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镇
鹿耳门在台湾县西五十里。《旧志》:门为台湾出入咽喉,两岸皆筑炮台;水流峡中,委折回旋而入。中有海翁窟,多浮沙;水浅风急,则浅深顿易。门内水面宽阔,可泊千艘,即大圆港也。又县西大目港,亦为要地。《通志》:鹿耳门在台湾港口,形如鹿耳,港甚厄;下有隐石,行船者以浮木为标志之。《姚启圣私传》:大军既下澎湖,至鹿耳门,门仄水浅,鼓之,舟不得上;贼乘高守险。公祷於天妃庙;明日,发炮进舟,水长一丈,舟行如骛。刘国轩乃与郑克塽面缚以降。《平台纪略》:康熙六十年讨朱一贵,大兵发澎湖,以林亮、董芳为前锋,令外委季洪选等驾小舟先行,於鹿耳门深港插标,记明舟行路迳。丙午,舟师咸抵鹿耳门。贼目薛天威率众扼鹿门炮台,叠发大炮,又以小舟迎拒。林亮等以六船冒死直进,亦发大炮攻击。遥望炮台堆贮火药累累,亮令炮专攻火药;俄而桶中火起,贼溃,遂入鹿耳门。时潮水涨八尺,大军连樯并进,贼遁入安平城。蓝廷珍《与制军满保书》:伏承宪檄,令统兵向南路打狗港攻入台湾,当即缮治舟师,刻期进发。缘打狗港水浅滩淤,战舰缯艍概无所用,须尽易舢板头、膨子小船乃可入也。登岸,旱田百余里,交道蔗林,处处贼可伏兵;非焚烧平划,未易轻进。民以蔗为生,糖货之利,上资江、浙;一旦火成焦灰,诚为可悯。某非敢以妇人之仁阻挠军国大计,但以军国大计不在於斯。鄙见谓宜聚兵中路,直攻鹿耳门。鹿耳一收,则安平唾手可得。贼失所恃,郡治无城,岂能长守?不过三、五日间,可剪灭耳。与能军者战,自宜攻瑕捣虚;若讨罪捕贼,宜堂堂正正直捣中坚。譬如击蛇,先碎其首,他复何能为哉?鹿耳门暗礁天险,昔有六竿标旗,指示途径。南标红旗、北标黑旗,贼已尽行收去;屯兵炮台,扼守港道,意大军不能飞渡。正可於此出奇制胜,仍令善水者以长木没入海中,插标而行;击破炮台屯兵,即可长驱直入。恢复之计,正在瞬息;唯执事急裁度之。卒如其议,七日平台。又罗汉门为台、凤、嘉三县总路,已见前《山部》;今巡检司设此。
斗六门在嘉义县北。《一统志》:在诸罗县北,去竹脚寮二十余里,为生番厄口。按斗六门,虎尾之所经也;竹脚寮山与彰化之大武郡山相近。
淡水司在凤山县东南。《一统志》:原在下淡水东港,康熙五十一年移驻赤山之巅,今移大崑山麓。又南路营在县西龟山下,设参将驻守。按淡水巡检司今裁,县丞驻此;别设兴仁里巡司,驻旧城。
佳兴里在嘉义县西南,有巡司。《一统志》:在诸罗县西南盐水港;旧在县治右,康熙六十一年移驻县西北笨港,後复移置於今所。
竹堑司属淡水厅。《一统志》:在彰化县北。又有猫雾拺巡司、八里坌巡司、鹿仔港巡司,俱在县北。按八里坌、鹿仔港二巡司今裁;别设大甲巡司,属淡水厅。
旧社在台湾东新丰里。又有中港冈在县东南长兴里。二处俱有营兵分防。
淡水社在凤山县南。《旧志》:自赤山南至上淡水社八十里,又二十里至下淡社,又十五里至力力社,又十五里至茄藤社,又六十里至放索社,又八十里至茄落堂,又一百二十里至浪峤;峤内俱深山大林,土番或扳萝扪葛而出,不通人行。按此上淡水是与下淡水自以南北得名。
麻豆社在嘉义县南。《旧志》:自台湾县新港又北五十里至麻豆社,又九十里至诸罗山,又一百里至他里务,又百二十里至大武郡,又六十里至半线,又一百一十里至水里社,又三百里至大甲社,又一百四十里至房里社,又一百三十里至吞韶社,又一百三十里至後壠社,又二十里至新港仔,又四十里至中港社,又一百里至竹堑社,又二十里至眩眩社,又二百里至南嵌社,又八十里至八里坌社,又过江十五里至淡水城,又三十里至奇独龟仑,又六十里至内圭州社,又六十里至大屯社,又四十里至小鸡笼,又超石一百五十里至金包里外社,又十里至内社,又超石二百里至鸡笼头,又逾大江二十里至鸡笼城。城屼悬海中,旁无港澳可泊;夏日风静,水程东行四日可至蛤子滩。计府治至鸡笼,共二千三百一十里。
