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脾胃论>第21章

第21章

甘草(锉,炒,二两)、浓朴(去粗皮,姜制炒香)、陈皮(去白,以上各三两二钱)、苍术(去粗皮,米泔浸,五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干枣二枚,同煎至七分,去渣,温服;或去姜、枣,带热服,空心、食前。入盐一捻,沸汤点服亦得。常服调气暖胃,化宿食,消痰饮,辟风寒冷湿,四时非节之气。
如小便赤涩,加白茯苓、泽泻;如米谷不化,食饮多伤,加枳实;如胸中气不快,心下痞气,加枳壳、木香;如脾胃困弱,不思饮食,加黄
、人参;如心下痞闷,腹胀者,加浓朴,甘草减半;如遇夏,则加炒黄芩;如遇雨水湿润时,加茯苓、泽泻;如遇有痰涎,加半夏、陈皮;凡加时,除苍术、浓朴外,根据例加之,如一服五钱,有痰加半夏五分;如嗽,饮食减少,脉弦细,加当归、黄。如脉洪大缓,加黄芩、黄连;如大便硬,加大黄三钱,芒硝二钱,先嚼麸炒桃仁烂,以药送下。
散滞气汤:治因忧气结,中脘腹皮底微痛,心下痞满,不思饮食,虽食不散,常常有痞气。
当归身(二分)、陈皮(三分)、柴胡(四分)、炙甘草(一钱)、半夏(一钱五分)、生姜(五片)、红花(少许上件锉如麻豆大。都和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前。忌湿面、通幽汤:治幽门不通,上冲,吸门不开,噎塞,气不得上下,治在幽门闭,大便难,此脾胃初受热中,多有此证,名之曰下脘不通。
桃仁泥红花(以上各一分)、生地黄熟地黄(以上各五分)、当归身炙甘草升麻(以上各一钱)上咀。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之,食前。
润肠丸:治饮食劳倦,大便秘涩,或干燥,闭塞不通,全不思食,及风结、血秘,皆能闭塞也。
润燥和血疏风,自然通利也。
大黄(去皮)、当归梢
羌活(以上各五钱)、桃仁(汤浸,去皮尖,一两)、麻子仁(去皮取仁,一两二钱五分)上除桃仁、麻仁另研如泥外,捣罗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白汤送下。
导气除燥汤:治饮食劳倦,而小便闭塞不通,乃血涩致气不通而窍涩也。
滑石(炒黄)、茯苓(去皮,以上各二钱)、知母(细锉,酒洗)、泽泻(以上各三钱)、黄柏(去皮,四钱,酒洗)上
咀。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空心。如急,不拘时候丁香茱萸汤:治胃虚呕哕吐逆,膈咽不通。
干生姜黄柏(以上各二分)、丁香炙甘草柴胡橘皮半夏(以上各五分)、升麻(七分)、吴茱萸草豆蔻
黄人参(以上各一钱)、当归身(一钱五分)、苍术(二钱)上件锉如麻豆大。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前。忌冷物。
草豆蔻丸:治脾胃虚而心火乘之,不能滋荣上焦元气,遇冬肾与膀胱之寒水旺时,子能令母实,致肺金大肠相辅而来克心乘脾胃,此大复其仇也。经云:大胜必大复。故皮毛血脉分肉之间,元气已绝于外,又大寒大燥二气并乘之,则苦恶风寒,耳鸣,及腰背相引胸中而痛,鼻息不通,不闻香臭,额寒脑痛,目时眩,目不欲开。腹中为寒水反乘,痰唾沃沫,食入反出,腹中常痛,及心胃痛,胁下急缩,有时而痛,腹不能努,大便多泻而少秘,下气不绝,或肠鸣,此脾胃虚之极也。胸中气乱,心烦不安,而为霍乱之渐。膈咽不通,噎塞,极则有声,喘喝闭塞。或日阳中,或暖房内稍缓,口吸风寒则复作。四肢厥逆,身体沉重,不能转侧,头不可以回顾,小便溲而时躁。此药主秋冬寒凉大复气之药也。
泽泻(一分,小便数减半)、柴胡(二分或四分,须详胁痛多少用)、神曲姜黄(以上各四分)当归身生甘草熟甘草
青皮(以上各六分)、桃仁(汤洗,去皮尖,七分)、白僵蚕吴茱萸(汤洗去苦烈味,焙干)、益智仁黄陈皮
人参(以上各八分)、半夏(一钱,汤洗七次)、草豆蔻仁(一钱四分,面裹烧,面熟为度,去皮用仁)、麦
面(炒黄,一钱五分)上件一十八味,同为细末,桃仁另研如泥,再同细末一处研匀,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熟白汤送下,旋斟酌多少。
神圣复气汤:治复气乘冬,足太阳寒气,足少阴肾水之旺。子能令母实,手太阴肺实,反来侮土,火木受邪。腰背胸膈闭塞,疼痛,善嚏,口中涎,目中泣,鼻中流浊涕不止,或如
肉,不闻香臭,咳嗽痰沫,上热如火,下寒如冰。头作阵痛,目中流火,视物
,耳鸣耳聋,头并口鼻,或恶风寒,喜日阳,夜卧不安,常觉痰塞,膈咽不通,口失味,两胁缩急而痛,牙齿动摇,不能嚼物,阴汗出,前阴冷,行步欹侧,起居艰难,掌中寒,风痹麻木,小便数而昼多夜频,而欠,气短喘喝,少气不足以息,卒遗失无度。妇人白带,阴户中大痛,牵心而痛,黧黑失色;男子控睾牵心腹,阴阴而痛,面如赭色,食少,大小便不调,烦心霍乱,逆气里急而腹,皮色白,后出余气,腹不能努,或肠鸣,膝下筋急,肩胛大痛,此皆寒水来复,火土之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