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这样如在梦中度日,不但心身劳瘁,而且一年纵有千元收入,每月纵有百元工资,也会完全花光。不幸一旦家产收入之源断绝,或工薪无着,就只好没精打彩,垂头丧气,此时家里只剩下无用的杂物,身上却染有奢侈的恶习。与其说这样的人可怜,不如说他是一个蠢才。建立家产的目的本来是为独立生活打下基础,不料虽然身心交瘁,却因处理失当,而受了家产的制驭,失去独立的精神,真所谓本欲求之反而失之。我们并非称颂守财奴,不过认为用钱应该得法,希望人们能制驭金钱而不为金钱所制,丝毫不要损害精神的独立罢了。
论思想和行动一致
议论与实行虽是两件事,但必须一致,这是一般人常说的话,但也只是一种议论,真能实行的究竟很少。所谓理论就是指心有所思,发之于言,笔之于书。在未发言和写出以前,只能说是思想或志愿,因此所谓议论就可以说是与外界事物尚未发生接触,存于内心,自由而不受限制的。至于实行则指心思表现于外,已与外物接触,采取了行动的。所以实行必然要受到限制,为环境制约而不能自由超越。古人区别这两种东西,或用言论与行为,或者说是志愿与成绩,现在一般人则简称言与行。
所谓“言行龃龉”就是指议论与实行不相一致;所谓“可使食功,不使食志”①,就是说“应根据实地的工作给予相应物品,至于其心何所思,既属无形,就难以对其心事作出赏赐。”人们常常说某人嘴很会讲,就是说他是缺乏行动的人,而有轻视之意。这大概是责备议论与实行不相一致,就是说议论与实行不可丝毫抵触,而应互相平衡。现在为了使初学的人便于了解起见,特采用思想与行动二语,将二者相辅相成方能有益于世的道理和二者失去平衡时就会发生的弊病论述如下:
①见《孟子·滕文公篇下》。——校者
第一、人的行动有大小轻重之别。演戏、求学都是人的行动;拉人力车、驾驶轮船、扶犁耕田、挥笔着书也都是人的行动。凡不愿作官而愿当学者,不愿拉车而愿学航海之术,不愿做农夫而愿着书,就是指人们辨明行动的大小轻重,舍其轻者小者而从事其大者重者,这是人间美事。其所以能够辨别,就全靠人的心思志愿。有了高尚的心志,才能成为高尚的人物,所以我说人们要有高尚思想,没有高尚的思想,就没有高尚的行动。
第二、人的行动不论难易,有的效用较大,有的效用较小。例如围棋和象棋并不容易下,研究这些技艺和运筹谋划之难与学习天文、地理、器械,数学无异,但其效用的大小却不可同日而语。凡能辨别有用和无用而从事有用工作,就是思想明白的人。所以说思想不先明确,则人的行动就会徒劳无功。
第三、人的行动应该合乎规律,必须认清行动的场所与时间。譬如宣传道德固属美事,但在欢宴时忽然提倡起道德来,却只会招人嘲笑。又如书生的激烈议论有时也很有趣,但在亲戚儿女欢聚一堂之际,听到这种激烈议论,却可以说是不合时宜。凡能辨别适当场所与适当时间,使行动合于规律,就是头脑清醒的人。如果盲目行动而头脑不大清醒,就好象蒸汽缺少调节机关,行船没有舵桨,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第四、以上说明行动时如果思想不大周到细致,就会发生弊病。兹从相反的一面来说,尽管思想高尚远大,如果没有实际行动,也是不对的。凡是好高骛远而缺乏实际行动的人往往心怀不满。这种人在考察世情而寻找工作之际,虽见有可做之事,但不符合心意,不愿从事。他们欲行其志而不采取实际行动,特别是不能承当时,却认为罪不在己而归咎他人,或者说“生不逢时”,或者说“天命未至”。好象天地之间无一可为之事,屏居独处,沉思郁闷。口出怨言,面有怨色,就好象周围都是敌人,天下无人关心他。这种心理状态又好比并未贷款与人,却怕人家不还。环顾今天的社会,儒者患无人了解自己,读书人恐无人帮助自己,做官的愁无进身之阶,商人怕生意不好,废藩以后的士族患无谋生之路,不在职的贵族怕人不恭敬自己,朝夕忧虑,闷闷不乐,觉得今天社会上这类不满意现象很多。这种心情,我们在日常与人交际时,察言观色就可以知道。能够议论风生,容貌开朗,胸襟愉快溢于言表的人世间殊不多见。我们经常看见人们发愁,很少有快乐的时候,从其外表看来,好象发生了不幸之事,等待人来慰问,大有令人怜悯之态。我想假如这些人安分守己,各干分内的工作,应可得到快乐的园地,事业也会日见进步,思想行动也应可以平衡一致。只因驰心外鹜,心志远远超过其行动,以一当十,得十求百,结果求之不得,徒生烦恼。就好象希望石刻的地藏菩萨有明快的灵魂,希望中风的病人增进神经的敏感,其心中的不满和不如意是可以想象的。
凡是理想过高,缺乏实际行动的人,有时会被人厌弃而陷于孤立。以自己的行动,同别人的行动相比较,本来自愧不如,但以自己的理想来观察别人的行动时,却感觉到大不满意,而自然产生轻视别人的念头。须知轻视他人亦不免被人轻视。互抱不满,互相轻蔑,终于不免招致怪物之讥,为社会所不齿。试看今日社会情况,有的是因为傲慢不逊而被人厌恶,有的是想出人头地而被人厌恶,有的是多求于人而被人厌恶,有的是诽谤别人而被人厌恶。这都是因为对人衡量失当,即仅以自己的理想为标准,对照之下,依凭想象来衡量别人的行为,致启被人厌恶之端,结果自避他人,陷于孤立的苦境。我要劝告后学青年,如果不满意别人的工作,最好想想自己干起来又将怎样。例如见人经商笨拙,就想想自己经商又将怎样。又如认为邻居不善持家,就想想自己管理这样的家计又将怎样。再如想要批判别人的着作,就想想自己执笔着书又将怎么样。他如批评学者,批评医生,都要想想自己如果当了学者、医生又将怎样。总之,无论事之大小,如果想批评别人的行为,就应当首先设身处地仔细想想。对于不同的职业,更应考虑其行动的轻重难易。对于不同的事务,亦应按照实际情况,把自己和他人的行动加以比较研究,才不会产生很大的错误。
第2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