古蹟
赤嵌城在台湾县南。《一统志》:向为番地;明嘉靖四十二年,流寇林道乾据为巢穴,始名北港。既而倭寇扰闽,退屯於此,遂为倭地。万历末,红夷荷兰国欲据澎湖,寻徙北港,因招集人民商贾为窟穴。崇祯八年,红夷始筑赤嵌城。本朝顺治十七年,郑成功与倭使何斌通谋,破逐红夷,取其地,建为承天府。康熙二十二年,郑克塽降,改设台湾府;寻移治永康里,即今府治。《旧志》云:红夷所筑赤嵌城,方圆仅半里许,上构重楼,以为居室;今名红毛城。
安平镇城亦名台湾废城,在府西南。《一统志》:明崇祯中,荷兰夷筑,方圆一里;右凭鹿耳、左面海洋,并设市城外,以通漳、泉商贾。後郑成功居此,更名安平镇。《府志》:红毛城在安平镇一鲲身顶,又筑小城绕其麓,女墙、更寮与内城相连缀。郑成功改建,有螺梯、风洞、机井,备极工巧。本朝康熙五十七年,废。
天兴废州在台湾县东北。《一统志》:在县东北四十里新港。顺治十七年。郑成功置天兴县,属承天府。郑锦又升县为州。康熙二十二年,废。又万年废州在县东南二十里二赞行,亦郑成功置县,郑锦升为州。康熙二十年,废。
废半线安抚司即今彰化县治。郑成功尝置半线安抚司於此;康熙二十二年废,属诸罗县。雍正元年,分置彰化县,又废。淡水安抚司在彰化县北,有城,亦荷兰夷筑。郑成功置淡水安抚司於此,康熙二十二年废。
废鸡笼安抚司在彰化县北海中。《一统志》:明永乐时,中官郑和奉节招抚海夷,尝三宿鸡笼淡水。後荷兰夷据之,筑鸡笼城。本朝顺治中,郑成功置安抚司於此;康熙二十二年废,今设兵戍守。
天妃庙在台湾县北。又凤山、彰化二县亦有庙。按天妃灵着海陬,海船遭风者呼祷辄应。又将军庙在澎湖将军澳,澎湖旧祀其神,因以名澳。
竹溪寺在台湾县治东南。《一统志》:康熙二十二年建。竹木苍郁,溪涧纡回,游人多集於此。
闽杂记
夏、秋之交,海中尤多暴风。先一夕,必有片云如鱼形浮月下,俗谓之《呼风》。鱼色白者,势缓;色黑者,势烈;黑而仰月者,更有折桅倾篷之患。海舶多停澳以避之。
破篷,断霓也;海中六、七月间见之,必有疾风猛雨。其状如海船上破篷半片孤悬,故名。又曰屈鲎,则随风渐上:其状又如鲎鱼乘潮屈尾也。破篷见於北向南行,则风雨不必应;若见於南而北行则必应,而且甚疾与猛也。
台湾诸罗县火山,石隙泉涌,则火随泉出,可以然物。此自然之火,且由水中出,异矣!又有东、西烟山,在大武陇山南。每久雨後,两山皆出烟,漫空昏蔽;烟散,即晴。又,凤山县赤山接淡水溪处,陂陀平衍十余里,土中时有火出,其色俱赤;故又名赤泥港。
近海诸处常闻海吼,亦曰海唑,俗有《南唑雨、北唑风》之谚;亦曰海啸。其声或大或小:小则如击花鼓,点点如撒豆声;乍近乍远、若断若续,逾一、二时即止。大则汹涌澎湃,虽十万军声未足拟也;久则或逾半月、日夜罔间,暂亦三、四日或四、五日方止。海旁人有以为风兆者,如所谓南唑风也;然有时有风而吼,有时无风而吼。有以为雨兆者,如所谓北唑雨也;然有时有雨而吼,有时无雨而吼。又或积雨而忽吼、久旱而忽吼,吼皆不必如谚所云。凡吼时,海水上涌如惊涛怒浪,故又谓之《做涌》。
台湾,闽音读若《埋完》。康熙元年郑成功据之恶其名,改为安平。又改其门为〈门外吉内〉〈门外失内〉,盖以春秋郑国有〈门外吉内〉〈门外失内〉之门也。
