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情如果说韩延寿错有四分的话,区区在下认为萧望之至少是承担百分之六十的责任。
而宣帝处理此事,明显偏袒萧望之,不免有失公允。况且韩延寿罪不至死,宣帝不念韩延寿治民之功,说他一句寡恩应不为过。当然,萧望之在这件事情的作为也相当令人不齿。
第二个枉死的是杨恽。杨恽因为在霍氏谋反案中有立功表现,被封为平通侯,并提升为中郎将。杨恽在中郎将任上,推陈出新一通改革,把手下的郎官们治理得井井有条。宣帝对他很是赏识,又将他擢升为光禄勋。
这个哥哥不但才能出众,还是出了名的重义轻利。他爹杨敞死的时侯给他留下了五百多万钱的家财,他分文不取,全部分给了杨家的族人。杨恽的继母没有生育,去世的时也给杨恽留下了好几百万遗产,杨恽更是把钱全部分给了他继母的兄弟们,自己还是一分不要。
那会没有遗产税,所以不存在杨恽为了避税而分钱的嫌疑。要说是做秀博名吧,没有必要把钱全分了,分个十万八万意思意思也就够了。因此可见,杨恽还真不是个重利的人。
要说杨恽做官那是廉洁公平,从分钱这件事情看德行也不错。再加上他爹当年是丞相,所以杨恽年轻时就名显朝廷。这样的人,难免有个恃才傲物的毛病,也不怎么听得进去反对意见,因此也容易不招人待见。
在这些杨恽不怎么待见,人家也不待见他的人中,有一个是太仆戴长乐。这个戴长乐是宣帝的老相识,宣帝还在杜县街上当无业游民的时侯就认识。
这个戴长乐有次代替宣帝去宗庙彩排祭祀礼仪,他扮演皇上。回来不免一通吹嘘:皇上命我安排祭祀,秺侯金赏给我驾车,怎么样,牛吧?
结果有人把他吹牛的话给告了,宣帝下令廷尉查查到底怎么回事。
戴长乐自然不爽,于是他怀疑是杨恽指使人告发的他。于是他派人费劲心思搜罗了一批杨恽平时说话做事不注意的地方,足足写了好几大篇,把杨恽也给告了。
按照杨恽的性格,要从他平时的行为揪出点差错来,随便一拎就一箩筐。
宣帝倒是一碗水端平了,把杨恽的事情也交廷尉查办。
那会的廷尉是于定国,办事干净利落。不几天给宣帝回话了:两个人的事情都查实,都有罪。
一个是老相识,一个是能臣,宣帝哪个也没有舍得杀,于是把杨恽免了官爵,戴长乐贬为庶人。
杨恽这个气啊,很无辜地丢了官爵。自然是很郁闷,对朝政颇为灰心,于是专心在家治产业,自娱自乐。
本来要一直这样,杨恽也能安稳地做他的土财主。富裕地度过下半辈子,但是人要是倒霉了,不是人找事,是事找人。
杨恽有个朋友安定太守孙会宗听说这些事情,写信劝杨恽说:你做被废退的大臣,还是低调一点,闭门思过;不要高调地经营产业,广交朋友,这时候出名对你不是好事。
要说孙会宗应该也是一片好意劝谏杨恽。可是杨恽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并没有领会孙会宗的好意,反而觉得自己被嘲笑了。
于是就给孙会宗写了一封回信。这封信文采飞扬,淋漓尽致地把杨恽对皇帝的不满和对孙会宗的挖苦表现出来。这封信就是《报孙会宗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原文看看,信不长,但是写得十分精彩。
孙会宗看到回信估计也是气得打颤,但是大家毕竟是好朋友,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可是杨恽注定倒霉,他和自己的侄子杨谭一段很平常的对话又被人给告了。谈话内容如下。
杨谭:“叔啊,听说那个因罪罢官的西河郡太守杜延年又被征召会朝廷当御史大夫了。您有功劳,罪过也不大,以后应该还会被启用吧!”
杨恽没好气地说:“有功有什么用,这个皇帝不值得为他卖命!”
