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学指南点校说明本书收徐元瑞《吏学指南》、胡只遹《杂着》、张养浩《为政忠告》、王结《善俗要义》四种元人撰着。这四种撰着性质不尽相同,但都可归入政书一类,是研究元代社会、政治、经济的重要资料。
徐元瑞,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生平事迹不详。《吏学指南》撰成于大德五年(一三0一),全称《习吏幼学指南》,是一部吏学的启蒙读物。元朝重吏,由吏入官是当时的重要仕途。作者有鉴于此,为使"习吏"的人掌握"律书要旨",编成此书。编撰的方法是"摘当今吏用之字及古法之名",一一予以诠释,使读者一目了然。这些"字""名"的含义,在相隔六百余年后的今天,有相当一部份已不甚了了,有的甚至大的辞书也未予确解。所以这部书对于研究元代的法律以及社会、政治、经济、风俗各个方面,都具有特殊的参考价值。此书元刊本一九二九年尚存,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七记:"吏学指南八卷,题吴郡徐元瑞君祥纂,元刊本,十一行十九字,注双行二十四字,黑口,四周双阑。……己巳九月见于上海陈乃干处,索百廿元,已收。"可惜我们未能找见。存世还有明刊《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本和日本、朝鲜的刻本。一九五一年日本东京东洋史研究会以明刊本为底本,用日本、朝鲜的刻本校补,出了油印本。一九六九年台北文海出版社据日本油印本改版排印,虽称曾以《居家必用》本覆校,错字仍然不少,标点错误尤多。现在此印本基础上用日本宽文十三年(一六七三年,清康熙十二年)刊《《居家必用》本作了校勘,并据《周易》、《尚书》、《左传》等典籍校正了部分引文,重新标点排印。
胡只遹(一二二七──一二九五),字绍闻,号紫山,河南武安人。世祖中统初为员外郎。至元间因忤阿合马,出为太原路治中。历任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副使、荆湖北道宣慰副使、济宁路总管、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因病致仕。他被誉为元初"经济之良材,时务之俊杰。"(王恽语,见《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卷九一)扬历中外,颇具政绩。着有《紫山大全集》六十七卷,为其子所编,已佚。今传二十六卷本,为《四库全书》辑《永乐大典》所载诗文重编,其第二十至二十三卷题为《杂着》,大约写于至元十九年以后任职山东期间。第二十卷泛论心、教、庄老、释道之类,不及元朝政事,今略而不收。第二十一至二十三卷论及元代一系列政治、经济与社会问题,从实情发论,独具见地,既是重要的政论,又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今据影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标点排印第二十一至二十三三卷,仍用《杂着》原题。凡四库馆臣改写的人名、官名,一仍其旧,但在诸词初见时出校注明。
张养浩(一二七0──一三二九),山东济南人,字希孟。成宗时任堂邑县令,武宗时为监察御史,仁宗时升礼部尚书,英宗时参议中书省事。文宗天历二年(一三二九),特拜陕西行台中丞,出赈饥民,卒于任。《为政忠告》又名《三事忠告》,系《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和《庙堂忠告》三书的合称。三书分别撰于着者任县尹、御史、参议中书省事时,"皆即其所行着之简策"(贡师泰序),对于研究当时的政治思想、上下政务以及社会风气都有参考价值,对于后世的封建统治观念也有一定影响。现用《四部丛刊》影印明洪武刊本,其阙文则据《贷园丛书》本补足,并用方括号标明。
