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集注》喜贬抑圣门,为全书最大污点,王船山《读四书大全说》、毛西河《圣门释非录》论之详矣。是书凡攻朱之语,例不采录,然对此不能不设例外。昔阮嗣宗口不谈人过,人称其盛德。何况对于古人。子贡方人,孔子以为不瑕。故古来丛谤之深,无如朱子者,虽系无心之过,究属嗔心过重,录之所以示戒也。
十一、宋儒以禅理诂经,好之者喜其直截痛快,恶之者又目其为阳儒阴释。考朱子《答孙敬甫书》“少时喜读禅学文字”,又《与张侍郎书》云:“左右既得此把柄入手,便可改头换面。欲用儒家言语说向士大夫,接引从来学者。”是宋儒固不自讳。窃以为孔子之道至大,无所不包,不特释而已,即道家亦有与之同者,如《无为而治》一章是也。魏、晋诸儒喜以道家言诂经,苟有一得,未尝不可兼收并蓄。盖孔子之言有与释家同者,如“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与佛家之破除二执,有何区别耶。其与之异者,则不必强为附会。陆、王一派末流如罗念庵、陈白沙辈,几于无语不禅,亦是一病。是篇于末流狂禅一派牵强附会之语,概不采录。
十二、孔子之言,俟诸百世而不惑,所以为至圣,不必后人代为辩护周旋。《集注》于“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则曰:“非箝其口使不敢言也。”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下引程子曰:“圣人设教,非不欲家喻而户晓也。若曰圣人不使民知,则是后世朝四暮三之术也,岂圣人之心乎。”殊不知圣人之言绝无流弊,观于今日欧洲之国会民主政治,此二章真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洵万古不易之至言也,何所用其回护耶!自欧化东渐,不特疑圣,且有诬圣以为名高者矣。是书采录断自清代,凡现代名人之着述,除纯粹解经者外,其他中西合参、新旧融会之作,值此是非淆乱、靡所折衷去取之间,惧多私见,故虽有佳篇,概从割爱,恕不采录。补遗之责,期之后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考异)皇侃《论语义疏》本(下简称皇本)“说”字作“悦”。翟灏《四书考异》(下简称翟氏《考异》):古喜说、论说同字,后汉增从“心”字别之。“悦”初见《广韵》。徐铉《新修字义》云:“经典只作‘说’”。然《毛诗》“说怿女美”,那陆氏释云:“又作‘悦’。”《尔雅释诂》:“悦,乐也。悦,服也。”皆书作“悦”。而《孟子》但用“悦”字,则二字通写已久。“说”之见二十篇者,如《公冶长》篇“子说”、《雍也》篇“非不说子之道”、“子路不说”、《子罕》篇“能无说乎”、《子路》篇“近者说”、《阳货》篇“子路不说”、《尧曰》篇“公则说”,皇本俱作“悦”。惟《先进》“无所不说”、《子罕》“易事而难说”,仍如监本。
按:翟灏《四书考异》考证精博。关于《论语》条考部分,本书收录极多。标题仍称《考异》者,示不敢掠美也。
(考证)《白虎通》:子者,丈夫之通称。
顾炎武《日知录》:周制,公、侯、伯、子、男为五等之爵,而大夫虽贵,不敢称子。春秋自僖、文以后,执政之卿始称子。其后匹夫为学者所宗亦得称子,老子、孔子是也。孔子弟子惟有子、曾子二人称子,闵子、冉子仅一见。
汪中《述学别录》:古者孤卿大夫皆称子,子者,五等之爵也。《周官典命》:“公之孤四命,以皮帛视小国之君。”《大行人》:“大国之孤,其礼视小国之君。”《春秋传》:“列国之卿当小国之君。”小国之君则子、男也,子、男同等,不可以并称,故着子去男,从其尊者。王朝则刘子、单子,列国则高子、国子是也。王朝生称子,没配谥称公。列国生称子,没配谥亦称子。此其别也。称子而不成辞,则曰夫子。夫者,人所指名也。《春秋传》“夫固谓君”,“夫岂不知”,服云:“夫谓斗伯比。”“夫石犹生我”,服云:“夫谓孟孙。”“夫不恶女乎”,服、杜并云:“夫谓太子。”以夫配子,所谓取足以成辞尔。凡为大夫,自适以下皆称之曰夫子。孟献子,穆伯之孙。穆伯之二子亲为其诸父,而曰夫子。崔成、崔强称其父亦曰夫子。故知为大夫者例称夫子,不以亲别也。孔子为鲁司寇,其门人称之曰子,曰夫子,后人沿袭以为师长之通称,而莫有原其始者。
刘宝楠《论语正义》(下简称刘氏《正义》):“曰”者,皇《疏》引《说文》云:“开口吐舌谓之为曰。”邢《疏》引《说文》云:“曰,(上司下言)也。从口,乙声。亦象口气出也。”所引《说文》各异。段氏玉裁校定作“从口,乙象口气出也”。又引《孝经》释文云:“从乙在口上。乙象气,人将发语,口上有气,故曰字缺上也。”“学”者,《说文》云:“敩,觉悟也。从教,从冂。冂尚朦也。臼声。学,篆文‘敩’省。”《白虎通辟雍篇》:“学之为言,觉也,以觉悟所未知也。”与《说文》训同。
(集解)马融曰:“子者,男子之通称,谓孔子也。”王肃曰:“时习,学者以时诵习之。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怿。”
按:何晏《集解。序》云:“《古论》唯博士孔安国为这训解,而世不传。至顺帝时,南郡太守马融亦为之训说。”邢昺《疏》云:“马融亦为《古文论语训说》。”皇侃《疏》谓为《鲁论》训详,非也。隋、唐《志》皆不载,佚已久。王氏《义说》,史志亦称“注”,何晏《集解。序》与陈群、周生烈并云“义说”。《七录》有王肃《论语注》十卷,隋唐《经藉志》云亡,而《唐书。艺文志》、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并有王肃《论语注》十卷。盖隋代散失,至唐复出,今则不可见矣。惟《论语马氏训说》二卷、《王氏义说》一卷各有辑本,在《玉函山房辑佚书》中。
第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