杨谭知道杨恽和盖饶宽、韩延寿关系都很好,赶紧顺着他叔叔的话说:“对啊,像盖司隶、韩冯翊那样有功的人还不是因为小过就给被杀啦!”
正好赶上那一段有日食,一个管车马的小吏就上书说:“杨恽不知悔过,日食就是因他而起!”
汉宣帝把奏章下到廷尉要求严办,结果审讯中把杨恽给孙会宗的信给搜出来了。汉宣帝看到这封信,对杨恽如此讽刺自己大为光火。结果杨恽竟然被腰斩,杨恽妻被发配酒泉。
而与杨恽平时关系比较好的未央卫尉韦玄成、京兆尹张敞及孙会宗等都被免职。
临了交待一句,知道杨恽和他爹丞相杨敞的人可能不多,但是他的外祖父很有名气。
估计诸位看官都听说过:司马迁。
盖、韩、杨三位,再加上之前被宣帝处死的京兆尹赵广汉,这四人之死应当是汉宣帝朝最不能服人心的事件,正如司马光老先生所言:“赵、盖、韩、杨之死皆不厌众心,其为善政之累大矣!”
对宣帝的污点做一小结。如前所言,就当时的反应来看,这些污点中自然是赵、盖、韩、杨四人之死的影响最恶劣;然而如果就长远影响来看,却是任用外戚和宦官遗患无穷。这是后话,后文自有分晓。
至此,宣帝朝的事儿基本讲完,就差一个谢幕了。
黄龙元年,这个从长安的监狱中走出的皇帝在继位二十五年之后,走完了他前半段充满不幸与幸运,后半段充满战争与挑战的一生。享年四十三岁。
他留给继承人和汉朝臣民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而自信的帝国。
如果觉得在下这句评论有点点单薄,可参照班固先生的评论:“孝宣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政事、文学、法理之士,咸精其能。至于技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间鲜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称其职,民安其业也。遭值匈奴乖乱,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单于慕义,稽首称藩。功光祖宗,业垂后嗣,可谓中兴,侔德殷宗、周宣矣!”
宣帝去世,皇太子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
刘奭继位以后,有两个女人升了级。一个是霍光先生的外孙女上官女士,升级成成年老皇历——太皇太后了。
另一个是汉宣帝的皇后王氏,升为皇太后。估计看官该排在下的不是了,怎么这个女人连提都没有提过?!您先息怒,这位王皇后的事情的确是没有提过,现在补上,几句话就完事。
首先得说明一点,这位皇太后,我们不能按照惯例称她为王太后,而得称她为邛成太后。
原因是因为另外有一个姓王的女人后来也成为了皇后,而且区区在下以为这后一个王皇后其风头基本上此后两千年的王姓女人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这个女人就是邛成太后的儿媳妇王政君。这个女人后面的戏份实在不是一般的重要,所以不用提醒大家记住她。
还是回来说我们的邛成太后。
元康二年的时侯,霍成君已经被废两年多了。宣帝觉着总没有皇后也不是个事,就开始琢磨着立个皇后。
当时有好几个候选人:馆陶公主的母亲华婕妤及淮阳王刘钦的母亲卫婕妤都受到汉宣帝的宠爱。
其中,汉宣帝最宠爱也最想立的是淮阳王刘钦的母亲张婕妤。但是由于霍成君企图毒死太子的教训实在是太刻骨铭心了,所以立皇后的事情迟迟不决。
最后宣帝想出了一招:挑选了一个后宫中没有儿子而且以谨慎老实著称的女人作皇后,就是我们的邛成太后。
名义上邛成太后是皇后,可是宣帝对他一点也不待见。邛成太后很少能够见到宣帝,其实她就是一挂着皇后名号的太子保姆。
邛成太后的父亲王奉光祖上在汉初大小也是个有功之臣,可是到王奉光这里早已经家道中落。也是王奉光命中该有场富贵,当宣帝还在民间斗鸡走狗的时侯,就与王奉光相识。
王奉光有个女儿,颇有几分姿色。但是命不好,据说五次订婚而五次未婚夫都在成婚前病死,有谣传说她“命中尅夫”,所以后来一直都嫁不出去。
第2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