王结(一二七五──一三三六),字仪伯,中山府(治今河北定县)人。早年为爱育黎拔力八达(仁宗)典牧太监。皇庆、延佑间,先后任顺德、扬州、东昌诸路总管。后历任行省参知政事、中书参知政事、翰林学士、中书左丞。顺帝至元元年(一三三五)致仕。有《文忠集》六卷,《善俗要义》即该集第六卷。"结立言行志,皆法古人。"(《元史》本传)此文写于王结任顺德路总管期间,曾下达到该路诸县各社施行,"盖将使之勤农桑、正人伦、厚风俗、远刑罚也".凡三十三条,比较具体地反映了作者遵循中国封建政治伦理观念以治理地方的政策措施,从中可看出元代社会的基本结构及其若干问题。今用影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吏学指南?习吏幼学指南序尝闻善为政者必先于治,欲治必明乎法,明法然后审刑,刑明而清,民自服矣。所以居官必任吏,否则政乖。吏之于官,实非小补。夫吏,古之胥也,史也,上应天文,曰土公之星,下书史牒,曰刀笔之吏,得时行道,自古重焉。秦汉以来,为将为相,立当路而据要津,代不乏人。李唐季年,得权犹甚,官曹称军事院,吏称使院,一登首选,皆以使名,有官大夫加勋者。赵宋因仍,沿其旧制,政和中始以监司诸郡首吏为孔目、主押之号,易都副兵马等使之名。年劳及格之人,得授助教,或摄参军而已。省院台部,互有正法,官称既振,吏权益轻。星书谓土公明则吏道亨,暗则否,数使然也。钦惟圣朝一统,天下同文,繇吏入官,深合古法,凡居是职,可不爱重。但初学之士,妙龄而入,律书要旨,未暇师承,巧诋之风,薰染日着。夫读律则法理通,知书则字义见,致君泽民之学,莫大乎此,雕人欺事之习,恐反阴功。是以不揆荒唐,因摘当今吏用之字及古法之名,首冠以历代吏师,终继于恕刻轨范,类成一书,目曰《习吏幼学指南》。期在启蒙,不敢呈诸达者。与我同志,幸毋诮云。
岁次辛丑大德五年良月,吴郡后学徐元瑞自序。
吏学指南序吏人以法律为师,非法律则吏无所守。然律之名义,不学则不知也。不知则冥行而索途,奚可哉!我本府同知公穆虎彬,虑吏辈之不知也,乃刻徐氏所编《吏学指南》以示之,俾熟此可以知厥名义,而进于法律,以为政焉。此吾儒大学,所以欲明明德于天下,必先之以致知格物,以为修齐治平之本,顾不美欤!虽然《汉史》为循吏作传,不为能吏作传,《禹范》云好德为福,不云好才为福,此又为吏者之所当讲,亦我同知公之刻书美意。□能乎此,则庶乎非鞅、斯厝之□名,则骎骎然入于皋陶、稷、契之德化矣。致君泽民,孰有加于此者。斯时也,回视此书,特□兔之□,读者其致思焉。
承事郎、云梦县尹山后石抹允敬为之引。
吏学指南历代吏师类[一天文二星上帝,执法官;土公,吏。有虞氏士师皋陶。周太傅周公旦、朝鲜侯箕子、太保召公奭、大司寇吕侯。列国韩公子韩非、相申不害、大夫慎到。魏师李悝。齐相管仲。楚大夫屈平。郑相公孙侨、大夫邓析。晋相范丐、大夫赵鞅。秦商君公孙鞅、丞相李斯、郎中令赵高。
西汉相国萧何、太傅叔孙通、丞相张苍、涿郡太守郑昌、丞相鼌错、中大夫董仲舒、太中大夫张汤、侍御史赵昌、中大夫主父偃、丞相翟方进、御史冯敬、丞相王嘉。
东汉尚书陈宠、司徒鲁恭、廷尉郭躬、太中大夫梁统、南郡太守马融、大司农郑玄、郎中令郎顗、泰山太守应劭、侍中荀彧、廷尉杜周、尚书令陈忠、司徒鲍昱、尚书宋登、北海太守孔融。
魏司空陈群、太傅钟繇、常侍刘劭。蜀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法正、昭文将军伊籍、尚书刘巴、偏将军李严。
晋太傅贾充、太傅羊祜、尚书令荀勖、太傅郑冲、当阳侯杜预、明法掾张斐、中护军王业、尚书郎柳轨、司空荀顗、廷尉杜友、骑尉成公绥、定科郎裴楷。
宋散骑常侍谢庄、右仆射刘秀之、中书监王弘。齐竟陵王子良、删定郎王植之、廷尉孔稚圭。梁黄门侍郎王亮、廷尉卿蔡法度。陈右仆射徐陵、删定郎范杲、廷尉沈钦。
第1章