漳、汀、邵武诸处皆有江东庙,祀吴将甘宁,亦称甘将军庙。考三国时闽虽属吴,然以僻陋故,建置甚略;汀州且未立郡县。宁为吴将,又未至闽;闽人何独为之立庙?今潮州府城西有江东桥,与泉州洛阳桥相若,为一郡要隘处。郑成功时,其将甘辉拒王师於此,战最着。後辉败死,成功遁归厦门,令所属为辉立庙。漳、汀、邵武,当时亦为成功所据,故皆有辉庙。郑氏败,人或讳之,托为甘宁耳。亦称江东庙者,盖犹震其江东桥之战也。
凡田地、山场所种竹木、蔬果之类,不论收获多寡,於初种或将获时估卖於人,谓之《判卖》。闽俗,词状常有《冇》字,《有》字中缺二画;初不识,後知即《判》字也。又禾稼不实者为〈疒〈覀仑〉〉榖,闽俗谓之《冇谷》。凡物中空,亦曰《冇》。皆读若《判》或读若《胖》字,盖《胖》字音《平》,即《空》字也。
闽俗,田有皮、骨之分。买卖皮田者,契上书《田》字,《田》字去左一直;读如《爿》。买卖骨田者,契上书《田》字,《田》字去右一直;读若《棱》。省俗制字,词状中常有之;他处人不识也。
卓戈纹,台湾所出番布也;闽人极珍重之。但□《番布》,知其名者鲜矣。
台湾俗:赁载皆用牛车,编竹为箱,轮圜以板;板心凿空,横贯坚木,无轮与辐之别。名曰《笨车》。
海道不可以里计。行舟者以瓷为更漏筒,如酒壶状;中实细沙,悬之。沙从筒眼渗出,复以一筒承之;上筒沙尽、下洞沙满,则上下更换,谓之一更。每一日夜,共十更。然风潮有顺逆、驾驶有迟速,则以一人取木片由船首投海中,即疾行至船尾,木片与人俱到为准。或人行先到,则为《不上更》;或木片先到,则为《过更》。计所差之尺寸,酌更数之多寡,便知所行远近、并知船到何处矣。以更数计陆路里数,每一更该陆路四十二里有零。统计一日夜行船十更,可得陆路四百二十余里也。
黄梨,出泉、漳、台湾等处。形如芋头,大或及斗。其皮如松颗,周围有鳞;食之必去鳞,云有毒也。鳞内有根,如钉着。肉甚坚,须以快刀周剜,方出。味极鲜爽,胜於羊桃、芭蕉果之类。来子庚观察言:“他果多食皆损人,惟黄梨不然。故台湾人有《多吃黄梨、少吃鸡》之语,以鸡肉动风发瘴也”。《台湾志》又云:“波罗蜜,天波罗也;黄梨,地波罗也”。波罗蜜大於黄梨,形色相似;惟皮光无鳞耳。
檨,即番蒜也;出台湾及厦门、金门诸处。相传其种来自荷兰。有香檨、肉檨、木檨三种,香檨为上、肉檨次之、木檨最下。树皆高柯广荫,实如鹅卵;皮青肉黄,滋味甘美。初生时,和盐捣为菹,名《蓬莱酱》;可以馈远。
水藤,出台湾内山。其条最长,有越山跨涧而生者。得一条,盘秤亦数百斤。
绿珊瑚,见《台湾县志》;即兴、泉等处之护田草也。有枝无叶,嫩翠丛簇,桠〈木义〉如珊瑚;甚脆,折之有毒浆,沾体即烂。人家村墅,多种之。以其多种田旁,故名护田草,其正名不可知。有高大若茂树者,鸟雀皆不敢集。同安沙溪村一株高数丈,荫广逾亩;人过其下,常惴惴急趋,恐偶折沾其浆也。亦名霸王鞭,亦名仙人鞭。
鲻鱼出海中者,闽人谓之乌鱼,有正乌、回头乌之分,冬至前者为正乌、冬至後者为回乌鱼。正乌肉厚而脂,回头乌肉瘦而腥重。台湾有乌鱼税;每年十月中,渔人必请官给头乌旗插桅间,方许出海。在内地海港所插者,极长不过四、五尺;若外海,则三、四丈亦未为异也。然肉味,则大者老而不松,小者嫩而不韧矣。
蟳有京蟳、水蟳之别。京蟳小而多肉;生搯其脐,足不甚动。水蟳大而少肉,壳中皆水;生搯其脐,则螯、足俱动。买者以此别之。其名《京》者,犹可以《贡京》之义。台湾人则以膏多者为红蟳、无膏者为菜蟳,又统称曰《大脚仙》。
台湾、澎湖皆出白鸠,大小如常鸠,形声亦同。毛色纯白如雪,眼有绿、黄、赤三色;绿者难得。养必雌雄成对,方能字育。惟畏寒甚,过冬必死。有携至漳、泉卖者,价亦不昂。
第1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