,即《提要》称博士孙谔所上者,凡四叶。每半叶十二行,行二十一字,摹写精整,想见原刊之善。卷首题《礼部韵略》第一卷.中每有两音之字,则圈记之。第五卷后,载《贡院条制》.名讳至哲宗止。后又有中书门下丁度等劄子,有今将旧本看详云云,盖丁度等重修此书之劄子也。晁公武所云丁度撰,盖即据此本。然实非丁度所创始。劄子后附《条制》二叶,末题景佑四年六月.案此书今时着录家只有欧阳德隆之《押韵释疑》及紫云山民郭守正增修本,而当时原书竟不可见。此则的为元佑官刊正本,尤可宝也。《提要》着录,系钱保赤影宋本,当无丁度劄子,今录于后:中书门下牒刊修《广韵》所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尚书、刑部郎中知制诰丁度等劄子奏,昨奏敕详定刊修《广韵》、《韵略》所有《韵略》今将旧本看详,其间文字多无解训,并疑混声及重叠出字,不显义理,致误举人使用。今取合入诗赋使用声韵要切文字,重修《韵略》。除义理灼然可晓,更不解释外,于逐字下各着训说,或引经史为证。又有独用韵苦窄者,难为着撰声律文字凡一十三处,并取有唐诸家韵本详据,许令附近通用。其疑混声及重叠出字,各许依本字下注解使用。上件《礼部韵略》并删定,附《韵条制》,谨先写录进呈。如可施行,欲望却降付刊修所镂板讫,送国子监印造颁行,取进止。按所云牒刊《广韵》所者,盖并《广韵》刊书所也。以下附《韵条制》,文多不录。
景佑四年六月日牒礼部侍郎参知政事石、吏部侍郎参知政事程、户部侍郎参知政事韩、户部侍郎平章事陈、门下侍郎平章事王。是书收字既狭,解释尤简,其习见之字或但有反切,且有一字不注者。盖其初就《广韵》删其不经见之字,其一字数音,间有收入,全为举人场屋之用,故称《韵略》。其不直用《广韵》者,缘欲考其所学,厥后因一字重叠收入者无训解,乃为之注释。又以韵窄十三处,许令附近通用,此丁度景佑所详定者。又其后孙鄂等以其明见经传,而《礼部韵》不收,其一字两音者,亦不备,故又为之增添。至毛晃之《增韵》、欧阳德隆之《释疑》,则增字愈多,解释愈烦,然尚未并韵。未知何时并二百六为一百六韵,其官刊本必有条例,而今不传,其传者有刘文郁、刘渊等刊本,皆不言其并韵之故,然解释较毛、欧为略,当源于官刊本。至阴时夫之《韵府群玉》,则繁称蔓引,竟成类书。此《礼部韵》源流之大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