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坌山:在彰化县北淡水城西。旧志:上有古铁猎,触之则病。通志:自干豆门穿港而西,山势雄伟,杰出于淡水港之东南。
大鸡笼山:在彰化县北海中鸡笼城之南。旧志:下有港甚宽广,可容巨舟数十。红毛尝筑城于此。山在港东,一望巍然,为全台祖山,凡往来日本洋船,皆以此山为指南。其西有金包里山,山背有二石对峙,曰旗杆石。又西有小鸡笼山,亦曰鼻头山,峻峙海滨,有石中空,曰石门。
山朝山:在彰化县东北。通志:自大鸡笼分支,东渡八尺门港,双峰遥峙,高不可极。山南为生番三十六社,居噶玛兰地,人迹罕到。其南为买猪末山。两山相去百余里。又南为哆罗满社山,东南为噶玛兰山。又南为黑沙晃山,为崇爻山,二山皆极高大,内有生番十社,亦人迹所不到。又南袤接凤山县之毗南谧山界。噶玛兰,旧作蛤仔滩,今改。
澎湖岛:在台湾县西大海中,西与泉州金门相望。唐施肩吾有澎湖诗。宋时琉球国在泉州之东,有海岛曰澎湖,烟火相望。元史:漳、泉、兴、福四州界内,澎湖诸岛与琉球相对,水至澎湖渐低,近琉球则谓之“落漈”,其水趋下不同,最为险迅。至元二十八年,闽人吴志斗言,欲伐琉球,宜就澎湖发船。明年,自汀州渡海伐之,不克,还驻澎湖。旧志:山形平衍,东西约五十里,南北约二十里,周围小屿颇多。自泉州府城东出海,三日可至。至元末置巡司于此。明洪武二十年,尽徙屿民,废巡司而墟其地。嘉靖中,海寇曾壹本、林凤等据为巢穴。万历二十年,以倭犯朝鲜,增设戍兵。三十七年,红夷一舟阑入澎湖,久之乃去。天启二年,有高文律者,乘戍卒单弱,以十余船突据澎岛,遂因山为城,环海为池,肆毒于漳、泉沿海之地,要求互市。巡抚南居益遣兵分三路进剿,大破其兵,乃复澎湖。议于稳澳山开筑城基,东西南各留一门,北设炮台。本朝顺治中,郑成功保据厦门,兼有澎湖。后取台湾,倚为重镇。设安抚司,领巨舰二百,精兵二万拒守。康熙二十二年,施琅帅舟师南征,抵八罩水,进攻澎湖,因风纵火克之。通志:澎湖岛,古称三十六屿,泛若水中之凫,下有三十澳。其最大而居中者曰大山屿,纵横各三十余里。屿之东偏日香炉屿,西偏曰雁净屿,曰沙墩屿,北偏曰奎壁屿。山外曰锭钩屿,产紫菜,曰鸡肾屿,曰员背屿。又北曰鸣屿,曰白沙屿。最北曰屈爪屿、吉贝屿。其最西有目屿。屿之东有姑婆屿、铁砧屿、土地公屿、金山屿、空壳屿。而正西为西屿、丁字门屿。稍北为镇海屿。东则大仓屿。西屿之后,有四角屿、鸡笼屿、桶盘屿、虎井屿。转而南,有花屿、草屿、大猫屿、小猫屿、南屿、头巾屿、八罩屿;屿周三里余,居民稠密。北为狗沙屿,相对为将军屿。稍西为岑圭屿,后为船帆屿、后埭屿。其南曰东屿平,曰西屿平,二屿居南屿之东,而平分一水,故名。其下流曰味银屿,曰钟仔屿。又东曰东吉屿,曰西吉屿,参其中曰锄头增屿。渡海者必由二吉以入,盖入台之指南也。总计屿实四十有五云。按奎壁屿,旧志作龟壁山。员背,府志作员贝,亦称湾贝。
小琉球屿:在凤山县南一百里下淡水南大海中。旧志:屿周二十余里。通志:突起一峰,盘郁苍翠,中无人居,多产椰子竹木,下多巉岩巨石,大舟湾泊甚难,盖凤山县之水口也。
浪峤南屿:在凤山县南二百四十里,一名琅峤山。旧志:自沙马矶头,一潮水可至,远视微茫,舟人罕至,土番所居,地宜羊,去下淡水三百余里,多瘴气。
南谧东屿:在凤山县南二百二十余里海中,去南谧三里许,为一方之蔽。土番至彼,见水中有果稻流出,而无从迹也。
北澎湖屿:在彰化县极北鸡笼城东北大海中。旧志:屿低平宽广,周约二十余里,其旁多溜,舟人惮之。
海:环台湾府境皆海。旧志:舟人渡洋,不辨里程,一日夜以十更为率。自鸡笼淡水舟行至福州港口五更,自台湾港至澎湖四更,自澎湖至泉州金门所七更;东北至日本国七十二更,南至吕宋国六十更,东南至大港二十二更,西南至南澳七更;皆就顺风而言。又自鸡笼而东南,约三更以外,便为下溜,舟不可至。通志:海居极东,月常早上,故潮水长退,视同、厦亦较早焉。初一、十六,潮满巳、亥,而竭于寅、申;初八、二十三,潮满寅、申,而竭于巳、亥。然南北亦有不同。从半线以下,潮流过北,汐流过南,与澎湖同;半线以上,潮流过南,汐流过北矣。海多飓风,最甚为台。土番有识台草,草生无节,则周岁无台,一节则台一次,多亦如之,无不验。
台江:在台湾县西门外大海。由鹿耳门入,各山溪之水汇聚于此。南至七鲲身,北至萧垄茅港尾。
冈山溪:在台湾县东南三十里,源出大冈山。红毛寮溪在县东三十里,源出深沟。二赞行溪在县南二十里,合冈山、红毛寮二溪,由喜树港入海,为台、凤分界处,溪北属台湾,溪南属凤山。
茑松溪:在台湾县北十里。上源有二:北源出县东北湖仔内山,曰咬狗溪,西南流;南源出县东柳仔林山,西流曰大目降溪,过大目降庄,北与咬狗溪合;经鲗鱼潭,又西经府城北,为茑松溪,又西入于海,亦曰大目溪。又县东三十里为卓猴溪,源出卓猴后山,合洋子港;县东十五里为许宽溪,流入鲗鱼潭;俱会于茑松溪。
下淡水溪:在凤山县东南三十里。旧志:自淡水社西流入海,旁多水田,利畜牧,亦名下湛溪。通志:源出东北大山,受巴六溪之水,西出而为西溪,又与赤山仔所受众流之冷水坑合,入于海。
力力溪:在凤山县西六十里淡水溪南。源出大山中,西南流经力力社北,又西南入海。
第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