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清初海疆图说>第1章
本书(一册一二二面七三、二○○字)不分卷,不着撰人。书据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藏题为“台湾图说”之抄本重编、改称而成。今本篇次,首列三论,曰“天下舆地总论”、曰“天下海强总论、曰“七省海强总论”。次为图说,有“京师二东海图说、有“江南海图说”、有“浙江海图说、”有“福建海图说”、有“粤东海图说”、有“台湾图说”有“澎湖图说”;所作各图,颇为简明。至其撰作年代,观乎“台湾图说”中‘今北路半线适中之处多增一县曰彰化,以分诸罗之势’云云,当知在雍正初年台湾府彰化设县之后不久。书末,今加俞正燮“癸已类稿”中嘉庆十七年作“台湾府属渡口考”一则,作为“附录”。
弁言
这是一本有清初叶七省海疆与台湾、澎湖诸岛屿的图说,并冠有三篇“总论”。原书为抄本,分订上、中、下三册,现藏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内无序跋、目录及页码,又不着撰人(仅内“粤东海图说”末尾见有“泽园识”三字)。抄本编次失序,首为“台湾图说”,次为“澎湖海图说”,余为“浙江海图说”、“江南海图说”、“京师二东海图说”、“七省海疆总论”、“天下地舆总论”、“天下海疆总论”、“粤东海图说”及“福建海图说”等篇。或由于原书已佚名,因即以首篇“台湾图说”称之(史语所编目如是)。至其撰作年代,观乎“台湾图说”中‘今北路半线适中之处,多增一县彰化以分诸罗之势”云云,当知在雍正初年台湾府彰化设县之后不久(其余各篇间有涉及浙闽总督觉罗满保暨两广总督杨琳事迹,时期同属康、雍之交)。
本书除了台、澎图说系属“台湾文献”以外,他如江南、浙江、福建、粤东等各海图,亦均可供了解明、清前后东南海上兵事进止之助。因将全书重编篇次、另加目录,列入“台湾文献丛刊”印行。又按抄本对于各图所注地名颇有疏误,诸如直隶之榆关(误揄关)、江南之扬州(误杨州)、清河(脱“河”字)、浙江之玉环山(误五环山)、蒲门(误满门)、福建之海澄县(误澄海县)、白犬(误白大)、广东之海丰县(误海山与县)、鸥汀坝(误鸥汀涢)、台湾之大武陇(误文武陇)、内八投、外八投(误内入投、外入投)等错书不下五十余处,台湾笨港至竹堑港间以及其他脱漏亦不止一处;惟受种种限制,概未订补。本书称为“台湾图说”显不甚宜,因易称“清初海疆图说”。
此外,适从清俞正燮着的“癸巳类稿”录得“台湾府属渡口考”一文,特附于本书之末。(知非)
一天下地舆总论
东起朝鲜、西至嘉峪关、甫滨海、北连沙漠,道路纡萦各万余里。
京都,据“一统图”,在东北之境;江南,在东南之境。江南之东南为浙江,浙江之东南为福建(滨海);江南之西南则为江西,由江西而西北则为湖广;转而东南则为广东,广东之西少北是为广西(南滨海);广西之西北则为贵州,贵州西南则为云南,而贵州西北则四川也。河南在京师之西南,乃天地之中。京师东南为山东、西为山西;“山西”之西南则为陕西。由边而言,则辽东、大宁皆在京师之东北,而大宁为近;开平、大同皆在京师之西北,而开平为近。至榆林、固原,皆在陕西北境;宁夏,在河套过河而西。宁夏之西转而南,则为甘肃也。至辽东之东南,则山东之登莱、扬州之通海、苏州之太仓、浙江之定海、福建之兴泉,皆滨大海(此自东及东南所至之境)。而日本、琉球,则居东南海中;海坛、金、厦,则附闽之兴、泉;澎、台,则在东海中,近琉球之处也。由东转而南,则广东之潮、琼;由南而西,则苏门答剌、安南诸国(交趾在安南之东、暹罗在安南之西)。而云南孟定等府,亦滨海;居于海中,则西洋等国也(皆在西南)。正西,则云南之丽江;极西,则西海之星宿海、昆仑山、黄河、黑水诸处。大抵中国之势,南临大海、北逾和宁;西北多山、东南多水。故云“天不满西北、地不满东南”者,其是之谓也。
二天下海疆总论
天下形势至大、至广,岂能备述。只观何事,当辑何要。如今日之议水师者,则以水师为主,而陆地为客矣。故于东南皆水乡之处,不得不详而言之。如东南之海角,莫甚于南澳。故从南澳起,遵照“总图”之例由东而西;过潮、惠、香山、阳江、电白、高州、雷州而至琼州五指山,历廉州、龙东以至铜柱分界接交趾之区而止,是皆面南大海安南诸国之地也。古书有云:琼州之外,则安南、交趾、柬埔寨、暹罗、六昆、大年、柔佛、麻六甲,东海之地势已尽。转渡西南洋,而至咖喇吧之西北,则红毛、叹咭〈口黎〉
、大西洋诸国。若万丹、马辰、文莱、苏禄、吕宋,则又在中国偏东海外:此海道纡回蜿蜒之大略也。故并以各港地名、更数、出产货物附载于后。又如南澳为闽、粤交界之区,遵照总图由南而北:历铜山、金、厦、湄州、南日、海坛、南筊、烽火营而至浙江北关交界,故将外海之澎湖、台湾附记于后。自浙江北关南而北:历温州、黄岩、昌国、宁波、舟山(定海)而至乍浦,与尽山、花鸟、上海等交界。如江南自上海起由南而起至北:历太仓、崇明、盐城、安东为江南之境,至山东日照止。又自山东日照起,由胶州而东至成山(不夜城),转西而入沙门岛,以至天津、京师。由沙门岛而北,入旅顺口以至辽东。七省之海疆,究其要者,莫甚于粤东、闽、浙三省矣。但万里海疆,自有东西南北向之转折。若一直写去,使鹳者茫然不知何方何向。故写水师之疆城,非总图不足以知天下之形势,非分图无以辨各省之分界险要之处所。故当合而绘之,遵“总图”而分晰之,则了然明白矣。又如岛屿杂,多无名之屿,去而不载;今昔不同改名换汛者,不必执滞。稽之古图,皆防倭患之设。为将者守堂陛而不出门庭,长他人之志、灭自己之威,是非所论于今日矣。以今内地十五省加盛京及安南、朝鲜十八国佐护圣朝,明良喜起,瑞祥屡见于天、波澜静安于海,又何有惊涛逆浪之患乎!
洋船更数说
大凡陆地往来,有里数、有程站,可以按程计日、分毫不谬。惟洋船则不然。盖大海之中,全凭风力。若风信不顺,则船势渐退,此不可以日期定也;汪洋所在,杳无山影,非同内洋可涯岸垵泊者比,此不可以程站计也。故设为更数,以定水程。夫更数者,洋船设一漏以贮砂,砂随漏尽,则为一更;然不得风力相称者,则又不可以计更。故持木片一块,在船头放于海中,人即疾趋至船尾;其木片亦即并流至船尾者,此其风力相称,即可随漏以计更矣。果有此风信,尽一日夜可得十更,一更可行六十里;如陆路之一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